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3-03-11 13:41高爱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理学思政课程

杨 艺 高爱社 李 姗 孙 洁 张 悦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一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只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做思想理论政治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1]。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病理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有了重大改革,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卓有成效。本文以该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以及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与同行分享,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病理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生将来面临的对象是患者,由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传统的医学高等教育往往过分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思想道德教育。在医患关系复杂的今天,要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人格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病理学的学科特点非常有利于融入思政教育。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受众面广,知识连贯性强,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医学生在系统学习病理学之前已初步掌握了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正在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的知识,对病理学有着很强烈的学习意愿。在病理学课程设计中可有多个角度将思政元素与病理学知识点相融合,能让学生在学习疾病之初便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现阶段,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理论知识巧妙融合。在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病理学教学团队认真梳理了课程知识点,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及教学情境,创建了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案例库的建立为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思政元素的探索不会止于案例库,任课教师会着重从以下3 个方面深入挖掘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更新优化案例库。

2.1 紧跟时事 激发医学生的爱国情怀 时政内容和热点新闻往往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在课堂上或将时政内容作为引子引出要讲的理论知识,或将知识类比某个事件,都能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实现情感共鸣,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教育目标。例如,在炎症这一章可以就目前全球仍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出炎症的概念,进而讲出我国在2 个月内就将疫情基本控制住,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此外,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合理应用也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的一大重要原因。以此增强学生们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的理解,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2.2 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科学研究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在与疾病抗争的历程中刻苦钻研、默默奉献,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科研态度是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可以深度挖掘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肿瘤时,结合我国河南林州食管癌的发生状况,向学生介绍著名的病理学家沈琼教授深入到食管癌高发区进行长达40 多年的调查研究,他发明的“食管细胞采取器”为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的筛查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确定器械的可行性以及更好的适用性,沈琼教授不顾器械所带来的痛苦,多次在自己身上实验。这种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高贵品质值得每一个医学生学习。诸如此类在人类与疾病抗争中涌现出的科学家不胜枚举,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章节的专业知识,系统整合病理学发展历程中的相关学者,以多种途径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培养出更多乐于探索创新的时代新人。

2.3 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病理学是一门讲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实用性等特点,无处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如疾病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因果的相互转化、共性和个性的相互联系、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影响等等。病理学重在探讨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充分尊重疾病病理变化的客观性、真实性,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释实际发生的问题。例如在讲大叶性肺炎时教材上虽然将典型的大叶性肺炎自然发展过程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4 个时期[3],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彼此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同一时期同一肺叶不同部位可呈现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特点。此外,抗生素的使用也干预了疾病的自然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具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3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3.1 教师是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奠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基础[4,5]。病理学的任课教师多只有医学专业背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对较为薄弱。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持续广泛的学习,以较高的政治站位、宽广的知识视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6]。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以个人魅力感召学生。最后,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前提。教师应当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将上述挖掘的思政元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流畅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3.2 学生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体 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7]。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教学中[8]。河南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学以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为载体,课堂派为工具,开展了“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已在线上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线下课堂中主要以病例讨论的形式展开重点难点的讲解。在病例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思政相关问题,例如与知识点有关的名人,引导学生查阅他们的生平与贡献,剖析他们的时代担当及科学精神。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家国情怀,争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医者具有重要意义。

4 病理学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病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近年来,病理学教学团队在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上进行了系统改革,显著提升了教学成果。首先,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而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变得更有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感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次,学生学业评价合格率明显提升。学生成绩是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方面。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学业评价合格率明显上升。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评价中加入了体现思政目标的素质考核部分,约占10%。通过体现思政特色的专题讨论,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发现了素质考核成绩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着密切联系。

5 结语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病理学教学中是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的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9]。新时代新医科背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教书过程中的育人责任,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这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0]。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开花,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仍需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病理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