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和配价语法视域下介词义项的拓展路径
——以介词on的用法为例

2023-03-09 03:52何其凡
西部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义项范畴图式

何其凡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人类概念的产生和语言的生成首先是建立在主体对现实的直接经验之上,沿着由近到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始于身体和空间,并逐渐扩展到其它概念域的路径而发展起来的。在原型理论看来,在所有的先在关系中,空间关系是最基础、最突显、最内核的关系原型,它可以将一个实体参照另一个实体进行定位。被定位的实体称为射体(Trajector,TR),作为参照点的称为路标(Landmark,LM)[1]。小品词表征着射体—路标关系的某一维度或属性,静态(static)和动态(dynamic)的关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分维度。如果二者的关系是静态的,介词表示的是射体的位置;如果二者的关系是动态的,介词表示的是动作路径之一,或者是标的(goal),路径(path)或是起点(source)的被强调[2]。相对于名词和动词等述谓词庞大的数量来说,小品词的数量有限,用法较为固定,但由于其语义的多义性(Polysemy)和语用的灵活性,给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以介词on的用法为例,就概念隐喻和配价语法视域下介词义项拓展路径进行探讨。

一、相关理论

(一)空间隐喻和意象图式

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隐喻源于认知主体日常的活动经验,它通过概念化的方式,用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明确的图式表达另一种更加抽象、复杂的概念,是语词新义项产生的重要催化剂。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进步,“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些具体的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3]这种将具体概念跨越映射(cross-domain mapping)到抽象概念意象图式上的认知程序即隐喻,而约制跨越映射的深层认知模式即“意象图示”(image schema),是非任意性的[4]。

LANGACKER[5]认为,意象图式即在认知主体日常具身体验中高频显现的基础性结构或空间,如“容器”和上下等认知模式。LAKOFF[6]将意象图示细分为射体(Trajector,TR)、路标(Landmark,LM)和路径(Path)三个部分。这种基于认知主体具身感知经验来处理客体世界的程式化认知模式是人类建构情景、合成意象图式的重要思维方式,是人类与客观世界长期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心理结构和认知模式,是主体概念化和范畴化客体世界的基本途径,是思维形成的基本方式,是语义获得的主要形式,相同或相似的心理意象及意象图式是认知隐喻得以发生的重要基础,是隐喻源域和目的域之间映射关系得以触发的动力。

(二)原型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主体对具身经验进行分类的过程即概念范畴化(categorization)。处于该范畴的典型或中心成员比其他边缘成员享有更多的共性特征,而作为范畴核心的表征的“原型”是客体范畴化的认知参照[7]。无论是原型范畴还是概念隐喻,都来源于认知主体直接而明确的身体体验,即空间概念,通过隐喻化和范畴化等认知途径向更加高级和抽象的认知维度发展。如果范畴是一个向四周散射的圆,从空间概念即原型义项始发而投射到目的域即新生义项的路径就是圆上向四周散射的无数路径。因此,基于身体直接经验的空间概念作为始发域,向其他更加抽象和复杂的认知域投射而获得抽象意义或新的义项的认知方式是人类抽象思维和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配价语法

关于小品词“on”的语义延伸问题,不少语言学家都做过了专门的讨论,如HERSKOVITS、LINDSTROMBERG、TALMY、VANDELOISE、WANGLIN等。他们主要围绕“on”作为介词的语义义项及语义搭配来展开论述,更多关注的是介词“on”语义义项本身的语义特性,而没有提及其语义生成和义项拓展的动因和规约因素。

小品词“on”是典型的虚词,在句子结构中不能作为独立的成分单位而存在,必须与其他实词(主要是动词等)搭配才能生成其自身确定的语义。

在配价语法看来,配价即包含一定价质(深层语义格)的语义空位,词语即以语义空位结构体的形式存在[8]。因为联系时时不在、无处不有,一切物体都是处于某种关系中的物体,一切的关系又总是处于某种时空中的关系,在概念结构和语言形式上则体现为句法结构里的各种词类搭配,即句法配价。赫尔比希[9]认为,价是指动词及与受其支配的成分之间的抽象关系,就句法配价而言,指的是动词周围存在的一定数量的语义空位,其所在的句子要求有相关的补足语予以填补的属性,如:

(1)He is so hungry that he can eat the whole mountain.

