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持刀暴力犯罪警情处置的战术探讨
——基于一起成功处置案例的启示

2023-03-06 05:59何胜军
法制博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持刀王强警力

何胜军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一、案例经过

2019年×月×日晚9时许,四川某地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男子酒后拿菜刀行凶砍人,事发地位于该市城区一幢老旧小区住宅楼上。指挥中心立即通过警务指挥平台通知辖区巡逻民警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巡逻民警王强(化名)、赵洋(化名)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事发地点。此时,出警装备为六四式手枪1支、子弹5发、手铐2副、伸缩警棍2根、催泪喷射器2支、对讲机1部。

晚9时20分,两名民警来到案发地楼下,步行至案发现场该楼201室,门外有几名围观群众,民警推门进入室内,发现一名中年男子正坐在客厅沙发上,旁边有两名家属,在卫生间内有一男子头上有伤。民警了解得知,当晚歹徒姚某酒后到其前妻家中,发现前妻袁某的男友高某正在卫生间内洗澡,姚某心怀不满遂用厨房内的菜刀将高某砍伤,袁某家人见状立即报警。这时,民警见事态相对平和,赵洋便到卫生间对受伤男子进行处理,王强则对沙发上的姚某(此时未发现手上有菜刀)进行语言控制,让其起身回派出所接受调查处理,姚某听见民警的命令后,猛然起身并从身后拿出菜刀向民警靠近。王强立即命令其把刀放下,但歹徒不听,继续向王强冲过来,王强则立即退出房门并向楼梯上跑去,歹徒穷追不舍,王强见状只得边退边拔出配枪,并对歹徒口头警告。歹徒看见警察据枪,仍不听警告继续追来,王强后撤至上行楼梯处与歹徒相距不足3米,随即鸣枪警告,但子弹险些击中门外的一名围观群众,歹徒听见枪声后稍微停顿了一下仍继续冲过来,王强因无法闪避,只能再次开枪,打中歹徒的腿部,其中弹后倒地,王强上前将歹徒手中的菜刀踢掉后,掏出手铐将其控制。这时两名警察迅速封锁现场,拨打120通知急救,并上报110指挥中心与值班中队长,增援民警与急救医务人员很快赶到现场处置。经检查,歹徒腿部中弹骨折,无生命危险。

二、案例启示

(一)成功之处

1.出警果断处置成功

巡逻民警在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后,随即赶赴现场,并在很短时间内到达和进行处置,充分体现了该市公安局高效的警务指挥机制和民警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及时制止暴力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面对持刀歹徒时,能够沉着应对、果断处置,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武器,将歹徒的腿打伤,从而将其制服,有效防止了现场事态的升级和失控,是一起成功的警情处置案例。

2.个人技战术能力较强

本案中,民警王强在受到持刀歹徒突然袭击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实施快速反应,迅速移动身体,有效选择战术性撤退,并转移到凶器攻击范围之外,同时还能边撤边拔枪,进行一系列口头警告和鸣枪警告,直至紧急使用武器进行自卫,并成功击中犯罪歹徒,显示出民警个人良好的技战术素养和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

3.后续处置及时规范

在开枪击伤歹徒后,民警及时进行伤情处置和拨打120,并封锁现场、上报110指挥中心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二条“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的规定。其后续处置行为及时规范。

(二)存在不足

1.缺乏有效的战术协同

本案最大的不足是缺乏民警间的有效协同,在民警王强发现歹徒持刀向其逼近时,虽然立即命令歹徒把刀放下,但未及时发出危险信号通知卫生间内的民警赵洋,而赵洋在察觉情况不对并从卫生间内跑出时,歹徒已经持刀追出门外,因而没有及时作出战术反应和进行有效的协同与配合,致使王强孤警作战,险些陷入危险境地,在此存在严重不足。

2.对危险估计不足

案件中,民警明知执法对象是持刀伤人的歹徒,但没有携带具有针对性的防护与处置器具,没有制订相应预案,同时,被平和的现场情形所迷惑,在嫌疑人没被有效控制前就分散警力,使本已具备的警力优势荡然无存,足见其对危险估计不足。

3.鸣枪警告运用不当

本案现场是位于居民楼房的室内空间,显而易见鸣枪警告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但民警王强仍在危险发生时机械遵循“先鸣枪警告再射击”的原则,险些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

