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茚达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肺功能指标观察

2023-03-06 10:08查军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噻托溴铵阻塞性

查军(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患病群体,原因是随着年龄增加,其肺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低下,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犯而引发炎症反应[1]。该疾病患者持续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多种呼吸道症状,病情缓慢进展,反复发作,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且威胁生命安全。目前,该病尚无法治愈,临床对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改善疾病症状、呼吸状态是治疗目标。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使用较多,起到改善肺功能作用,对患者的症状、病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2]。但单药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原因是患者病情差异大、症状不同,对药物的吸收与耐受也不同。为获得更好的疗效,需联合用药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发挥药物协同作用。茚达特罗是支气管舒张剂,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维持治疗,在改善肺功能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有研究指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噻托溴铵治疗的同时,给予茚达特罗维持治疗,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单药好。基于此,本文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研究,探究噻托溴铵联合茚达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病例均来源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患者。对照组35例,18例男性、17例女性;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7岁,均值年龄(69.64±3.54)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2年,平均(7.05±1.02)年;体重指数:21-25kg/m2,均值(23.24±0.54)kg/m2。试验组35例,20例男性、15例女性;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57岁,均值年龄(70.04±3.4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2年,平均(7.11±0.97)年;体重指数:21-25kg/m2,均值(23.30±0.52)kg/m2。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内容、时间、方法,自愿参加。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50-80岁;③病程≥1年;④病情稳定,处于稳定期。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者;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④癌症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使用止咳、祛痰、平喘药。对存在明显呼吸困难症状患者,给予吸氧治疗,低流量给氧。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呼吸道感染。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规格:18μg*10s),用量:18μg/次,1次/d。治疗1个月。用法:将本品装入吸入装置,吸入给药。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药物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规格:150μg)。用法用量:取本品一粒(150μg)装入药粉吸入器,吸入给药。每天用药1次。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临床疗效、肺功能、炎症因子、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①临床疗效: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QR)对患者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低,则疾病治疗效果越好,身体状况越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GQR减分率>95%为痊愈;SGQR减分率60%-95%为显效;SGQR减分率30%-59%为有效;SGQR减分率<30%为无效。②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③炎症因子: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法选用速率散射比浊法。④药物不良反应:口干、头晕、咽喉不适、声音嘶哑。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比对照组临床疗效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FVC、PEF、FEV1、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PEF、FEV1、FEV1/FVC均比治疗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VC、PEF、FEV1、FEV1/FVC水平与对照组水平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n=35) 时间 FVC(L) PEF(L/s) FEV1(L) FEV1/FVC(%)试验组 治疗前 2.28±0.24 4.02±0.21 1.18±0.11 50.34±3.24治疗后 3.38±0.38 4.82±0.64 2.43±0.25 73.24±2.67对照组 治疗前 2.27±0.24 4.01±0.19 1.17±0.12 50.33±3.22治疗后 2.87±0.34 4.35±0.34 2.01±0.21 66.24±2.74 t/P试验组(治疗前后) - 14.479/0.000 7.027/0.000 27.075/0.000 32.269/0.000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 8.529/0.000 5.164/0.000 20.546/0.000 22.262/0.000 t/P组间值(治疗前) - 0.174/0.862 0.209/0.835 0.363/0.717 0.013/0.990 t/P组间值(治疗后) - 5.917/0.000 3.837/0.000 7.61/0.000 10.825/0.000

2.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对照组炎症因子比较,hs-CRP、IL-6、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相比于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s-CRP、IL-6、TNF-α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组别(n=35) 时间 hs-CRP(mg/L) IL-6(pg/mL) TNF-α(μg/L)试验组 治疗前 3.91±0.51 60.34±5.45 2.91±0.32治疗后 2.28±0.28 45.25±2.78 1.12±0.11对照组 治疗前 3.92±0.49 60.35±5.48 2.92±0.34治疗后 3.02±0.34 52.34±3.34 1.92±0.28 t/P试验组(治疗前后) - 16.575/0.000 14.592/0.000 31.296/0.000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 8.928/0.000 7.384/0.000 13.432/0.000 t/P组间值(治疗前) - 0.084/0.934 0.008/0.994 0.127/0.900 t/P组间值(治疗后) - 9.940/0.000 9.652/0.000 15.733/0.000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缓慢进展,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疾病[3]。患病后出现典型的气流持续受限症状,并引起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病情易反复,患者肺功能受损,出现气道炎症并加重。如果患者未能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病情发展可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损伤,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病死率高[4]。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综合治疗为主,针对疾病症状采取药物方法对症治疗,减轻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物种类多,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抗生素等。用药前需对患者症状、身体状况、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以往病史、治疗用药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搭配,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试验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5]。分析原因:试验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噻托溴铵与茚达特罗,从不同药理机制对患者疾病症状、体征进行改善,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减轻炎症反应[6]。试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分析原因:噻托溴铵是一种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剂,为抗胆碱能药物。患者采用吸入给药方式可以促使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肺部发挥药效,与支气管平滑肌上毒蕈碱受体进行结合,抑制副交感神经末端对乙酰胆碱的胆碱能释放,减轻支气管收缩,缓解气道痉挛。同时该药物可以松弛气道平滑肌,药效可以维持24h以上,有典型的剂量依赖性。但是对患者单独使用噻托溴铵,虽然可以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使患者肺功能有所改善,但是效果有限。可能原因是患者对药物的吸收效果不同,且部分患者对药物存在耐药性。而试验组患者在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同时,增加药物茚达特罗,在肺功能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茚达特罗是一种支气管舒张剂,是长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药物通过吸入方式使用,可以在用药后5分钟内起效,药效可持续24h。其舒张支气管的药物机制是增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激活细胞内腺苷环化酶,催化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水平提升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低。分析原因: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疾病症状,人体生理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刺激减小,利用机体自身免疫力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因为茚达特罗的药物毒副作用小,在安全剂量内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联合用药情况下,药物相互作用,不会增加药物毒性,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噻托溴铵与茚达特罗联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肺功能改善良好。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阻塞性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