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3-03-05 06:25柴丹阳蔡梦虹
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热点舆情群体

柴丹阳 蔡梦虹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第48次《中国互联网信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1.6%。[1]而在当今信息数据化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使用人群,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是其社会属性系统逐渐完善、社会参与能力不断提高的必经之路,这使网络舆情成为高校管理不可忽视的内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广东12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了320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回收的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达96.25%。本次问卷共设置单选题20道,多选题6道。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基本状况、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观点与态度、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监管现状。[2]

一、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

(一)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来源

当问及“您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时,97.08%的大学生选择“网络”,61.69%的大学生选择“电视”,20.78%的大学生选择“广播”,20.13%的大学生选择“报纸”,这说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其中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回答“您能做到一天不上网吗”时,仅有11.04%的大学生选择了“能”这个选项。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种类呈多样化,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较深

当问及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的信息内容时,82.79%的人选择“与学习、工作相关信息”,70.45%的人选择“时政类信息”,87.08%的人选择“日常、生活信息”,79.87%的人选择“娱乐八卦信息”,29.87%的人选择游戏类信息,由此可以推断,大学生所关注的信息种类趋于多样化。在问到“哪些活动会影响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时,76.62%的人选择“互联网聊天”,75.97%的人选择“课上学习”,73.38%的人选择“课外实践”,45.13%的人选择“游戏娱乐”,其中“互联网聊天”比重最高,可见互联网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之深。

(三)大学生对待热点舆情事件观念与行为呈现一定程度的分裂

当面对主流观点的冲击时,84.09%的大学生表示“网络主流观点不能代表自己的意见”。[3]但同时在面临“若您身边人皆持网络主流观点且与您的观点不一致时,您是否仍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一问题时,只有40.26%的人表示仍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见在面对主流观点冲击时,大学生的自我主观意识仍然欠缺,主观想法与客观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裂。[4]

(四)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里仍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缺乏法律常识

调查中有19.83%的大学生表示曾在互联网中进行过或攻击辱骂他人,或匿名发表不当言论,或浏览不正当网站,或抄袭他人作品,或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或窃取他人财物等不当的行为,仅有37.34%的大学生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有过了解。这表明大学生使用网络时缺乏遵纪守法的意识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的。

(五)大学生对高校平台发布的信息信任度高,但高校舆情管理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有7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平台的信息传播对自己有帮助,但与此同时,在问及该高校对于不良网络舆情的监管程度时,45.78%的大学生觉得监管程度一般,6.17%的大学生觉得监管程度不严格,还有28.9%的大学生表示对此不了解,可见该高校缺乏管理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意识,对网络舆情事件信息传播管理不到位。

二、大学生价值观深受网络舆情事件影响的原因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普遍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近年来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则是愈发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体系。本文将联系发生于2015-2019年的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分析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影响力的内在规律,探究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群体如何在网络社会下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5]

(一)受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的影响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重要群体。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上信息传播越来越成为当前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调查中发现,97.08%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53.57%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浏览信息的时间超过3小时。说明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媒介作用,网络热点舆情事件也会从多方面渗透进大学生生活,不断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

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个性化追求。大学生群体年龄大致分布在18-23岁,此年龄阶层的大学生心智都已趋向成熟,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面对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往往会有个人看法与见解,并出现不同的应对方式以及价值判断方式。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网上热点事件的信息关注度,具体到某件新闻的报道(以问卷中第9题为例),仅仅有5.19%的大学生保持无所谓的态度,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愿意参与到网络热点舆情事件的选择以及判断之中,拥有独特的态度、个人的视角。对于某些例如传递虚假信息等不恰当网络行为,81.17%的大学生能够发觉并自觉抵制,做到正确使用网络。正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拥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个性化追求,所以在面对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时,大学生有更活跃的参与度及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对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更深入的参与也会扩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二)受网络热点舆情事件特征影响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更新频率短,波及范围大等特点,所以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往往更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网络热点舆情事件也会更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触到。5G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更简便地接触到网络,更快速地参与网络热点舆情事件,更便捷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与深入探究。

三、网络热点舆情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丰富价值选择,明确价值判断,端正价值取向