很明显,例句(1)中的“mountain”超出“food”的类型范畴,因此它“uneatable”。由于人类拥有概念隐喻化的思维能力,可以将始发域“mountain”某方面的特征(体积庞大)投射到目标域“eat”的情景中去,从而把一幅逼真的、超出原文本意境的意象图式突显出来,这不仅没有消弭图式背景(“ground”)和“eat”的配价属性,反而因为这种语义冲突使抽象概念得以显影和拓展。

由于人类身体先在直接经验的积累,“eat”这一动作在概念里有很多与之搭配的受体,最典型的是“food”类受体,只要是“food”的下位词一般都具备与“eat”搭配的语力,这种产生于人类概念领域并要求有一定受体或补足语作为受体的属性就叫配价,“eat”本身含有要求与之搭配的“food”类受体的属性就是“eat”的配价。舒马赫综合各种观点提出:“价是语言符号(特别是动词,也常指形容词和名词),在其周围开辟一定数量的空位,并要求用特定成分予以填补的特性。”[10]而动词的价是根据其在一个述谓结构中所配置的强制性动元的数目决定,动元的数量叫价值,是构成句子构式的基础,是语义生成的动力,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经常能见到与这种强制搭配相违反(deviation)和冲突的现象[11]。配价语法从句法上显影了人类超强的概念隐喻化和范畴化能力。

二、“on”的意象图示结构和空间隐喻拓展认知分析

在原型范畴理论看来,空间小品词的语义范畴发端于空间原型范畴,通过隐喻性映射机制拓展生成了大量的义项,造就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在语义范畴中,原型义最为基础和突显,是认知主体最先获得的具身经验,也是介词最初“空间义”义项的获得来源。

以原型义为认知参照点,语词单位的语义系统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最终形成相互关联的义项结构[12]。虽然每个子义项的延伸和拓展路径有异,但边缘义项的核心语义始终与原型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映照着原型义项的核心概念范畴。在认知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原型空间义由具体空间义向外延伸为非空间性的抽象义,而在原型范畴化机制约束下,源域对目标域映射的约束力始终存在,目标域内的意向图示结构始终保持着源域的原型义项特征。

按不同的维度,可以把空间介词分为点、线、面、体四种类型。点,即零维度,形象特征最为简单;线,即一维形象;面,即二维形象;体,即三维形象。一般来说,空间原型义被划分为四个维度“依托、支撑”“附着”“挨着”“朝……向”。其他的义项均是以此为共核,通过隐喻的作用向模糊的边缘延展。

“on”的接触、附着、支撑和覆盖(意指接触物体表面或构成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等空间概念是人类感知、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原型和先在经验,是小品词“on”语义拓展的基本参照点和中心图示,在有关“on”所有的心理图式中居于中心地位。

(2)put it down on the table.(空间—物体接触表面)

(3)She is standing on her foot.(空间—支撑)

(4)Have you got any money on you?(空间—附着)

上述3例中,小品词“on”作为介词空间原型义在句子中的运用虽然都是一种空间关系,但是动作越来越复杂,概念越来越抽象,例(2)完全是一种物体对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随着动作的复杂化,“on”的原型意象图示被提炼出来,被投射到其他的目的域中去,例(4)中主客体you和money之间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位置关系了,“on”的空间原型义项和意象图示已经被投射到陌生的更加抽象的目的域当中去,帮助认知主体理解掌握新的情景意义,从而拓展和生成新的语义,但是射体“money”和路标“you”之间的路径没有改变,两者之间是附着的关系,也就是意象图示和原型义项并未改变。

