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言失范影响机制及规范策略分析
——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例

2023-03-05 06:25吴坤玉
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公众监管

吴坤玉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03年,谢因波曼(Shane Bowman)和克里斯·威利斯(ChrisWillis)首次对自媒体(WeMedia)提出了较为严谨的定义:一种让大众运用互联网科技连接世界,共享全球信息,分享自身观点、思想及生活的传播方式[1]。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微信公众号因其获取信息的便捷性、适用性广泛等特点很快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为162万个,微信公众号文章获取阅读数量为381亿次,平均阅读次数为3.9万次,同比下降7.1%[2]。从中国自媒体平台市场份额来看,微信公众号占的市场份额最多,为63.4%[3]。企鹅智库2020版《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舆论引导、沟通交流、服务宣传和心理情感四个方面。

关于自媒体用语失范的原因,学者杨沛等认为,一方面是媒体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外来词和方言词的影响、社会和网络事件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和规定落实不到位等外部因素[4]。虽然新媒体语言的研究成果可在相当大程度上为规范新媒体语言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新媒体语言的研究速度远赶不上媒体语言的变化速度”[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的核心问题为: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语言失范问题的影响机制及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其的规范策略。

二、自媒体语言表达的影响机制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6]。由于参与者众多,人人发声创造了海量的信息,这对人们有限的认知带来了极大挑战,但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自己认可或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信息,对事件的全部事实没有客观的认知,以致产生认知偏差[7]。自媒体语言基于两个层面对用户自身产生影响。

首先,通过长期而稳定的关系实现对用户价值观的影响。用户具有的稳定价值观体系是在信息不断累积过程中稳定下来的,公众语言通过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念输出持续性对公众心态产生影响,不断重塑公众的价值体系,进而产生影响。

其次,通过特定事件对用户认知产生影响。在特定事件中,用户对于事件本身缺乏认识,更倾向于从媒体渠道获知事件的原委和进展,自媒体语言表达通过短时间内“还原”客观事实,建立和用户之间的信任机制。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语言表达特点

人与人的社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语言的运用效率,则会对语言表达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简化网络语言依托网络媒体平台飞速发展,被网民广泛应用,获得了十分丰厚的沃土[8]。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低俗化”“主旨消极”“缺乏规范”等负面特点。本文将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语言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低俗表达现象较突出

《2019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显示,网络语言为更贴近生活现实,反映时事热度,低俗化现象愈发突出。首先,一些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例如“草泥马”“尼玛”等词语的同音利用。其次,也有一些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例如“艹”“我屮艸芔茻”“我凸(艹皿艹)”等[9]。此类网络“黑话”层出不穷,加剧网络语言低俗化发展。

(二)用语不规范现象普遍

用语不规范现象不仅造成网络平台的语言混乱,甚至波及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一项对于中学生作文的调研中发现,初一年级某三个班级的148篇考场作文中,共出现75处词汇的不规范运用现象,其中对词语的误用现象达63处,在词汇失范中占比84%,网络词语的滥用12处,占比16%。学生把“不喜欢”写成“不稀饭”,甚至出现“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这样让人费解的表达[10]。

同时,自媒体语言频繁“造词”的现象非常严重,利用汉语、数字或英语的谐音造词,如“杯具”(悲剧)、“I服了You”等;利用拼音字母的缩略词如“yyds”(永远的神)“nsdd”(你说的对);随意改变词语意义的现象亦比较严重,如“贤惠”,“贤”谐“闲”,“惠”谐“会”,意思是闲适的什么都不会;又如“精英”指“精神病苍蝇”。

(三)“标题党”等哗众取宠的现象严重

自媒体创作者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很难保持长久稳定的内容输出能力,为了保持账号的活跃度和增加粉丝黏性,自媒体往往通过使用具有冲击力的“震惊体”标题,篡改、抄袭他人的文章以吸引用户的关注,例如《绿茶婊只是明骚女汉子才是暗贱》、《马年将到“草泥马”给您拜年了》等,此类文章无禁忌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不仅表现出社会文化对女性的不自觉歧视,也反映出部分文化载体无视社会责任的恶俗狂欢。

