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建构

2023-03-08 22:20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闻学实训室应用型

梁 静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求有传播策划能力,还要求有媒介整合能力。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传播策划能力及媒介整合能力, 均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将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是当前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部分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今后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提供帮助。

一、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一)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新闻专业主要实践环节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军事技能训练、创新创业等之外,主要由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组成。 实训课一般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音视频节目制作、电视摄像、摄影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出版设计与制作等。 除专门的实训课外,新闻编辑、新媒体运营与管理、新媒体用户分析等课程也设置了实训环节。以宿州学院为例,每学期有2周的实践教学周,主要开展校外采风、媒体考察、作品评比等,拓展学生课堂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水平。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 其中,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强调论文选题与现实问题的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

(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1.实践课占比低,课程更新慢

实践课占比低,教学成果少。 从多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依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课占比低,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学专业无论是从软实力上,还是硬实力上, 都无法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 就软实力而言,地方高校在师资方面缺少优质师资队伍, 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较保守,固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实训课没有走出课本走出教室。 硬实力上,开设课程需要大量摄像机、单反相机、 辅助器材等硬件设施及配套软件系统,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中, 无法提供充足的设备,即使分组教学, 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也很普遍。 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践学习,专业技能不能得到充分锻炼。 此外,从宿州学院新闻学专业能力课程构成表可以看出,实践环节多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学生面临考研、考公、考编、就业等选择,也不愿意花大量时间进行实践锻炼。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实践课效果减弱,实践教学成果少。

定位不准,实践课程更替慢。 时代在变,用人需求也在变。 新媒体时代,内容融合、渠道融合、传播技术融合等对新闻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人既要掌握全媒体的操作技能, 如文字、 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加工传播,还需要学会跨媒体传播及资讯整合的能力。 如果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准, 则很难培养出业界需求的应用型新闻人才。 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十分准确,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的相关课程要及时变更,并增添适宜时代发展需求的新课程。 有的地方高校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依然将报纸编排课程放在首要位置,但是走访多家地方纸媒后发现,传统纸媒并不需要大量的报纸排版人员。 以本地某报社为例,排版工作有专人负责, 且一人可以胜任整家报社的报纸排版工作,一般不需要新闻专业毕业生去排版。 对于报社而言,需要的是懂得内容融合、渠道融合、传播技术融合的专业人才。 相比于培养学生的排版技能,脚本创作、无人机拍摄、短视频制作等技能更契合当下社会用人需求。 当前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实训课,删减不合时宜的实训课。

2.技能型人才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 但是对人才的媒体实践能力重视不够。有的教师缺少新媒体从业经验,对于新媒体新技术的掌握仅限于理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 囿于技能型师资短缺,在职教师多专于理论教学, 存在因人设课现象,非常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地方应用型高校试图通过鼓励教师去企事业单位挂职帮助教师学习新媒体行业知识,掌握新媒体行业技能,但是高校在考核与评估上仍有一些地方不完善,教师挂职锻炼流于形式,新媒体行业技能未有很大提高。 此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地理位置、工资待遇、学校排名等原因,很难吸引既有行业从业经验又符合学历要求的人才, 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能力有困难,最终导致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

3.资金匮乏,缺少实践平台

资金匮乏,实训室建设缓慢。 虽然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渐认识到专业实训室建设对于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大有裨益, 但是奈何资金匮乏。以宿州学院为例, 新闻学专业已建设新闻演播室、报纸编排实训室、舆情分析实训室等实训室,但是因为资金投入少,实训室硬件设备档次低、数量少、设备升级慢,无法满足整班教学,部分实训室使用率低。黄山学院新闻专业实训室资金投入上相比同类别的院校较多,实训室建设相对齐全,但是由于新闻专业配备的摄影机、单反相机、无人机等更新速度较快,黄山学院也面临着后续资金支持不到位问题。 随着融合新闻、数字新闻等新兴新闻形态的出现,对新闻采编、剪辑的器材要求更高,所需要的全媒体实训室、“中央厨房”等实训室建设费用高昂,地方高校根本无力建设。整体而言,因为资金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训室建设比较缓慢。

