基于深度访谈分析西医学习中医培训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

2023-02-24 03:41赵丹阳李福生张传龙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学编码中医药

曹 于 刘 刚 赵丹阳 庞 博 李 萌 李福生 张传龙▲

1.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北京 100039;2.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 10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 10005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 年3 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1](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包括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等十项任务。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人才培养[2-3]。《规划》提出,要完善落实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形式之一,促使医师由西医向中西医结合方向转化[4],是中西医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发挥各自优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5]。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指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特有的医学模式,‘西学中’是中西医结合发展和教育培训的重要一环。”[6]目前,各省市开展了一些“西学中”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在实施“西学中”教育中取得了一些成效[7-8],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待改进的地方[9-11]。本研究旨在应用一对一深度访谈法对12 名“西学中”培训领域专家开展个人访谈,以期深入讨论目前“西学中”人员培养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继而为制订“西学中”培训优化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以样本饱和为原则,于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4 月选取北京市“西学中”培训与管理领域的专家共12 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专家为主办“西学中”培训的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医院管理人员或培训的授课教师。符合以下标准:①从事“西学中”培训或管理工作,年限≥3 年;②专业职称在中级职称及以上;③参与“西学中”培训或管理领域的负责人或核心成员。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表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参考了格拉斯和斯特劳斯的扎根理论[12]与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处理分析[13],借助Nvivo 12 Plus 软件对原始访谈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在研究过程中尊重研究材料的真实性,若对访谈资料的理解出现模棱两可,将与访谈对象再次沟通以获取最真实的研究材料,确保研究材料的准确。

1.2.1 访谈内容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制订访谈提纲,在文献查阅、课题成员讨论与向专家咨询认证的基础上,分别从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深度及层次、教学质量、培训对象准入门槛、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访谈。最终确定访谈的提纲内容如下。①您认为目前的培训内容可以满足“西学中”人才培养的需要吗?您建议增加哪些方面的内容?②您认为根据中医基础能力和临床需要的不同,进而开展不同级别的培训,是否有必要?比如,对已经完成850 学时“西学中”学习的学员开展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加强中医经典学习的培训,是否有必要?建立继续深造中医内涵培养的教学规划,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如给予名老中医跟师学习的机会,是否可以作为今后西学中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方向?对此您还有什么建议吗?③多年来我国在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上有着严格规定,如西医不具有中医诊疗权和中药处方权,这一状况限制了西学中人才发挥中医的优势。在您看来,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以出台哪些政策进一步推动西学中教育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呢?④对于如何确保及提升“西学中”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您有什么建议吗?⑤您认为在学员的遴选上,医疗机构改进选派人员方式,提高“西学中”准入门槛是否有必要?您认为参加西学中培训的人员应设立哪些准入标准?⑥您认为目前北京地区“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以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手段,对部分访谈对象采取线上或电话采访。实际访谈过程中,交谈内容会在现有访谈提纲的基础上依据访谈的不断深入进行适当的调整,每次访谈持续30~45 min,并在研究对象允许的情况下,应用讯飞录音笔,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访谈期间,做好访谈笔记。访谈对象数量的确定以资料达到饱和为原则,遵循“动态抽样”和“信息饱和”的原则[14]。

1.2.3 资料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束后24 h 内,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应用讯飞录音笔文字转录功能对录音进行文字转录并导出,最大程度地保证访谈内容的真实性。提取并标记含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剔除与研究内容相关性小的陈述。围绕访谈内容,应用Nvivo 12 plus 对访谈资料进行自下而上的三级编码[15]。第一是一级开放式编码。将12 名专家的访谈资料导入Nvivo 12 Plus 软件,对其进行逐句分析,明确词语、句子的意义,呈现资料的解释性,得到自由节点[16]。对每一部分资料进行归纳演绎,梳理出专家对“西学中”培训的有关本土化概念,对各个节点进行命名,得到一级节点。第二是二级主轴式编码。研究者对开放式编码形成的节点进行相互关联类属的归纳,建立概念与概念间、概念与类属间的联系,编码出主轴概念,主轴编码后形成二级节点,要与处于其下位类属的一级节点是明显的逻辑关系。第三是三级核心式编码。在主轴式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编码核心类属,确定三级编码[17]。