三、对持刀暴力犯罪警情处置的战术探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层出不穷,有的甚至上升为非法暴力犯罪,由于我国对武器枪支实施严格管控,因而在非法暴力行为中利用如“尖刀”“菜刀”“匕首”等“刀具类”易得性锐器作为犯罪工具的案发比例较高,而持刀暴力犯罪具有“事发突然、性质严重、危害性高、处置困难”的特点,执法人员在处置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这也对民警的现场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因而,应加强和重视对此类警情处置的执法战术研究与方略运用。

(一)充分评估案件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对持刀暴力警情,处置民警必须作出充分评估,客观地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包括民警抵达现场后,还要进行再次评估,时刻识别危险(包括显性危险和潜在危险)[1],因此,民警达到现场时要对“歹徒人数、凶器种类、危害程度、当前状况、空间结构、身体素质、居民社情”等进行了解与掌握,这是制约民警选择技战术手段的信息基础,也是对处置作出针对性研判和决策的先决条件。因而,民警在执法时应尽可能及时评估案件情况,厘清主次要害和轻重缓急,认清暴力程度和危害后果,权衡处置手段和实力对比,进而做到超量估敌、预有准备,并形成相应预案,有效配置警力和行动资源,调节临战心理、激活临战状态,达成行动组织的针对性、严密性和前瞻性。本案中,如果民警能对指挥中心给出的案件信息进行深入研判,特别是对“持菜刀”伤人的关键信息加以重视,并迅速商讨对策,就可能有更为充足的行动准备,拿出更加贴切有效的处置方案,包括呼叫友邻支援、强化处置预案、增强个人防护、强调执法安全、注重相互提醒等,进而使处置更为稳妥有效。

(二)保持高度的危险意识

在处置类似警情案件时,由于刀具锐器对人体具有严重的瞬间杀伤性和危害性,加之现场情况复杂、诱因多变、后果难料,因而在持刀歹徒没被成功制服前,对民警构成的现实威胁始终存在。因此,民警在处置持刀暴力犯罪时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警觉性,并形成必要的“危险意识”贯穿于行动始终,高度的危险意识能使行动主体在“思想上有戒备、意识上有准备、行动上有防备”,并可有效缩短“反应周期”,增强应对危险的“时间差优势”,从而弥补处置力量在其他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本案中,民警抵达现场时不应贸然进入情况不明的房间,而应先在门外进行了解和试探性观察,做好必要的行动准备,并在看似平静的状态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尤其要加强警员间的密切协作,集中力量识别危险处置威胁,并在迅速判明情况后,有效依托警力和装备上的优势,增强和提高对现场的控制力,运用高压的气势和足够的措施形成强有的震慑效果,包括强力的语言控制、彰显的武力压制、有效的心理干扰,以及合理而强势的处置站位等,不给歹徒以可乘之机,以遏制其危险,同时利用歹徒酒后反应迟钝迟缓的特点,迅速采用缉捕技能将其牢牢控制,以确保群众和民警安全。

(三)增强最小处置单元的战斗力

最小处置单元是指两人警力组合的技战术结构配置,它是当前城市网格化治安防控机制以民警两人搭档乘车巡逻为主的常态化执法形式,也是各警组单元间战斗力叠加组合与延伸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尤其是类似警情发生在室内空间,这要求人员设置既要适应空间的狭小性,又要保证作战功能的完整性[2],因此最小处置单元可发挥它应有的处置优势。而最小处置单元的战斗力并非仅仅来源于两名警察个人实战能力的简单相加,更是来源于彼此间的“密切分工”和“高效协作”,以此达成“紧密贴合、相互照应、形成合力、共同对敌”的战术意图,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的精神和力量,形成警力“一加一大于二”以及各作战要素间的“相乘效应”。具体而言:一要有明确分工,即根据任务需要对民警的处置角色进行合理划分,以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二要有高度默契,应强化双向的战术协作意图和意向,使彼此都能在“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下就能做到心领神会、沟通无间;三要有彼此信任,在处置空间内,危险往往是多角度、多方位的,而“最小处置结构”最需要警员间彼此的信任和安全托付,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四要有共同目标,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共同处置目标努力克服困难与险情,产生有效的“行动共振”,达成预期目的。而在本案中,抵达现场的两名民警没有发挥出最小处置单元应有的战术效果,两人警力组合因实战意识的不足而致使现场处置力量被削弱,本应具备的执法警力优势瞬间丧失,甚至险些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执法实践中,增强最小处置单元的战斗力不可忽视。

