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高校职工2021年肾结石患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3-03-06 10:08刘远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医院江苏常州213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密度肾结石年龄段

刘远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医院,江苏 常州 213300)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高达5%-10%,年新发病率为(150-200)/10万例[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些患者早期无症状,但许多患者会出现肾绞痛、血尿、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2]。高校校医院每年进行健康体检通过彩色超声波诊断出了许多无明显症状的肾结石患者,为临床早期治疗肾结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肾结石早发现、早治疗及彻底治愈奠定了基础,为患者消除了隐患。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某高校教职工共4689人,其中男性2700人(57.6%),女性1989人(42.4%)。年龄为20-103岁,平均年龄(50±16.52)岁。

1.2 方法 参加体检人员空腹8h以上,采集晨间静脉血及晨起中段尿液,使用荷兰威图Selctra-E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指标检查,使用东芝Aplio XG SSA-790A彩超仪进行肾结石检查。原始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肾结石检出率比较 参检教职工中肾结石总检出率6.25%,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肾结石检出率比较

2.2 参检教职工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参检教职工中,最小年龄20岁(男),最大年龄103岁(男),平均年龄(50.0±16.52)岁,男、女年龄分布见图1。

图1 男、女年龄分布

参检教职工中小于30岁年龄段人数共336人,比例相对较低(7.2%),其余年龄段总人数均为1000人左右,见图2。

图2 参检教职工年龄分布

2.3 不同年龄段肾结石检出率比较 由表2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结石检出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40-49.9岁为分界年龄段,大于该年龄段受检者肾结石检出率较小于该年龄段受检者高。

表2 不同年龄段肾结石检出率

2.4 肾结石与各生化指标水平的关系 肾结石检出组尿素氮、肌酐、尿酸和葡萄糖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检出组(P<0.05),白细胞计数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肾结石检出组与无肾结石检出组尿素氮、肌酐、尿酸、葡萄糖水平比较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肾结石检出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无肾结石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无肾结石组,见表4。

表4 肾结石检出组与无肾结石检出组血脂水平比较

2.5 ROC曲线及诊断临界值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血清和尿液中各类生化指标对于肾结石病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绘制肾结石检出组与无肾结石检出组有差异的几个指标的ROC曲线(见图3)。从图3可以计算出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见表5。年龄分段、葡萄糖、肌酐、尿素氮、尿酸、甘油三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曲线下面积>0.5,对于肾结石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高密度脂蛋白曲线下面积<0.5,在t检验的结果中也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在肾结石检出组要低于无肾结石检出组。

图3 各指标ROC曲线

表5 各指标 AUC 统计结果

3 讨论

本次体检肾结石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与之前报道基本一致[3]。男性肾结石检出率高于女性,可能原因包括:男女尿路解剖结构不同:女性尿道宽且短,易于小结石排出;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肥大可造成排尿不畅,为结石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男性多从事体力活动,出汗多,补充水分不及时;还可能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也可能与雄激素增加草酸形成有关,因为雌激素增加尿液中枸橼酸的排泄,从而抑制尿液中含钙结石结晶形成[4]。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结石检出率提高,可能与机体代谢速率下降,肾脏功能逐渐降低,代偿能力、分泌功能、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有关。

血糖过高会对全身很多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也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对肾结石的发病也有一定的作用[5]。肌酐水平是评判肾脏功能的指标,当血肌酐水平升高时,肾脏往往处于失代偿状态,从而导致尿酸排泄水平降低,加剧肾结石的形成。而长期肾结石形成,往往会造成肾脏结构的磨损,导致肾脏结构的破坏,加速血肌酐水平的升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血尿酸水平升高,肾结石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6],这可能与长期高尿酸状态下导致的持续低尿pH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长期的低尿pH可使尿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离子化的尿酸逐渐成为不溶性尿酸,一旦溶液过饱和,有益于尿酸结石的形成[7]。尿素氮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结石患者尿素氮可能升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肾结石检出组高于无肾结石检出组,可能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使血液黏稠度升高有关,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了肾脏负担,对肾结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白细胞计数反映身体的炎症或其他免疫系统相关情况,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中,未发现二者与肾结石的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是人体的主要脂蛋白之一,是血脂代谢的基本物质,具有清除血管内多余血脂、清除血垢、清洁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低密度脂蛋白中脂含量较高,高密度脂蛋白在ROC曲线中表现也与其他指标不同。肾结石检出组高密度脂蛋白偏低,而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肾结石检出组均高于无肾结石检出组。甘油三酯是肾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是因为肾结石的形成与机体代谢紊乱有关,有研究认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非感染性结石形成早期的关键步骤[8],而脂质代谢异常常引起炎症。低密度脂蛋白高表达、血脂异常可增加肾脏小管内脂肪酸水平,从而降低铵离子合成,使尿液pH值降低,当尿酸处于酸性环境中时,其溶解度明显下降,更易导致尿酸盐沉积及尿酸结石形成,从而导致肾结石[9]。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血黏稠度升高,对肾结石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代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被吸入体内饱和而沉淀,再加上老龄化趋势等诸多因素,代谢综合征发病几率增加,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导致肾结石的发病率升高[10],教职工应当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减少高脂、高糖饮食,预防肾结石和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猜你喜欢
高密度肾结石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