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

2023-03-06 08:58刘平李伟
政工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尊重人才干事人才

刘平 李伟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全军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把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当前,军事科技日新月异,尤须各级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一、信任人才,发挥人才最大效能

树木择地而繁荣,名花适土而独秀。一个人在感到被需要、被信任时,他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人才而言,组织是靠山,信任则是动力。

独具慧眼善识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用才的前提是能够识才,而识才的关键在于对人才能力的充分信任。信任不是盲目的偏爱、情感的偏移、武断的决定,而是建立在科学的识别考察后,看到人才身上的“闪光点”“能力点”和专业领域的“潜力值”。需要领导干部主动培养伯乐情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官兵和部属,始终坚持“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识人观念,主动发现和挖掘官兵的优长潜质,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识才辨才,深入一线全方位识别考察,把人才挖掘出来,做到知人之长、知人之短、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

不拘一格敢用人。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的用人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军级将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师团职干部平均年龄仅25岁,抗日战争时期军职干部平均年龄也仅约为34岁,就是这些“新面孔”“嫩肩膀”历经战火洗礼、百炼成钢,成为一支势如破竹、百战不殆的常胜之师。反观现实,一些单位在使用人才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仅错过了培养人才的“最佳机遇”,也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英雄不问出处,人才不看家门。要破除唯身份、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等陈旧观念,大胆起用新人,让他们担重任、挑大梁,坚持用人不疑,不断为强军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质力量。

胸怀宽广能容人。陶行知曾告诫教师: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里有爱迪生。识人用人一旦“近视”,落选的可能正是那些“瓦特”“牛顿”“爱迪生”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特别是体现在人才上,往往越有能力的人才越有个性。齐桓公能够不计管仲的“一箭之仇”,曹操能够宽恕陈琳的“草檄痛骂”,唐太宗能够容忍魏徵的“犯颜直谏”,既成就了一番大业,也留下了主明臣贤的佳话。“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矣。”各级要向古之明君学习,培养“能容天下难容之‘士’”的胸襟和雅量,摘下有色眼镜,给予充分信任,敢于放手放权,做到“不以一眚掩大德”。

二、尊重人才,提升人才内在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受到尊重时,就容易激发出责任自觉和持久动力。实践表明,尊重是人才始终保持“激活”状态的有效方式。

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尊重人才,不仅是礼遇人才、引进人才,而是要“精准识别人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拓宽用人渠道。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才,对于“稀缺”人才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实中,个别单位为打造“年轻型”人才,缺少“蹲蹲苗”的必然经过,人为地拔苗助长,步步抢先,结果因历练不够,使人才在“加速”道上摔倒;有的人为追求“经历丰富”,因换岗过频、在岗时间短,有经历却没经验,为求“经历”酿成“苦果”;有的为快速提高人才的能力,层层赋担子加任务,却因身单体薄不堪重任而止步不前。要根据人才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岗位特殊设计好人才的成长路径,量力而用,合理有效助力人才茁壮成长。

尊重人才的主体地位。管理学上有一种理念:“财富不是属于掌握他的人,而是属于真正使用他的人。”人才使用亦是如此。如果拥有人才,却不能才尽其用,结果也会背道而驰。正所谓:“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要协调好人才与岗位的关系,为每个人才找到最合适的岗位,学会尊重人才的想法和办法,不插手、不干涉他们的工作领域,让他们唱主角,做到大项活动让他们多参与、关键时刻多听他们的意见、各项工作有他们的身影,使人才找到“如鱼得水”的重用感,进而增进干事创业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尊重人才的首创精神。创新是推动事业进步的阶梯,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历史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各级要尊重人才的首创精神,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启发人才围绕提升战斗力创新,把创新成果运用到日常演训中给予检验,要畅通民主渠道,使他们有好的想法能及时反馈。同时,勇于担当尽责,把人才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凝聚到强军兴军事业的使命任务上来,才能跑出强军兴军的加速度。

三、支持人才,焕发人才创造活力

“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再有天赋的人才、有能力的精英,也离不开组织的支持和培养。

用良好环境拴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也难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要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不问出身、不论资历,支持他们参与“揭榜挂帅”“立军令状”,在重大项目中试锋芒,在财力、物力、精力上全力扶持,使人人都能拥有施展才干、实现价值的机会,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干事环境。

用公平导向激励。支持人才不能只是靠“拍拍肩膀鼓鼓劲”,配套人才奖励机制同样不可或缺。要建立奖惩标准,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尝到“甜头”、看到“实惠”。针对工作精神状态、日常行为表现、大型任务参与、重大演训任务完成等情况,通过建档立卡、数据量化等手段评判综合表现,形成科学公正的评价结论,给予应有的奖励。对有作为的特别是备战打仗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实施重奖、大奖,对影响战斗力甚至迟滞战斗力的必须严惩不贷,切实树起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

用容错机制护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实际工作中,即便再怎么小心细致,也难免“磕碗碰盘”,若是动辄“一棍子打死”,不仅会挫伤人才干事的积极性,还会带来“破窗效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目的就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人才撑腰鼓劲。我们要准确领会意图,进一步细化完善人才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人才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

四、关爱人才,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习主席强调,“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关心关爱人才,就是让人才工作舒心、生活无忧,积极营造稳定良好的工作生活“舒适圈”。

关注成才之“忧”。人才最担心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在意的是成长舞台和未来道路。各级党委要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设计好人才发展方向和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胸怀格局不吝啬,加大与军队院校、地方科研院所等机构的通联,积极为人才创造交流、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让人才能够走出去、见世面、长才干。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才自觉把部队建设的长远目标与个人的理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强化部队建设的同时也带动自我发展,在鼓励人才发展自我的同时也促进部队全面建设。

消除后院之“虑”。各级组织要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为人才办实事、解难题。特别是对成长期、创业期的年轻人才,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阶段,要主动靠上去“扶一把”,想方设法解决好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能够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事业中去,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决燃眉之“急”。对人才的关心不单单是在简单的食宿、家庭、生活上的关心,更是要在他们遇到工作破冰期、革新攻关期等紧要关头能够“拉一把”“推一下”。当他们在工作上受阻时,要多问问原因在哪里,需要组织上做什么;当他们工作受挫时,要给他们信心激励,不使他们止步不前;当他们需要支持时,组织上首当其责,不遗余力。对他们广开进言之门,对于一些不愿意说、不愿公开说的,以网络平台的方式反映,让他们有话愿说、有事敢讲,构建一种和谐的氛围。只有组织对他们真心,他们才能把组织当靠山,讲出真话、有话真讲,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为工作指导、制定政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

猜你喜欢
尊重人才干事人才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人才云
从如皋实践看如何打造一流县级融媒体中心
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197恢7复—高2考017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浅谈班主任对学生个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