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贸易协定下江苏跨境电商的机遇和挑战

2023-02-24 11:59聂珍珍
江苏商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试验区跨境江苏省

聂珍珍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5)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各国的经济稳定发展,严重拖累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历经了19次部长级会议、28轮正式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得以签署。这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综合市场。RCEP一经达成,便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焦点议题。学者普遍认为,RCEP给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疫情催化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使得非接触式贸易获得了快速增长,将推动跨境电商形成新发展格局。2020年5月,基于已建立的59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新增46个综合试验区,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和外贸大省,江苏省在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上并不落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明显。

一、江苏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商规模发展迅速,具有持续增长动力

近年来,江苏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20年江苏海关监管跨境电商B2C进出口总额达66.5亿元,同期增幅2.5倍。其中出口为63.4亿元,进口为3.1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5倍和1.9倍;跨境电商B2B出口46.1亿元。江苏以苏州等1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抓住试点契机,实施跨境电商布局,开展各类跨境电商业务。2020年上半年,无锡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外贸进出口总额461.3亿美元,居全省首位。苏州作为江苏省首个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地级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跨境电商B2B出口92.73亿元,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苏州通过已有欧瑞思丹、梦工厂等配套服务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仓,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居全国前列,呈现集聚发展态势

2016年起,苏州、南京、无锡、徐州、南通先后获批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连云港、宿迁、常州、盐城和淮安为新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迄今为止,江苏省已批准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10个。目前,江苏省先后建设了9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其中78个产业园区和孵化基地落实在南京和苏州等10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共计认定21个省级公用海外仓。此外,入驻园区的企业还包括报关行、物流供应链、电商平台、贸易公司等,跨境电商产业已呈现集聚发展态势(表1)。

表1 江苏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名单

(三)江苏省制造业优势明显,支撑跨境出口市场

江苏省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连续八年保持全国最大的制造业规模,远超广东、山东、浙江三省。并且制造业门类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强、产业国际化程度高。江苏制造业的优势在芯片制造和纳米技术等轻工制造领域尤为突出。早在多年前,江苏省芯片产量就超过300亿片,稳居我国前列,芯片总数居全国首位,也被称之为我国“芯片第一省”。同时,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为主的高技术产业的实力也位居中国前列。2020年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10222.9亿元,占出口总值的37.2%。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雄厚的核心实力、完善的配套体系,在一些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这将有力支撑企业开展跨境出口业务(表2)。

表2 江苏省各地级市支柱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布局

图1 2021年12月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区域数量top5

二、RCEP给江苏省跨境电商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中日、日韩间首次建立自贸关系将给江苏省带来更多贸易机会

通过RCEP协定,中日韩之间建立了自贸关系。江苏省拥有江海相通、长期开放的区位优势形成的产业根基,2020年,江苏对韩国、日本进出口总值分别达到4787.66亿元和409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和0.6%。尤其是目前江苏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优势,预期通过增强现有与日韩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产业业务现状和上下游合作,加快包括人才、技术、资本等在内的生产要素流动。

(二)RCEP框架下有望进一步提升江苏省进口供应链稳定性

从进口值来看,2020年,江苏省52%的集成电路、62%的金属矿石和矿砂、88%的羊毛和毛条、52%的乳制品、88%的煤炭和褐煤、92%的服装和鞋类、46%的初级成型塑料的进口将来自RCEP成员国。RCEP区域产业链拥有多元化优势,各国比较优势差别较为显著。日本和韩国在关键部件和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以提供相对丰富的矿砂、能源和农业资源;而东盟是煤炭和初级工业品的重要进口来源。RCEP为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更紧密的协议框架下,江苏进口供应链的稳定性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产业链安全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

(三)原产地规则有利于江苏省产业布局的优化

RCEP原产地规则采用区域价值积累原则,通过合理的区域内产业合作,使更多商品获得优惠的原产地待遇,有利于RCEP成员国企业享受该协议多边框架带来的“机制红利”。更多在原自贸区内无法获得原产地资格的商品将在RCEP下享受优惠,大大减少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形成“贸易创造”效应。其中,原产地规则的变化,将对江苏省各行业企业的产业链带来巨大影响,进一步推动江苏省产业布局的优化。

另外,关税削减有效促进江苏省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不少商品立刻降税到零,还有一部分10年内降税到零。关税减让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极大地促进了江苏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RCEP规定部分产品的减税将超过现有双边协议,江苏省钢铁产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等将受益于RCEP新增减税政策,成本更低。

三、RCEP框架下江苏省跨境电商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区域开放,竞争更加激烈

因为中美贸易冲突还未解决,日韩贸易争端也可能加剧,各个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采取封闭措施,导致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贸易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相比之下,跨境电商一直保持逆势增长。因此,后疫情时代各国更加重视跨境电商,随着区域的开放,竞争更加激烈。江苏电商企业将在RCEP地区与东盟十国以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跨境电商展开竞争。虽然短期内RCEP将增加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和高端工业产品的出口。但就中长期而言,将导致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盟国家转移。此外,日韩跨境电商高端产业相对成熟,也将使得中国的高端产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于江苏电商而言,更加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二)知识产权保护严格,企业违规成本提高

RCEP对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对跨境电商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快速增长。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跨境电商领域的纠纷尤其是知识产权纠纷也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甚至成为境外企业制约中国跨境电商从业者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但是,由于跨境电商涉及知识产权的区域保护,加之很多跨境电商商户缺乏产权保护和法律风险意识,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仍面临巨大挑战。如2020年南京海关累计查获362起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扣留侵权嫌疑货物3231批次、共36.55万件。RCEP协议对知识产权的严格规定增加了江苏省跨境电商企业的违法成本,企业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

(三)政策的落地实施具有不确定性

RCEP正式签署后,各成员国必须在两年内完成自己的国内批准程序,协议才能最终生效。在此期间,由于参与国家数量多、参与面广,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能否按照时间表开展工作,履行承诺,存在不确定性。此外,拜登政府将重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对冲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努力。同时,拜登政府还将与其他RCEP成员国合作,制定与RCEP重合度高且具有更高标准的新贸易协定。因此,中国很可能会面临其他成员国无法全面实施和执行RCEP的窘境,这可能会使RCEP成为一个空文。此外,RCEP条约之间的协调需要各国充分合作,这对各层级政府都是一个挑战。种种不确定因素将影响江苏省的电子商务企业融入RCEP国家的进程。

四、江苏省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组织电商企业培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RCEP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签署的所有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内容覆盖最全面的一个。为了RCEP落实后企业能够更好地享受协议中的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江苏省政府应该开展RCEP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加强电商企业对知识产权规则和制度的了解,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外,江苏省政府还应对电商企业如何降低知识产权各类风险提出合理建议。

(二)助力企业“走出去”,整合RCEP优质资源

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开辟新的国际市场,能够使得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助于自身多方位发展。RCEP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区域间投资环境更加公平便捷。此外,协定生效后,扩大产业准入、降低贸易壁垒,将进一步促进成员国间投资贸易增长。江苏省有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开展合规投资活动。并通过多种对外投资方式,合理利用成员国要素禀赋优势,整合RCEP优质资源,提升企业在RCEP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双轮驱动,不仅要充分利用RCEP优质资源,更要以RECP为契机,努力扩大区域投资,密切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推动形成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

猜你喜欢
试验区跨境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18个自贸试验区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