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综述

2023-02-24 11:59邹雯旭
江苏商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稳健性商业银行银行

邹雯旭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一、引言

金融衍生工具和销售环节的复杂化以及高杠杆率造成的流动性紧缺放大了金融风险,加上缺乏相应的监管,导致2007年次贷危机扩散,而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波及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提高对金融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对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并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工作作为重点内容提及。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一国经济稳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是以间接金融工具为主要金融中介的经济结构,因此,国内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整体的稳健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体系、财务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商业银行仍在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受到不小的冲击。在如此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稳健性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对于预防系统性风险和保障国家资金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CiteSpace程序作为辅助研究工具,揭示了商业银行稳健性这一领域的知识来源和发展水平,本文将主要在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内涵、度量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简要论述。

二、商业银行稳健性的相关研究

(一)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Drexel)大学管理学院的陈超美教师所研发,用来可视化和解析科技文献中的趋势与模式。本文基于该软件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相关研究进行客观分析,有助于消除文献计量分析中随意出现的主观论断。该软件在研究过程中,吸纳并总结了基于普赖斯理论的科学前沿论、博特的结构洞论以及信息觅食等基础理论,不仅可以量化大量学术文献的外部特征(如关键词等),进行文献测量;还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形成知识地图,“可视化展示”课题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趋势,从而分析相关研究的内在机制,探索学科的发展方向①。

本研究采用了CNKI论文库,利用主题词“商业银行稳健性”进行中文文献检索,利用主题词“s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了2001—2020年20年间共计146篇与商业银行稳健性相关的论文,其中涉及硕博论文、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CSSCI期刊以及CSCD期刊。本分析研究在CiteSpace的程序界面上将时区跨度设置为2001—2020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将节点类别设置为“关键词”,并主要依据CiteSpace软件开展了以下三项分析研究:一是利用CNKI数据库的总体趋势分析,梳理商业银行稳健性有关文献的研究;二是通过关键词的共词聚类知识图谱分析研究主旨;三是利用关键词的时区视图和关键词突现,对该领域发展历史进行分析。

1.文献计量分析。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论文成果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结合所选文献(实线)和参考文献(虚线)折线图可以探究商业银行稳健性相关研究发展历程。从参考文献来看,早期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20个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相关研究呈零星态势分布,处于整个研究过程中的萌芽阶段。从2001年的两篇所选文献刊出之时至2008年这8年间,每年的相关论文发表数量都少于8篇,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的形成阶段。从2009年发表的7篇论文到2015年的18篇论文,这7年来相关文献发文量逐步提升,可视为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一发现同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引发人们对金融风险广泛关注的时点相吻合。从2016年的16篇到2020年的6篇论文可以看出,这5年来的论文发文量逐步降低,这一阶段或需突破研究瓶颈。

图1 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2.研究主题分析。图2所示的是商业银行稳健性文献研究中关键词的共现情况,关键词的共现词频越高,就意味着银行稳健性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他关键词相互关联性越高,进而聚类为相应的研究主题。所以,通过关键词共词聚类知识图谱可用于区分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各种研究主题。

图2 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关键词共词聚类知识图谱

该图呈现了6个聚类标签(研究主题),分别为商业银行、稳健性、稳健发展、稳健经营、影子银行、pr模型。从图中的积聚关系不难看出,目前在商业银行稳健性的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在探讨有关商业银行稳健性与外部宏观经济的关系。其中资本监管、市场竞争力和金融创新等探讨得较多,较少探讨内部经营环境对银行稳健的影响。该图还展示出对于银行稳健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多使用实证分析和较常用面板数据、控制模型。

3.主题变迁和关键词突显。主题变迁展是科研领发展的趋势之一,能够同时体现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前沿预测。因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见图3)和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关键词突现(见图4)。图3的下方显示的时间节点对应着相关高频关键词的首次出现时间,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领域各个发展阶段的研究热点以及主题变迁轨迹。图4中的突现值代表了关键词的突现频率,能够反映特定时间段内论文数量急速增多的关键词。图4中突现值排名前15的突现词分别代表了当年的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图3 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关键词时区视图