四、微信平台方自我规范及外部监管现状

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络小说问题约谈了腾讯公司,责令其立即下架低俗内容,坚决清理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一)微信平台方自我规范现状

针对平台自我监管问题,微信平台自身启动了针对各种网络语言失范问题的自审查机制。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始终保持对违法和色情低俗内容的严格打击力度,对违规内容及公众号会实施包括删除文章、封禁功能、封停账号等处罚措施。仅2021年前三个月,微信安全中心累计处置超过9509个色情低俗动态,8532个恶意营销动态,并封禁1531个视频号账号。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了对网络谣言的审查及澄清机制,设立专门的辟谣中心对平台中的谣言进行辟谣。最后,审查政治倾向错误言论。在自媒体账号中发布有关国家分裂、恐怖主义等内容,涉嫌使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义或形象的内容等,都会被平台自动审查和屏蔽。

(二)外部监管现状

1.媒体监管规则的制定有其局限性

媒体监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能力和政策上。自媒体平台不断涌现,数量高达数千万,媒体监管部门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技术能力实现对媒体市场的全面监管。再者,由于我国媒体监管主体众多,公安部、新闻办、网信办等对公众语言表达都有监督职责,多头监管职能重叠、标准不一、监管力度不同,也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2.媒体监管的实施标准不一

出于对媒体言论自由权益的保护,媒体监管一般实行“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当有些自媒体文章引起高度关注,媒体监管部门就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施压,这就导致媒体监管主体本身不是独立的,在对于媒体监管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公平公正。

3.媒体监管主体缺少第三方监督机构

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管主体身处复杂多变的媒体市场中进行信息及内容审查时,往往会凭借个人的主观意志进行判断,导致监管的不严谨和随意性,进而破坏了监管机构的公信力。正如郝贵生指出的:在互联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对某些个人或组织发表的不同意见往往很快就被删除,并附“该内容涉及违法”的告知,但往往不讲任何具体理由。这种行为是否也是“违法”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

五、自媒体语言失范问题的规范机制

改善自媒体语言表达失范问题,不仅需要平台方的自我监管,同时需要政策制定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媒体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言论自由绝非“任意表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传媒为载体的媒体扩展,是言论自由权利的横向延伸。从法律的角度看,互联网下的言论自由以更迅速、互动性更强的方式践行民主、自由价值,对于社会与公权力具有更强大的监督意义。言论自由的本质要求公众语言表达的主体对所表达的内容有所把控,并非“任意表达”,而是从事实的确定、情感的真实、言辞的谨慎等角度考察,避免浮夸作风。

(二)公众语言表达要凸显意见领袖的责任和担当

意见领袖的失范行为会严重加剧公众语言表达的公信力,进而影响整个网络环境的舆论质量,使信息变得不透明、真假难辨。在公众语言表达中,意见领袖的责任和担当,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凸显:

首先,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大V”“网红”、名人等在互联网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民间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会对粉丝的行为产生带头作用,就此而言,意见领袖实则是群体的符号,应当在公众语言表达中正向引导粉丝群体,避免发布一些冲动、负面情绪、逆反主流价值的内容。

其次,意见领袖主体在发表观点时,应当保持高度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杜绝道听途说、片面意见的发生,通过自身的影响和官方媒体一同引导舆论,降低事件的发酵程度。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语言表达与媒体监管的互动

媒体监管的出发点是维护良好的媒体秩序,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监管职能部门和监管人员可能在行使监管权力时出现过度和疏于监管的问题,公众语言表达主体应当充分利用媒体监督的权利,反向约束和监督媒体监管部门。

当监管手段不合理导致公众语言表达主体利益受损时,蒙受损失的主体不应当针对监管的过程和结果发表过激评论,这样不利于媒体表达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适当的维权手段,借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自下而上指出媒体监管力度的不法乱象,合法合理地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舆论广场”,我们从中获取信息,也在其中发表意见,信息的交换丰富且快速,众多意见领袖兴起,让公众语言表达的质量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民族的声音都可以被听见。但公众语言表达借助互联网产生的威力巨大,必须通过媒体监管予以制约,在此,我们期待通过监管主体和公众语言表达主体双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改善互联网舆论环境,在信息共享的时代,让人们通过互联网更好地展示自己。■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公众监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