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吸引优质稿件的策划和措施研究

2023-03-05 06:25高明霞
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稿源学术交流科技期刊

高明霞 颜 峻 冯 春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争优质稿件、创一流期刊的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学术交流的力度,严格控制稿件的质量,预防出现学术不端正的问题,要不断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利用综合化的手段提升稿件的质量,努力创建一流的科技期刊。

一、争优质稿件创一流期刊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部分科技期刊经常会出现稿件来源渠道不足的问题,难以确保稿件的质量,甚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优质稿源外流的问题,一些稿件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对一流期刊的创建造成制约性影响。而争优质稿件、创一流期刊就可以使得科技期刊着重争取更多优质的稿件源,使得自身在众多相同类型的期刊中保持独特性的竞争优势,同时还能通过提高稿件的质量、增强稿件源的水平促使科技期刊的长远进步和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科技期刊应重点关注稿件的质量、强化稿件源的质量管理力度,筛选最佳的方式改善自身稿件的质量水平,避免因为稿件源不足或是同质化的问题影响自身的发展,为创建一流科技期刊夯实基础。

二、争优质稿件创一流期刊的建议

(一)通过学术交流提升科技期刊质量

科技期刊在学术质量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学术交流属于重要的基础保障和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的科技环境已经开始向着数字化方向、网络化的方向进步,科技期刊方面的学术交流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而在学术交流措施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对科技期刊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增强学术质量、提高学术影响力势在必行。只有确保自身全面融入到科研活动,为科研提供服务,才能满足当前的期刊质量改善需求。

1.重点研究分析学术交流新形势

科技期刊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应分析目前相关的学术交流新形势特点。例如:目前很多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都会利用电子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交流,同时在网络开放性环境中获取科研信息。而科技期刊则属于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期间传统思维中非常“正式”的信息交流途径,但是科技期刊本身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发表的周期时间很长、缺乏多元化的传播途径等等,无法满足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方面的真实需求,而目前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网络平台中开放性的资源内容迅速增加,尤其是开放性的科技期刊资源、学科专家讲座资源等等,与传统期刊的出版存在差异性,容易运用到学术研究活动与科学研究活动。因此,科技期刊在创新发展期间应重点分析此类学术研究的形式和特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互惠共享的学术交流服务、多元性的交流活动,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为创办一流期刊提供助力[1]。

2.增强学术交流方面的参与度

为提升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领域中的参与度,应重点分析与研究学科前沿情况,增强编辑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稿件源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制定完善的组稿策划方案、基金论文比例的规划方案,以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反映优质稿源的状况,在编辑部门的努力下提升优质稿源的组织成效,按照学术交流的根本需求主动掌控学科的前沿,强化组织策划的力度。首先,应重点研究分析学科前沿情况,以此为基础促进一流期刊的良好创办。建议科技期刊在每年的年底时间完善报道计划方案,与学科前沿热点之间紧密贴合,要求编辑工作人员参与学术会议活动,听取相应的学术报告,对最新文献查阅、整合分析,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的方式进入科研一线领域,和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对接,尽可能在科研一线获得科研最新的动向信息,准确研究、调查读者需求与作者需求;其次,建议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讲座活动、专业培训活动、委员会学术会议活动,以此增强编辑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彰显出科技期刊在我国学术交流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最后,完善优质论文方面的组稿计划内容,以创办一流科技期刊为目的、以高质量原创性的科研论文作为核心部分,不断增强科技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的竞争实力,增加稿件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升约稿管理的效果,在策划组稿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稿件源的质量水平。另外,还需重点关注基金论文优质稿源的增加,将其作为科技期刊发展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适当增加基金论文在整体论文中的比例,进一步拓展国内外联合类型的论文[2]。

(二)通过改善稿件质量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1.完善审稿制度

稿件评审属于非常复杂的环节,而评审质量会受到很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在此期间制定完善的审稿制度,有助于提升稿件评审工作的标准性、严格性,便于严格进行稿源的管控。首先,编制专家审稿质量的管理制度、稿源质量的管理制度等,切实落实同行评议的相关操作。如果学科专家本身在学科学术质量方面缺乏认可度,将会导致论文审稿的效果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在制度中提出学科专家认可度要和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建设相辅相成、共同进步,预防学科专家心理认可度过低所带来的问题,强化对学科专家的引导力度,提出更高标准要求的同时,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避免出现不足之处。其次,制定审稿制度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筛选最佳的评审工作措施,例如:使用同行评议的措施,能够增强审稿工作的科学化程度、严谨性水平。②合理设定审稿工作标准,按照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稿件质量评价机制,明确论文审查标准要求、要素内容,增强审核的客观性与公正性。③重点评价专家审稿质量,及时发现专家审稿的规范性问题,同时为专家提供全面性、客观性的审稿单内容,使得专家能够理性结合要求公正评价稿件的质量和科技含量[3]。

2.创建完善的专家库系统

科技期刊的专家资源是提升科技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无论是同行评议还是策划组稿,都需要学科专家的支持。所以,建议科技期刊建设自身的审稿专家库系统,在原本学科专家基础上增加海外的专家资源,使得办刊手段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重点进行专家库规模的拓展,建设专家库系统,每一篇交叉学科类型的科技期刊稿件都需要两名到三名专家评价,客观了解稿件学术质量情况[4]。

(三)通过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1.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与原因

