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语文课程内容的重大转型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要领

2023-03-09 09:57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作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寓言课程内容语文课程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作芳

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依托。用怎样的课程内容实现育人目标,这些内容如何组织,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直接影响课程育人目标达成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改变了以往义务教育阶段课标中课程目标与内容合并表述的局面,让语文课程内容变得清晰、具体、可见,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的重大转型。

一、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设置

从20世纪90年代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到2001年实验版课标的“阶段目标”,到2011年修订版课标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再到新课标单设课程内容,下设“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语文课程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一)外在表现

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长什么样?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与“课程内容”两个部分中分别做了详尽的阐述。

第二部分“课程理念”第二条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第二板块“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进一步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个项目化学习单元,由一组相关联的学习任务组成,有主题,有情境,统整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三大特征。在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内容具体细化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3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体验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置“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以上6个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在安排上有所侧重。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按四个学段分别进行安排。

(二)内在要求

新课标在阐述这6个学习任务群时,从“学业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并对应学段目标,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落实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从下页表中可以看出,对于这一学习任务群,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积极回应课程目标,围绕“教什么、学什么”“怎样学”“怎样教、怎样评”,提出了明确的主题情境、文本内容、教学要点、学习方式及评价要点,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要领。

?

二、学习任务群的意义探寻

(一)直面现实问题

从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实践效果来看,语文教学的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讲读式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仍然有限。一些学校在“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等主题之下开展了一些探索,但难以深入。

究其原因,与语文教学的惯性思维有关,与“文选式”教材的编排有关,与教材中知识能力点的呈现方式有关,与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方式也有关。2017年全国范围内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上做了一定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方式变革有所推动。如何全面撬动语文教学固有的定式思维、惯性思维,如何让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发生,如何让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要素有效服务于课程目标任务的实现,这就需要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需要对课程进行系统重建。

(二)回应改革之需

新课标颁布后,有人认为学习任务群最大的亮点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结构化对知识学习非常重要。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学习任务群的特征,但不是最主要的特征和亮点。以往的教材在主题引领下组织相关材料,也具有结构化特征。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而且带来教与学的变革,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改变知识点、能力点线性排列及逐点解析逐项训练的局面,所凸显的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价值取向,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1.课程综合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学科课程培养目标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应“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课程综合化”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渗透于整体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中,以回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扩展教学的基本载体,探索大单元教学,提出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思路。

2.课程实践性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要求,强调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实践”不只是对传统学科课程或教学方式的补充,更是作为变革育人方式的抓手,渗透于课程的整体要求之中。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强化了学科实践,强调语文学习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为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设置“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课程情境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将课程实施的情境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强调情境性,重视学习情境创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场景、目的以及情境中的对象(人、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这与知识技能导向的课程价值追求有着截然的不同。素养导向下的新课标强调情境性,并将其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推动教学的展开与深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凸显关键要素

以下关键词凸显了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的核心思想。

1.“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

任务群是学习任务群,而不是教学任务群。以往“文选型”教材编排模式,以教材为中心,以课文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体现了为学习者设计课程、让课程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理念。

2.“任务”——语文课程实践取向

如果说以往的文选型单元设计的教材内容语文学习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取向,那么“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的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学习实践取向。学习任务群,让课程内容不再是静态的教材及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系统,而是动态的、在学习材料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系列有关联的学习活动。实践性,成为其突出的特征。

3.“群”——课程内容结构化

群,强调了课程内容是一个集合,强调主题引领下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等诸多因素的统整,强调多个学习任务通过相应的情境进行关联。学习任务群改变了以往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知识技能型课程内容框架,打造了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为主线、具有统整性特征的课程内容新范式。

那么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还是教材内容,抑或是课程组织形式?以往语文课标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同进行表述,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时,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并不清晰,常常将“课程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于是“教语文”就成了“教课文”。而学习任务群呈现的不只是学习的材料,还有以生活为基础而设计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将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过程化。因此,语文学习任务群不仅仅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细化、具体化,更是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情境化、过程化、实践化,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加以整合,形成学习任务。

三、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学段要求展开,突出三大重点。

1.重视情境性——任务驱动

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语文学习是基于任务情境中的学习,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以特定的任务推进学生的语文实践。语文学习情境,应来自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需求,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巧妙创设情境,在语言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搭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支架;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体现综合性——内容整合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要综合考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整体规划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充分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对内容进行统整,避免碎片化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及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3.凸显实践性——知行合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课程实施,既注重学科性,又注重实践性。实践性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特征。核心素养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切身体验与感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乃至品格。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借助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有序推进学习活动,探索语文课程新路径,让语文课程真正回归并成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在教学中如何构建并实施学习任务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前教材尚未更新的背景下,五年级语文“克雷洛夫寓言一组”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克雷洛夫寓言一组”设计了这样一组单元学习活动。(1)单元开篇——人物传记。以一篇名作家写的关于克雷洛夫的人物传记作为单元开篇,让学生了解克雷洛夫。(2)第一篇课文——《杰米扬的鱼汤》。阅读寓言,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做事的态度和在具体情境中做事的目的,从而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的基本内容。(3)第二篇、第三篇课文——《狼和小羊》《四重奏》。阅读两篇寓言,要求学生排演戏剧、广播剧,通过关于课文理解和表演的若干提示性问题,帮助学生在寓言与戏剧、寓言与广播剧之间搭建学习支架,一方面是理解寓言,另一方面是将书本上的信息转化为学生的切身体验,扩展学生对寓言、戏剧、广播剧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4)单元后一组练习——①阅读托尔斯泰的寓言与童话,区分寓言与童话;②比较阅读克雷洛夫寓言与托尔斯泰改写的伊索寓言,讨论克雷洛夫寓言的表现力;③用散文或诗歌等形式写出克雷洛夫、托尔斯泰寓言中的寓意;④为社区成员、家长等制作画上克雷洛夫寓言插画的“邀请函”,参加克雷洛夫寓言音乐会;⑤读克雷洛夫寓言并讲述这些寓言的创作历史或与它的寓意有关的生活情形。

我们可以将其视作第二层面——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从中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学习寓言,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关于寓言的概念等知识,而是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寓言的意义与情感,进而提高文学阅读鉴赏能力,更好地理解人与社会。在这样一组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材料,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读写训练的范例,还是任务学习的支架。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情境中深度参与后才能完成的,也正因为有了深度参与,学生会表现出相应的素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思考,体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独特感受、促进精神成长的教学指向。

类似这样围绕学习主题创设任务情境,设计系列相关的语文实践,避免了语文学习的碎片化,加强了语文学习的统整,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结构化、问题解决的综合化、能力发展的多向度,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进入语文课程中,成为课程的主人。因此,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借助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有序推进学习活动,让语文课程真正回归并成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猜你喜欢
寓言课程内容语文课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