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

2023-03-04 23:17富景筠
中国经济报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能源

富景筠

提 要:“一带一路”是经济繁荣之路、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一带一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不断壮大。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与共建国家分享中国绿色发展方案,促进形成绿色发展国际共识和共同行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绿色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八项行动,“促进绿色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行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促进绿色发展、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一、绿色“一带一路”的理念、制度和平台

“一带一路”是经济繁荣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其中,绿色“一带一路”是合作的重要内容。具体来看,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7-2022)》,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与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在理念构建上,绿色“一带一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15年,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根据2023年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倡导尊重自然、順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各方追求绿色发展的权利,响应各方可持续发展需求,形成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共识。中国通过联合国环境大会、金砖国家环境部长会、G20环境部长会、中国-中东欧环保合作部长级会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等高层对话机制,借助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峰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多边和双边合作平台,分享绿色“一带一路”的理念与实践。

在制度设计上,绿色“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从2017年到2022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明确了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合作平台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不断壮大,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主要目标是促进国际社会为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和开展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将可持续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进而促进“一带一路”参与国实现与环境和发展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自成立以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已经有来自43个国家的150余家合作伙伴加入,其中包括26个共建国家的环境主管部门。该联盟建立了气候变化治理与绿色转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管理、绿色金融与投资等10个专题伙伴关系。

在战略对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起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该合作伙伴倡议聚焦于继续努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并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有益经验和良好实践;深化环境合作、建设环境良好和抗风险的基础设施;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等。

在人才培养上,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已经为1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3000人次绿色人才。这些人才包括生态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大学青年、研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他们分享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得到参与国、国际机构和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绿色丝路使者计划”通过开展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合作活动、青年先锋活动、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合作及示范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

二、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务实成果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五通”,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金融四大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务实成果,与沿线国家全方位构建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一)绿色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联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导性作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项承诺彰显出中国将在绿色低碳建设中扮演全球引领角色。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一批绿色环保的基础设施项目,以中国方案推动沿线国家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札纳塔斯风电场、图尔古孙水电站、谢列克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它们不仅大幅缓解了哈萨克斯坦的电力短缺状况,而且为当地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在设计和建造上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并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在印度尼西亚,连接雅加达和万隆的雅万高铁将旅行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大大增加了绿色出行的人员次数。在沙特阿拉伯,在作为红海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的海岛间输电网络建设中,中国的海底自动机器人在水下作业时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大大减少了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而且还通过由人工湿地组成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生活污水的循环使用。在塞内加尔,中国积极参与到达喀尔污水处理项目之中,通过改善周边水质、重建海滩生态,惠及当地海湾沿岸地区的数十万居民。在加纳,中国帮助完成深能安所固电厂项目。该项目满足了加纳25%的用电需求,通过绿色清洁能源来缓解了当地民众的用电紧缺局面。随着清洁和高效的绿色能源合作项目相继建成,中国在共建国家的累计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传统能源项目。

(二)绿色能源

随着全球能源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型,绿色能源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助力沿线国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又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助力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中国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通过加强绿色能源投资、环境技术援助和合作,大力推动中国清洁能源装备、技术和服务的出口,推动沿线国家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根据202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超过512亿美元,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53GW。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光伏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贡献了四分之三的全球产量,有效支撑了国内外光伏市场的增长和全球新能源的巨大需求。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CUFE)202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一带一路”的能源投资方面,中国境外煤炭的相关投资自2015年开始持续下降,与此相对,包括光伏、风电、水电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的占比则攀升至57%。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为全球的碳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约22.6亿吨的国内二氧化碳排放。同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5.73亿吨二氧化碳,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三)绿色交通

交通运输一直是化石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发展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实现碳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

中国车企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和运营商。作为全球汽车业的绿色引擎,中国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后,于2022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名片”,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收获良好声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上汽集团、比亚迪、江淮汽车等中国车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和核心供应链布局,将新能源汽车的领先技术向沿线国家扩散,实现从低附加值产能向高附加值产能的升级。以江淮汽车为例,该车企产品已累计出口至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量超过100万辆。其中,覆盖12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出口超80万辆。中国汽车业以新能源转型为契机,在国际化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和高端化上不断发力和迈进,助力全球在交通转型中实现节能减排。