缺少实践平台,新兴平台接受度低。 实践平台对于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当前新闻学专业发展的困境之一就是缺少平台。 虽然校内的实训课程、 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学生仍缺乏更高层次的实践平台。 地方高校往往会和电视台、报社、广告公司、企事业宣传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 努力为学生提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平台, 但囿于企事业媒体单位能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 仍有一些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实践锻炼平台。 此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学生本身的业务能力等因素也制约着学生对于新兴媒体平台的接受程度。 传统实践平台数量少,接纳学生有限,新兴平台的接受度较低,为地方高校新闻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又增加了难题。

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关键点

(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人才为目标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学人才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特征:一是应用型,二是复合型。 既要注重学生传播策划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媒介整合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重视因材施教,加大新媒体培养的力度,适度增加新媒体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

地方应用型高校扎根在地方, 成长在地方,能够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而地方的发展又反哺当地高校的发展。 高校和地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地方发展好,高校发展好;高校发展好,地方发展更好。 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树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只有深度融合,共同进步,才能实现双赢,实现飞跃式进步。 此外学校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校地、校企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时建立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以搭建优质实践平台为方法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搭建更多优质实践平台,努力打破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践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校内外实践平台互动,让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真实场景中。 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将实践(实训)课程落到实处,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开发;其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平台, 给学生校内所学提供运用的机会。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实现校内外实践平台的互通,应该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三方的优势,通过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大学科技园等形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三、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 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机构、人才培养结构。 ”[1]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的规格,不都是高层次的研发人员,也不都是熟练的操作工和技师。[2]在制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时, 应该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整合、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学科知识重组,构建一套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改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多参考业界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同时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持续关注业界对用人需求的变化。 对于行业发展变化快的专业,可以适量缩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年限。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耗时长,年份跨度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动员专职教师的参与,还应邀请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参与,并给予更多的操作空间。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各环节,都需多参考业界人士的意见,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后再定稿实施。 此外,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 可以签订相关协议,订单式培养人才。

此外,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与考核办法,并严格按照考核与激励办法对教师进行考核,以此保证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3]

(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引进时,除了注重学历,还应考察其是否有新媒体从业经验。 对于实践能力要求高的新闻专业而言, 从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于本科学生的帮助远高于缺乏从业经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大多数高校选择通过培训、进修、挂职、外聘等方式解决校内老师缺乏从业经验的问题。 但在此过程中,地方高校要严格审查,让教师们真培训、真进修、真挂职。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2]此外,还可以通过邀请外聘教师的方式,扩充师资队伍。 高校可以与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进行合作, 聘请客座教授, 安排授课任务,定期开展讲座,以此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三)整合实训室资源,搭建优质实训平台

新闻学专业因其专业特色,对实训室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 摄影摄像课程需要摄像机、单反相机、无人机等硬件设备,音视频制作课程需要视频剪辑软件,舆情分析课程需要舆情分析软件。 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分配实训室建设经费时应向新闻学专业倾斜, 给予新闻学专业更多资金扶持,同时整合现有实训室资源,做好实训室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各高校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共建共用实训室。 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其新闻演播室,可以满足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所需。 以黄山学院为例,新闻演播室可以满足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戏曲与影视文学等多个专业的实训所需。 多个学院、多个专业共建共用实训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资金压力,同时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从对安徽省多所地方性高校的实地调研后发现,多数实训室建设及管理归属二级学院,但从资源共享的角度看,实训室建设及管理由教务处统一规划, 对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利用率有一定的帮助。

除整合校内实训资源,还需要搭建校外实训平台,拓展实训基地。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多措并举搭建优质实训平台,在关注传统媒体行业的同时,多接触新兴媒体。 高校只有在思想上接受与新兴平台的合作,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对新兴平台的接受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产业异军突起, 新媒体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地方高校在寻求合作时,可以多接触新媒体行业。 高校应鼓励学生去新媒体行业实习, 不限于毕业实习,还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或者其他节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让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查缺补漏,更好地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多主体的协同,目标是实现“1+1>2”的协同育人效果,协同育人过程涉及教育、产业、社会等多个系统的结构特征,需要来自教育、产业、政府等的多元支持系统。[4]目前部分高校已经践行了该理念,通过搭建推动产教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转化和发展平台,把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全过程。[5]通过与企业合作,共著教材,联合教学,订单式培养人才。 此外,还可以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将科研实力与平台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专业理论的技术型人才与管理人才。

结 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6]高校肩负人才培养重任,使命光荣,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及水平;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新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训课程占比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平台等问题,需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师资力量、资金投入、平台搭建、考核方式改革等多方面逐步改善,形成适应于专业发展要求的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新闻学实训室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