图4 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关键词突现(前15位)

可以看出,早在2001年,稳健发展、稳健经营这一概念已被提出并运用。而2003年开始研究商业银行稳健性,商业银行稳健性正式进入研究者的研究视域。从图中可以发现在2004年至2008年间,研究者们较多地研究业务绩效、风险和商业银行稳定的关联,这一研究更多的是对研究商业银行稳健性的衡量与评价,直到金融风险出现让国内研究者开始更多地研究财政危机、金融市场脱媒以及货币政策实施等各种因素对商业银行稳健性产生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来较多研究影子银行、资金管制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等各种因素和商业银行稳健性间的关联。这一主题的变迁展现出商业银行稳健性相关研究过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从宏观经济的讨论逐渐转向微观视角的探究。

(二)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内涵

商业银行的稳健性,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就成了学界关心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就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研究者们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稳健性的正反面角度将银行稳健的内涵分为两类解释。第一类则从银行内在不稳定性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根据美国1877年经济危机中大批银行集体破产的现状,首先明确提出了“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Minsky之后对金融机构脆弱问题作出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并建立了”金融机构不稳定性假说”,研究指出投资银行业高经营的特征确定了它的高风险特征及其内部的不稳定性②。该假说为之后研究者们对风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如Kregel(1997)就是基于“金融机构不稳定性假说”对银行业务体制脆弱作出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安全边界说”③。Diamond和Dybvig、Diamond和Rajan(2005)从不稳定的角度剖析商业银行,指出银行体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储户的多样化流动性需求和银行资产缺少短期流动性资金④⑤。国内学者伍志文则从金融制度学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稳定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指出在外界影响与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了金融体系稳健性状况受到破坏⑥。

另一类学者从银行稳健的正面视角来认识。林捷瑞恩表示,稳定的银行体系是指占行业固定资产和债务大的一些商业银行有偿付能力,而且这个力量是持续⑦。中国学者韩俊对商业银行的稳定程度作出了说明,并提出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具有相当程度的还款能力以及可以不断获取的利润;另一方面,银行要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⑧。龚锋、曲洪建等等学者认为,只有同时包括健康和稳定性,即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存,银行才能处于长期平稳的运营态势中,并继续蓬勃发展⑨⑩。卢盼盼等运用商业银行运行状态的稳健指标来测度商业银行稳健性⑪。

(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度量

国外学者早期对于稳健性的理论和模型的构建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美国金融管理当局采用CAMEL评级系统以资本充足性、资产安全性等作为判断依据,对银行稳健性进行评估。2006年,为预测和监控金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了金融稳健性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为各国计量风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Laeven和Levine使用Z值度量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⑫。中国学者在借鉴国外成熟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因素和内部经营因素分析银行稳健性,多角度构建稳健性评价体系。国内学者韩俊选择了财务赤字占GDP的比例、投入与消费的周期性波动程度,以及通货膨胀率来评价1978—1997年度,中国银行系统的经济运行稳定性⑧。龚锋根据商业银行各部分自身的业务特点,从运行稳定、发展、效益性和市场竞争能力等四大领域选择了资本充足率、低资本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率、资产增长率、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金融市场占比等共二十个指数,来整体综合性反映银行业的金融市场运行稳定性⑨。邹薇通过商业银行储蓄、商业银行对非部门的信贷、商业银行外币资产三项主要的银行危机先行指数,对1980—2002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做出了衡量⑫。曲洪建和孙明贵根据稳健所蕴含的稳定性与健康两方面内涵,在稳定类指数中选择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中小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等,在健康类指数中则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商业银行稳定性⑭。陈守东等从资金充裕性、资金质量、收益性和流转度四个方面,选择了资本充足率、中小银行不良信贷比例、拨备覆盖率等13个标志性指标,组成了中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标,该指标上升,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度管理水平提升⑮。

