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予以质量敏感指标护理的器械合格率及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23-03-06 10:08朱俊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孝感43200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合格率器械供应

朱俊(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3)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对复用诊疗器械、医用辅料等进行集中管理的科室,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是医院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的核心部门。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效果,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但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且可能引发医患纠纷,产生不良社会影响[1-2]。近年来,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物品流通量不断增大,周转速度也加快,对管理工作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需不断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质量敏感指标护理通过对敏感性的质量指标进行构建,在科学、客观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展开规范化针对性护理,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3]。本院2021年5月开始将此护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现分别选取应用前后的354件器械为对象,探讨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行常规护理的器械354件设为对照组,其中135件为手术器械,98件为诊察器械,78件为注射器械,43件为其他器械;所属科室:骨科128件,口腔科96件,神经外科76件,胸外科54件。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行质量敏感指标护理的354件器械设为观察组,其中133件为手术器械,97件为诊察器械,79件为注射器械,45件为其他器械;所属科室:骨科127件,口腔科95件,神经外科77件,胸外科55件。两组器械入组时均无损坏,且相关器械管理人员近2年无变动,器械种类、所属科室对比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于2021年5月前,本院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常规护理实施器械管理工作,即依据工作规范对器械进行回收后,按照流程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工作,定期进行总结工作,评价工作质量,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自2021年5月起,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始实施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具体如下:(1)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小组成立。组建包括护士长(1名)、护士(9名)组成的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2)质量敏感指标建立。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输入“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等关键词,检索近5年相关文献,筛查与本科室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可用文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4]、《WS310-2016医院CSSD规范》[5]为参照,并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实施两轮专家函询后,确定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本次为: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院内感染4项。(3)指标监测及应用。护士长组织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向其详细介绍质量敏感指标的意义,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掌握质量敏感指标、标准化流程、质控标准。此外,对监测表格进行设计,指定1名小组成员为质控员,要求其详细记录监控表格,护士长定期抽查,每个月进行1次总结,对问题进行排序,了解指标变化情况。(4)规范器械护理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应用追溯流程进行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规范化管理:①回收。通过器械条形码扫描予以器械回收,自动识别、清点器械,并通过肉眼对损坏情况进行观察。②清洗消毒。依据灭菌流程,逐个对器械实施扫描,按照规范进行分类清洗,对相应的器械清洗程序进行选择,并详细记录相关参数导入电脑。③包装。对配包程序进行点击,扫描相应的器械网篮,自动显示器械包后,2名以上护理人员共同对器械包进行检查,并点击显示器械图谱,规范配包,双人核对无误后打印无菌包信息,并张贴于固定位置。④灭菌。点击灭菌程序并选择,扫描器械包条形码,打印信息标签后,将器械置入灭菌器,并记录相关信息。⑤发放。依据科室申请情况,对发放程序进行点击,列出器械包,通过专用电梯将其下送至相应科室。(5)持续质量改进。将上述4项质量敏感指标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并建立通报制度,每个月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工作,并在例会上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于连续2个月出现的同类问题,追究具体责任人,并实施相应处罚,与其绩效挂钩,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1.3 观察指标 (1)器械护理质量。自主设计“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调查表”,包括基本知识、环境布局、工作流程、工作效率、自我防护5个方面,各方面满分均为100分,得分高表示护理质量更高。分别于两组器械护理人员中选取30名,对调查表进行发放后,当场填写,收回后统计得分。(2)器械合格率。统计两组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清洗合格判定标准:参照WS310.3、WS/T367标准,肉眼、放大镜观察可见无污渍残留,行蛋白残留测定显示结果阴性,清洗合格率=清洗合格器械件数/总件数×100%[6];包装合格判定标准:符合WS310.2-5.7要求,即清洁度、功能均达标,数量、包装方法、材料正确,标识合格、项目完整,包装合格率=包装合格器械件数/总件数×100%[7];灭菌合格判定标准:符合WS310.3要求,无湿包、破损,标签合格,有效期准确、清晰,灭菌合格率=灭菌合格器械件数/总件数×100%[8]。(3)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器械损坏、丢失、信息登记缺失、湿包、下送错误等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器械数/总器械数×100%。(4)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于使用两组器械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68例,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此研究数据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用[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法是χ2,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器械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环境布局、工作流程、工作效率、自我防护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器械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器械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n=30) 基本知识 环境布局 工作流程 工作效率 自我防护对照组 86.51±5.61 85.35±5.62 87.74±5.26 85.84±5.31 86.19±5.22观察组 95.65±4.63 95.63±4.25 95.29±4.44 95.53±4.26 95.98±4.15 t 6.882 7.991 6.008 7.796 8.04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器械合格率 观察组的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3 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41%,比对照组的3.95%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4 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是1.49%,比对照组的4.85%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对复用诊疗器械存放并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等处理的场所,涉及院内无菌物品回收至发放的整个过程,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部门。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多种新型、精密仪器与设备被应用于临床上,加之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难度[9-10]。以往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实施管理时,多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实施各个流程的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质量评价与控制标准,整体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可增加医院感染风险。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应不断对护理工作模式进行优化,不断建立质量评价、监督标准,以促进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质量敏感指标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式提出,通过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对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评价与监测,可对各个环节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11]。本次研究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工作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基本知识、环境布局、工作流程、工作效率、自我防护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并提高器械合格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小组成立后,在检索资料、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专家函询等基础上,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确定,随后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使其全面掌握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流程,在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进行规范化操作,提升其护理工作质量[12]。不仅如此,根据质量敏感指标护理要求对监测表格进行设计后,指定专门的质控员,详细记录监控表格,由护士长进行定期的抽查,并定期组织总结会议,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追究责任人,与护理人员绩效挂钩,可对护理人员形成督促作用,使其有意识地进行规范化操作,促进器械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从而提升器械合格率,并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医源性感染是其中常见风险,而医源性感染风险主要来源于植入物、手术器械等,而消毒供应中心是对此类器械进行管理的主要科室,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防控效果[13-1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对具体的敏感指标进行规定后,在指标监测、指导下展开规范化的护理工作,可对护理人员产生约束、监督作用,使其进行规范化操作,避免其工作随意性,并明确职责,避免消毒、灭菌不合格等情况发生,降低医疗器械导致的院内感染风险[15]。不仅如此,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强调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工作,追踪各个护理工作环节,对于连续出现的问题,重点处理,提出改进措施,可不断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提升,使器械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有效提升,减少因器械不合格导致的院内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行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器械合格率,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然而,此次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未纳入更多客观性指标等不足,可能影响结论准确性,需展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消毒供应中心行质量敏感指标护理的价值。

猜你喜欢
合格率器械供应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健身器械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