(5)You can get me on 0181 530 3906.(me是tr,电话号码是lm,表示电话号码和me的依附关系)

(6)an on-off switch通断开关(switch是tr,on与off构造的空间平面是lm,词汇化为形容词,且只能修饰名词)

通过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收录的关于小品词“on”作为介词的例子分析发现,原型义项即空间感念的四个方位维度(“依托、支撑”“附着”“靠近”“向……”)仍然能够被追溯返原。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隐喻的方式,“on”的义项顺利地延展开来。句子述谓结构和论元的配价值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例(5)中,怎么能顺利地理解“on”表示“打电话”这个义项?通过“on”本身是很难得出的。显然只有借助述谓结构“can get me”(找到我)和后面一串电话号码的语义配价值才能准确定位这个义项,这也是为什么在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句子(You can call me at 0181 530 3906)的电话号码前用介词“at”而不用“on”的原因。显然,在介词新近语义的生成中,它的原型义项只起到参照的作用,而真正使其语义丰满起来的是述谓结构或论元语法配价的价值。例(6)的路标为逆向词“on-off”所组成的背景(ground)。因此,隐喻投射的路标必须是比较具体的、明确而清晰的锚定的概念,才能准确和有效地把意象图式从源域投射到目标域,进而生成明确的、可理解的语义。从以上例子分析来看,由路径“on”(path)+路标(参照点lm,多为具体的实体)而概念隐喻化延展出来的合成词与它的配价词必须要维护原型意向图式的完整性,从而一定程度上保持小品词各个义项的系统性和可理解性。

介词强调客体之间关系存在的性属维度,而副词强调客体以及客体之间关系在某方面存在的状态。一般来说,为了填补动词配价的空义位,使动词的语义更加完整和饱满,体现动词更强的语义表现力,需要强制性地或优选性地给动词配上恰当范畴内的副词。结合“on”作为介词的空间原型义项来看,“on”作为副词的空间原型义主要有:稳定“依托、支撑”状态或状态的持续,“附着”状态或状态的持续,“靠近”……状态的固着,“向……(维度)”的动作的延续四个维度。

从上述分析看,副词“on”被动词配价的支配和约束更多;语义更加丰富(The lights are all on);有的已经和动词固化成一个词位(语义单位)了,如“get on”;更为重要的是,当句子的述谓结构或论元里面的某些维度与“on”重合的时候,要将“lm”省略以避免重复,因为“on”的原型义项为空间概念。因为副词的语义始终不能脱离述谓即论元的价位支配,所以在保全中心意象图式和空间概念原型的基础上,使小品词的新语义得以成功生成。

三、结语

LANGACKER认为,一词多义(polysemy)现象的义项之间的连接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原型范畴化和概念隐喻化的机制从原型延展而来的,各义项之间的联系也一定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总是沿着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轨迹发展,一些低阶的、由空间原型概念初步隐喻化发展起来的简单二级意象图式已经在人类的语言概念化的过程中高度自动化了,高度内化而又多样化的认知连接和意象图式为更加高级和抽象的概念化程序提供了新的资源和动力,外加语用过程中一些概念的词汇化,为小品词的词汇合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总体看来,小品词“on”具体语义的生成过程并不是毫无边际地胡乱映射,一方面,它受益于述谓动词配价属性的推动和原型范畴化的推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们的约束,从而维持了整个词义拓展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从认知角度看,小品词的大部分语义的生成是通过概念隐喻化的方式来实现的,小品词“on”的空间原型从语义范畴出发,在人类认知能力的推动和语义配价的增殖的作用下,并在概念隐喻和原型范畴的作用下,从具体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非空间域,从而使其义项不断向外延伸。同时,也由于语法配价和原型范畴的存在,使得新生目的域的语义项始终向心于原型意象图式。

猜你喜欢
义项范畴图式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