(四)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稳健性对金融市场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探究银行稳健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不少学者致力深耕的领域。目前,对于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Demirguc和Detagiache指出,宏观经济是影响商业银行稳健性的根本原因⑯。Beck等学者指出,金融创新只要不超过规定的阈值在整体上是有利于金融市场的⑰。而Brian和Neil更是指出,金融创新是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最直接原因,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就席卷了世界⑱。上述研究者均指出金融创新作为外部的经营环境,会对商业银行稳健度产生重要影响。从市场影响因素来看,Joel Bessis表示利率市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实际利率上升,大幅度提高银行成本,减少净利差,商业银行为保持利润会偏爱经营风险较高的负债,进而减少资产质量和加大经营风险。为使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保持在合理水平,要求政府强化金融监管⑲。Barth通过对美国三千余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相互关系⑳。

作为内部的经营环境考虑因素,国外学者Godlweski表示,商业银行运营稳健性取决于不良贷款率㉑。而Rajan等表示商业银行运营稳健性取决于投资人信任、客户需求及其资金流动⑤。从银行业务自身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的角度来看,Bebczuk和Galindo使用阿根廷930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处于相对缓慢的经营发展过程时,拥有大量业务种类的银行更容易分散财务风险㉒。Berger指出,负债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运营稳健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银行可通过负债规模的缓冲与补偿等功能,来对抗财务风险的冲击㉓。此外,Meeks et al研究人员指出,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系统中都存在着流动性紧缩危险,而这些危险都会增加金融市场波动,进而造成商业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国内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不少国内学者聚焦于外部经济环境,林明亮、刘开林已经测定了中国商业银行系统1997—2005年的经济稳定性,指出GDP增速、通胀率等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经济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已经成了融资创新的主要主体㉔。于静在增加了相应的融资要求,清偿费用成本增大的情形下认为,商业银行经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增加商业银行的市场稳定性㉕。陈守东、王淼通过面板VAR模拟,进一步剖析了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变量给国内银行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所造成的巨大冲击㉖。卢盼盼、张长全则解析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稳健性的影响,并认为脱媒校正效果不但缓解了负债脱媒对银行稳健性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稳定程度,但并没有彻底解决负债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定程度的不利㉗。左峥等人深入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平虽然对银行资本化管理水平有负向因素,但并没有提高银行运营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同时能减少银行的收入波动,从而降低银行的倒闭概率㉘。邱平从市场约束视角深入地探究了银行稳健性问题,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约束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能有效减少银行的市场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了银行稳健性㉙。

随着深入研究的开展,中国国内研究者也逐步转入探究银行内部经营环境变化与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关系问题:曲洪建、孙明贵重点探讨了特许经济价值与商业银行稳定性发生的关联,特许经济价值越高对商业银行的制约性越强,银行公司的稳定性越好,但是隐性保险制度弱化了特许经济价值的重要性⑮。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微观视角深入研究金融机构技术创新对银行业务稳定的负面作用,张亦春、彭江关注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稳定程度和经营成长的持续负面作用并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尽管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稳定程度存在正向影响,但并不具备长远效果㉚。丁振辉以利息总收入占比为代表指标分析研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稳健性的负面影响,结果显示适度的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对商业银行稳定性有着积极的作用㉛。郭幸指出,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稳健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运营情况,银行应当通过业务转型提高竞争力,降低银行体系风险㉜。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稳健性研究经历了萌芽与发展阶段,尤其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发文量一度呈“井喷式”暴发,直到近年来发文量逐步减少,或这一阶段需突破瓶颈。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内涵的探讨主要从银行稳健的正向、负向角度进行解释,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界定一直争论至今,尚未形成一致观点。从现有研究论文来看,研究者们运用了金融稳定的理论以及对银行领域的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从宏观经济因素、银行的自身经营状况及行业发展状况出发,通过选择金融稳健指标多角度地构建计量模型来评估商业银行的稳健性程度,以此来研究相关因素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本文基于CiteSpace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梳理,发现中国学者就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些许不足和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

首先,内部经营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少。在研究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时,一般文献研究的重心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如金融机构创新、利率市场化以及政府资产监管等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影响。国内学者对于内部经营环境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是内部因素对于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安全和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研究还需丰富。