在绿色航空制造业方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25年)》,发展绿色航空制造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航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通过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为绿色交通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和航空运输行动小组(ATAG)承诺全球航空业到2050年将与全球脱碳步伐同步并实现净零碳排放。其中,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是实现脱碳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与目前主要使用的化石航空燃料相比,可持续航空燃料能够减少至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绿色航空制造业将沿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技术路线迈进。中国正在探索绿色航空新领域新赛道,力争到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能投入商业应用,进而全面提升航空绿色制造水平。未来,中国还将积极探索和布局氢能源和液化天然气等技术路线,不断夯实绿色航空基础设施,有效支撑绿色航空生产体系和运营体系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四)绿色金融

为了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要新增大量绿色投资。这要求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功能,形成绿色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中国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中国致力于构建的绿色金融体系,可以将更多的公共及社会资本引向绿色项目,推进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的制度设计不断完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已成为推动沿线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为投资者明确了可供采纳和实施的七条原则——将可持续性纳入公司治理,充分了解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充分披露环境信息,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工具,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多方合作进行能力建设等。截至2022年底,已经有40多家全球大型机构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发展。签署该原则的机构包括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主要中资金融机构以及来自欧洲和亚洲等国的主要金融机构。2023年5月,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保等多家金融机构发布《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倡议》,持续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加强合作,包括设立“一带一路”主题基金、建立“一带一路”主题指数、发行“一带一路”债券等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为了促进共建国家之间的资金融通,中国银行已经累计发行5期“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募集资金近等值150亿美元。2023年,中国银行在阿联酋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上市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债券。此次上市的绿色债券由迪拜和卢森堡两家境外分行同步发行,规模合计等值7.7亿美元,未来将用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色项目。2023年6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主题金融债。2023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卢森堡和迪拜发行全球多币种“一带一路”主题的境外绿色债券,最终发行规模等值20.3亿美元。本次绿色债券发行同时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包含美元浮动及固定利率、欧元固定利率、离岸人民币固定利率三个币种、四个品种,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的绿色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在中国发行绿色债券,直接为绿色项目建设获取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2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有167家机构的投资者进入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发行主体涵盖国际开发机构、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持债规模约1.54万亿人民币,占境外机构总持债规模的近一半。

“一带一路”建设中,还通过与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亚投行聚焦通过支持发展来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并设立到2025年气候融资至少要占核准融资总额50%的投资与气候变化相关目标。2023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次发行以美元计价的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为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或再融资支持。根据新开发银行的总体战略,2022年至2026年期间,40%的资金将被用于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三、高质量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各方形成包括国际合作倡议、双边和多边合作成果以及务实合作项目在内的458项成果。中外企业还达成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伙伴计划》等重要合作倡议和制度性安排。根据高峰论坛主席声明提出的绿色行动计划,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并落實“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将与哈萨克斯坦共同打造中哈关系新的黄金30年,拓展绿色能源合作范围并积极利用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在与俄罗斯合作方面,将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推动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与印尼合作方面,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对接,在能源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更多的高质量合作。在与智利合作方面,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中国企业将更多参与智利的锂矿开发和绿氢项目。在与埃塞俄比亚合作方面,两国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大幅增加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的合作。中国还将与布基纳法索就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环境监管等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双方环保能力的提升。与老挝共同推动双方在澜沧江—湄公河、中国—东盟等框架下的合作,携手推进赛色塔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将进一步加强绿色“一带一路”方面的交流合作,从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与非洲国家的务实交流合作方面,中国将积极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通过增强理念引领、完善交流机制和深化务实合作,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将继续擦亮“一带一路”的绿色名片,与共建国家分享中国绿色发展方案,促进形成绿色发展国际共识,促进共同行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