1.2.4 研究伦理学考量 访谈前,研究者向访谈对象详细地解释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获得受访者知情同意。同时,本研究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并充分尊重受访者隐私,所有相关资料不涉及真实姓名,以编号代替且仅供研究者阅读和分析。本研究已通过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ZXYEC-KT-2020-06-P01)。

2 结果

2.1 Nvivo 文本分析

建立词频查询,词语越位于词云的中心位置,且字体越大,则说明越是访谈内容的高频词汇与访谈重心,可见访谈文本内容中的重心在于培训、中医、教育、层次、思想、西学和体系等维度内。见图1。

图1 12 篇访谈材料高频词云图

2.2 Nvivo 质性分析

通过三级编码共得到112 个自由节点,类属后形成20 个一级节点,进而归纳演绎出10 个二级节点,最终确定了3 个三级节点核心类属,即学员管理、学员培养与学员认证(表2)。其中学员培养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占所有访谈内容的47.32%。

表2 访谈资料编码后包含的各级节点及编码参考点数汇总表

3 讨论

3.1 学员管理要规范

“西学中”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专家指出,学员管理的规范化依赖于国家政策的制定,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西学中”培养的考核没有统一标准,目前考核多依赖学时数及中医基础知识,考核应注重中医思维的建立。有专家指出:“可以适当加大结业考试难度,并控制毕业率,以激励‘西学中’人才培养的‘宽进严出’要求。”(JS-005)在人员遴选与门槛设置方面,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方认为“参加‘西学中’培训不应该有门槛”。(OM-008)另一方认为学员的遴选与门槛的设立可以提升学员质量,亦可以节约教育资源。“准入门槛还是特别重要的。首先这个人必须热爱中医,第二个要学习态度认真。”(HM-003)综合来看,人员的遴选与门槛设置尚无统一标准,建议选送单位应综合考虑选送学员与单位未来发展方向,确保学以致用,这是学员积极性的根本来源。总之,有必要在北京地区设立统一规范的“西学中”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各培训机构运行具备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2 学员培养有层次

专家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建议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加强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本研究认为需要选拔专业的师资团队有针对性地编写出一套适合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的教材,同时增加临床经验案例的分享,增设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内容等。专家认为,学员培养可进行分层设置,对不同的学员进行“因材施教”“有必要开展不同级别的西学中培训,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进行重点提升培养”。(JS-006)“今后西学中人才培养应注意后续跟进,继续教育以及对于部分人群的高阶培养”。(JS-011)对于学员是否有必要进行跟师学习,部分专家认为跟师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对跟师的人员进行筛选,可以通过职称限定,考核成绩等进行筛选,目前难以实现全员跟诊。此外,目前“西学中”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性,建议进一步摸索和改进[18-19]。如开发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方便学员多种形式、灵活主动的学习。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真正做到讲授理论、培养思维、培训技术、传授经验[20],保障教学质量。

3.3 学员认证靠政策

目前,“西学中”培训人员经过850 学时的课程学习,结业考核通过者获得培训机构的合格证书,但是却没有相关政府部门认可的中医执业资质,学员仍然不具备中药饮片处方权[21]。“(准入)资质是机制性建设,没有机制的打通,一切西医力量根本无法参与到中医药振兴中来。”(JS-002)管理不规范、培养不系统等问题导致学员在完成学习后,依然难以建立中医临床思维,这种培训质量的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了资质认证政策的出台困难。准入资质的缺失又导致学员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西学中”培训的学员能够学以致用的根本保障,是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深入研究与关注支持。有利政策的出台,才能真正实现“西学中”学员向“西学中”人才的转变。

“西学中”培训作为中医药教育体系中特殊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为社会培养实用中西医结合人才[22],也将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3-24]。中西医结合作为我国特殊的医疗体系,未来将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25-26]。本研究通过对12 名“西学中”培训领域的专家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探讨了“西学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西学中”教育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实用化和专业化,为国家培养更多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西学编码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Genome and healthcare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