据调查,在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期间经常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就是抄袭剽窃的问题、故意进行重要参考文献隐匿的现象、一个稿件投入多家期刊的现象、虚假数据信息的问题、引文标注不科学的问题、重复性发表相同科技成果的问题、邀请其他人员代写的问题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就是同一稿件投入多家期刊的问题和相同论文成果重复性发表的问题,前者就是论文创作者为了提升发表概率会将同一篇论文投给多家期刊,当前很多科技期刊为预防此类问题会要求论文创作者作出没有一稿多投的承诺。后者就是论文创作者对同一篇论文进行修改之后保持核心内容不发生变化,再次向期刊投稿,导致审稿人员的鉴别和处理难度高,不仅对科技期刊的论文出版会造成影响,也会引发科研资源浪费的后果。而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就是目前在社会领域中存在科研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问题,受到利益的驱使、过于重视自身的业绩、社会领域对其提出的要求过高等,都属于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从科技期刊层面来讲,学科专家认为此类问题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缺少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道德教育、缺乏完善的惩戒制度等,导致学术不端的行为屡见不鲜,如果发表此类论文不仅会对科技期刊的名誉造成损害,还会降低其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5]。

2.预防问题的措施

为避免科技期刊出现学术不端的问题,建议制定完善的惩戒工作制度,利用撤稿的方式、将学术不端人员列入黑名单的方式、口头警告和书面警告的方式等处理,形成论文创作者的约束作用与规范作用。同时,还需强调问题的有效预防,对科研工作者进行道德层面、专业层面的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观念,形成自身在科研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道德底线,自觉规范论文发表的行为[6]。

(四)通过提高学科发展水平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科技期刊创办一流期刊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科发展水平,促使科技期刊的良好发展进步。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加大了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对科研人才的重视度有所提升,公共卫生等专业学科的科研水平受到广泛重视,专业论文的数量迅速增多,稿源也有所增加。在此情况下,科技期刊可向有关的专业人员组稿约稿,重点刊登目前人们较为关心的健康论文、科普论文、疾病防控论文等,同时,启发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创作思路,利用学术交流的方式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增加科技期刊中的专业技术含量。虽然学科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但是目前由于期刊的定位有所不同、办刊模式存在差异性,要想实现超越学科发展可能会面临稿源不足的问题、稿件质量难以维系的问题。因此,建议科技期刊结合自身的学术质量发展需求,重点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稿源的质量水平和稿件的质量,明确自身的学术导向,优先选择各个单位重点关注的SCI期刊,重点吸引影响因子较高的科技期刊论文,选择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稿件内容,获得数量较多的优质稿件,预防出现稿源外流的现象,争取更多优质的稿源,形成良性循环,使得科技期刊向着一流期刊的领域进军[7]。

(五)创建聘用机制灵活、执行力高的编委会

编委会属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管理的主体部分,在学科领域中具备很高的学术声誉,办刊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执行力,是增强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外一流科技期刊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科学家办刊的方式,主编和编委会与出版商之间各自承担自身的责任,其中的编委会主要执行期刊前期阶段的审稿任务和组稿任务,在此之后由国际领域中的知名出版集团负责进行编辑出版的任务、数字化处理的任务、销售和宣传推广的任务。而我国的科技期刊通常会采用编辑部办刊的方式,多选择知名学者承担主编的职责或是编委的职责,本身的工作非常繁琐、复杂,并且每位人员会兼任多个职位,导致出现编委挂名的现象,期刊的组稿工作、约稿工作、审稿工作都是编辑人员所执行[8]。除此之外,很多科技期刊在聘用编委会的过程中时间具有固化的特点,一般是按届进行聘用,而每届的时间在十年到五年,甚至一些科技期刊所聘用的编委会时间会达到十年之久,有一些编委会从来都没有更换,在此情况下,期刊的发展只能依靠于编辑工作,组稿、约稿很容易陷入困境,难以按照自身发展需求创办一流期刊。为有效应对目前的问题,吸引更多质量较高的稿件,将科学家的办刊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建议科技期刊聘用具备一定执行能力的编委会,聘用的时间年限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制定灵活性的准入机制与准出机制,例如:《航空学报》在中国航空学会的主办、支持过程中,主办单位可以按照具体的工作需求进行编委方面的填补,不会受到年限的限制性影响,而已经聘用的编委则需要按照其对于期刊所作出的贡献度明确是否续聘、解聘,避免因为聘用时间过长出现惰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一流期刊的创办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调动编委会工作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意义上参与办刊的各项工作。建议科技期刊在选择新编委的环节调查分析优质审稿专家团队的情况,从中选择工作能力高、表现突出的审稿专家,也可以通过科研单位或是现任编委推荐的形式选拔,要求所选拔的编委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称和学历,或者是获得过奖项,有着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具有期刊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还需重点关注编委团队的年轻化发展与去行政化发展,通过选聘青年编委人才增强期刊创新发展的活力,加快审稿方面的速度,改善稿件的质量,改善目前的稿件管理现状,通过学术交流活动研究、分析、宣传优质稿件的撰写,增强编委人员的责任感、执行力,充分彰显编委人才在稿件质量管控方面、一流期刊创办方面的作用价值[9]。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期刊在新时期的环境下重点围绕提高稿件质量创办一流期刊具有重要意义,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因此应结合市场特点和情况,利用参与学术交流、改善稿件质量、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制定委员会聘用制度等方式,增加优质稿件的来源,更好吸引质量较高的稿件,增强审稿工作效果与管理工作水平,致力于创办一流期刊。■

猜你喜欢
稿源学术交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