(四)注重自我防护与武力制服相结合

处置持刀暴力犯罪警情具有“攻防兼备”的技术特点和策略考量,这是因为歹徒持刀在手,出于本能自卫的反应,对有意攻击他的目标都极易造成伤害,因而民警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与武力制服相结合的准备。同时,还要根据刀具攻击的方式、范围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战法,利用民警的装备优势、协同优势,以最安全的方法制服犯罪嫌疑人[2]。因此在执法中,应注重携带和使用必要的防护装备,例如“防割手套、防暴头盔、防护盾牌”等器具,做到“以险料敌、防护为先、确保安全”,并发挥民警训练有素的武力使用优势,并将“语言、徒手、警械、武器、盾牌、长棍、钢叉”等纳入武力使用的选项范畴,并根据“现场情形”和“时机可能”及时选择、匹配使用。当歹徒停止犯罪、服从指令、接受处置时,民警应及时使用手铐等警械将其约束控制,并解除刀具等危险源;当歹徒情绪激动、持刀对峙、有拒捕倾向时,民警应有效运用“盾棍组合”“棍叉组合”以及“叉盾组合”等,并巧妙采取“左右包抄”“前后夹击”或“声东击西”的策略,抓住时机从侧后等相对盲区位发起攻击,如有盾牌可从正面,并配合胡椒喷剂、强光等实施有效的不对称武力制服;当歹徒气焰嚣张、穷凶极恶、突然发起严重攻击时,在民警和群众的生命安全遭受严重而紧迫的现实威胁时,民警应果断使用武器将其击倒并有效控制。总之应全方位做好以“防护”对“危险”、以“武力”对“暴力”的双向攻防转换与准备,同时充分顾及疑犯的合法权利,遵守“法益相称性”原则,以确保最佳的人性化执法效果。

(五)有效突出临战应急反应

“应急反应”是民警战术能力的核心要求和作战“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民警遭遇突发险情时“施变”“求变”“应变”,以求摆脱困境的桥梁和纽带。国外战术专家曾说:“能对危险作出快速反应比携带更多弹药更具优势。”在本案中,其处置成功的关键是依赖于民警王强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在歹徒突然持刀逼近而自身对抗手段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在这一“关键瞬间”不需要过多思考而有效实施“应急反应”,并选择“战术性撤退”避其攻击,在拉开距离后果断应急出枪实施反击,整个过程的“实战意识”与“行动应对”实现一体化,最终将歹徒制服,可见“应急反应”在实战处置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民警在处置此类警情时,应突出“应急反应”的实际应用,加强战术素养“软实力”的构建,增强临战“感官、意识和行动”上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内在的协调性,突出“临战观察、情况识别、危险预判”等实战能力的前置与发挥,注重临战心理的激活与塑造,提高思维与技巧运转的高效能,以谋求对抗优势,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六)提高扁平化警务指挥效能

警务指挥是开展执法行动的先导,是统揽警务活动全局和运筹帷幄的首脑机制,其效能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警务执法行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本案中,110指挥中心虽然快速反应,但在同步调配支援警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大力提高各地公安机关110指挥中心以“扁平化警务指挥”为机制的工作效能,发挥实战应急处突优势,着力增强“高效统一指挥、多警协调联动、扁平化机制运作”,并有效依托科技手段,利用现代“警务通”等实现行动指令和现场信息的“点对点”快速下达与实时反馈,同时科学评估警情等级和暴力程度,准确识别案件性质,并根据预案措施,有效实施警力和装备上的合理调度与正确配置,突出“快速反应、迅速处置、防暴制暴”的功效,进而全面提升预防和打击持刀暴力犯罪的执法效能,最终实现增强执法公信力和提高人民满意度之目的。

猜你喜欢
持刀王强警力
Tricks of the Trade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The universal characteristic water content of aqueous solutions∗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警力配置的理论探讨
公安基层警力流失问题研究
Model-predictiv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for particle accelerators∗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男子持刀戴面具 回家强奸老婆
有关警力概念的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