其次,国内学者从微观角度对银行稳健性的研究相对有限。不少研究者从商业银行的自身运营环境入手,研究了特许权价值、影子商业银行及其资本规模对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但忽视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区商业银行的不同特征。而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等有所差异,因此,学者们从银行自身运营角度对整体商业银行的研究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缺乏比较研究。

最后,研究的影响路径单一。无论是研究外部经济环境因素还是内部经营环境因素,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单一的影响路径来进行研究。但是在理论研究中,各因素对银行的影响,不仅需要考察单一路径,还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分析,需要在多因素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各影响因素总体对银行风险或稳健性的影响关系。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格局在过去二十年间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他银行的金融机构,如城市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近年来快速发展,加上金融科技日新月异导致银行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在全球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尽管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因新冠疫情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监管和风险管控上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程度不断提升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背景下,金融安全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高度重视。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就金融安全问题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和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规范商业银行运作机制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并致力于突破研究瓶颈,这可能会成为往后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注释:

①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②Minsky,H.1982.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Capitalist Process and the Bahavior of the Economy,in Financial Crisis:Theory,History and Policy[C].edited by Charles P.,kindlberger and Jean-Pierre Laffargu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③Kregel,J.A.,1997,Margi of Safety and Weight of The Argument in Generating Financial Fragility,Journal of Economics Issues,June,Vol.31:543-548.

④Diamond D.W.and Dybvig,P.H.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1,pp.401-419,1983.

⑤Diamond D.W.and Rajan R.G.Liquidity Shortage and Banking Crises[J].Journal of Finance,2005,60(2).

⑥伍志文.金融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1991—2000)[J].经济评论,2003(2).

⑦卡尔-约翰·林捷瑞恩,吉连·加西亚,马修·I·萨尔.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⑧韩俊.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⑨龚锋.试论银行业稳健经营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现实意义[J].金融论坛,2003(4).

⑩曲洪建,孙明贵,张相贤.特许权价值、公司治理和银行稳健性[J].财贸研究,2013(5).

⑪卢盼盼,胡捷.中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测度[J].金融与经济,2012(11).

⑫Laeven,L.and Levine,R.(2009)Bank Governance,Regulation and Risk Tak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93,259-275.

⑫邹薇.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理论及基于中国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⑭曲洪建,孙明贵.特许权价值和单体银行稳健性的关系研究[J].财经研究,2010(12).

⑮陈守东,王淼.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研究—基于面板VAR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0).

⑯Demirguc—Kunt,Detragiache.The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R].IMF Staff Paper,1998.

⑰Beck T,Loayza R,Loayza N.Finance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2000(58):261-300.

⑱Brian J.Henderson&Neil D.Pearson.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R].SSRN.Working Paper,2009.

⑲Joel Bessis.Risk Managementin Banking[R].John Wiley&Sons,Ltd.,Chichester,2002.

⑳Barth J R,G Caprio,R Levine.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2004):What Works Beat?[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4,13(2).

㉑Godlewski,H.,2004,Capital Regulation and Credit Risk Taking: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anks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㉒Ricardo Bebczuk,Arturo Galindo.Financial crisis and sectoral diversification Argentine banks,1999—2004[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2008,Vol.18,No.3:199-211.

㉓Berger A N,Klapper L F,Turk-Ariss R.Bank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9,35(2):99-118.

㉔Meeks R,Nelson B,Alessandri P.Shadowbanksand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R].Bank of Italy TemiDiscussion.Working Paper,No.939,2013.

㉕林亮亮,刘开林.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07(09).

㉖于静.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6).

㉗卢盼盼,张长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3(1).

㉘左峥,唐兴国,刘艺哲.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否会提高银行风险[J].财经科学,2014(2).

㉙邱平.市场约束对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2015(5).

㉚张亦春,彭江.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叨[J].投资研究,2014(5).

㉛丁振辉.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J].武汉金融,2015(7).

㉜郭幸,赵静.存款竞争、影子银行与银行系统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7(06).

猜你喜欢
稳健性商业银行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