网络是一个相对广泛且自由的平台,相比起线下,网络会给予大学生群体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更深刻的思想引导、更丰富的价值选择。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热点舆情事件更快地把内容与思想传递给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能在参与网络热点事件的讨论时有充分的认知与探索空间,在观念的输送中获取正确的价值判断,端正价值取向。

2.体现民主意识,利于大学生表达利益诉求、实现自我价值

网络热点舆情事件使大学生群体拥有更多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网络把热点舆情事件的全貌展现在大众眼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群体以更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热点事件,并推动大学生群体去不断思考,扩展思想广度,从横向、纵向等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深入对热点事件的探索与认知。部分积极的热点事件还能给予大学生群体力量,使大学生获得不断探索发展的动力。

3.使大学生增强社会认同感,增加社会责任感

网络舆情参与门槛低、透明度高、全民参与等特性,使得大学生了解、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为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学生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6]增强大学生社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始终要承接社会发展的接力棒,而这一切都需从小事做起,从了解、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做起。

(二)消极影响

1.易导致价值判断失误、形成价值偏知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爆炸式的信息和观点中不乏负面的、消极的甚至危险的价值观念,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甚至能使部分人丧失理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经验较少,缺乏甄别能力,面对网络中“汹涌”的价值输送可能会照单全收,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失误,把错误的价值观理解成最高信仰,导致价值观扭曲,甚至误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至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等价值偏差。

2.不良舆情泛滥易形成不理性事件,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侵权现象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予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却也滋生了复杂的环境,网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某个地方一定存在着“灰色地带”。大学生群体会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会不经意间触碰到网络灰色地带。这助长了不良舆情与负面舆论生长,并带给大学生群体巨大的思想冲击,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此类错误价值观以及错误的思想灌输,易使大学生对政府、社会、官媒形成偏见。而这种偏见,易使大学生在重大舆情事件中被煽动利用,成为有心人绑架媒体、进行网络审批的重要工具,引发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麻痹思维,丧失理性思考能力

网络时代娱乐化、碎片化的趋势,使得大学生群体也日渐娱乐化、庸俗化。这对大学生思想有较强的侵蚀作用,易使大学生群体这一国家未来的主力军,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辨别和深入理智分析。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且长远深刻的不良影响。

四、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策略研究

(一)利用“政府+”形式,双轮驱动,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首先,要充分利用“政府+媒体”。当前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人类进入5G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利用率最高、最主要的受众。基于这个特点,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宣传功能,线上线下双向结合,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舆论导向,对舆情要在网上进行适度公开公示,做到办事流程透明化,既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也能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其次,要充分利用“政府+高校”。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培训、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走进社会,从象牙塔中抽离出来,在实践中理解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高校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直接管理者,要主动积极配合政府关注、反馈、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明确管理目标定位,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并科学研判和分析舆情的规模、走向,做到实时检测和警惕危机的发生,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二)疏通大学生反馈渠道,进行思想引导

大学生面对舆情事件时有想法、有能力、有表达需求。对于这种情况,堵不如疏,应该给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反馈平台、方式、渠道,同时做好宣传工作,有措施,还要让大学生知措施。如在融媒体中心对政府部门干部联系方式进行全公开。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些村镇公开了两级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同时公布了对应的分管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广东多个政府平台网站实施“网络问政”“听政议政”“为民办事征询民意”等措施,实现广纳群策、广集民智;让大学生群体明白他们有更好、更直接的渠道,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反馈自己的意见,避免陷入无处发声、被不良观念“洗脑”的局面。

与此同时,集中表达也易于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相应的思想引导。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疏通大学生表达渠道,以多样化、诙谐有趣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开通平等的交流通道,聆听学生的真实诉求,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更多真实有用的信息反馈,把握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素,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意识教育,进而更深层次地打造一条高效、完整的舆情引导机制链,形成严密的舆情引导工作系统,防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误读。

结语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网络平台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阵地。一方面,网络热点舆情为高校大学生增添价值选择、表达利益诉求、增加社会责任感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舆情热点的冲击下出现价值判断失误、突破道德底线、丧失理性思考能力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引导,仍是未来研究不可忽视的重点。■

猜你喜欢
热点舆情群体
热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热点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结合热点做演讲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