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岗
有人问:何谓中国人?或许每一个人对中国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拥有中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国人,喜欢茶叶、丝绸、瓷器、中国水墨画的是中国人,理解乡土中国记得住乡愁的人称中国人,懂得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千里江山大美的人可谓中国人……
现代民族主义发轫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却一直延续了数千年。无论我们对中国人怎样理解,对水乳交融这块土地上的人怎么界定,精神的力量却一直似一条血脉联结着中国人的世界。否则,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荆轲刺秦王,苏武杖汉节牧羊,李白汪洋恣肆、行云流水超越时代生活的诗篇,陆游“家祭勿忘告乃翁”,成吉思汗纵横捭阖、开疆拓土,海瑞耿介清正、孑孓独行,左宗棠花甲之年远拒强敌收复边疆,张学良“东北易帜”,红军万里长征,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钱学森毅然决然回到新中国……那是精神的力量在联结着古今中外,融汇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汇聚成浩浩荡荡生生不息的家国天地。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古老中华的富庶曾引起西方世界的觊觎。英帝国为贸易而来的马戛尔尼访华折戟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
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本质就是东西方列强在攫取他国利益过程中的侵略史。引以为憾的是我们当时正承受着封建制度和思想的禁锢,权力的专断,重农抑商时代的局限,种种弊端,不敌他国,偌大的国家丧权失地、任人宰割,致使已经靠殖民和野蛮武力发达起来的列强进一步主导了世界局势,横加阻挠,不希望看到中国再强大起来的一天。他们蛮横地插手中国的内政、培植代言人、封锁我们的国门、遏制国家的发展……
困厄时,“庸劣乘势偏得意,英雄遭困有余灾。”
近百年来,各种力量在神州大地狂飙突进、风云激荡,从洋务派到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军阀混战,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国共联合抗日,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天翻地覆、遭遇挫折到拔乱反正、改革开放,阔步走进新时代……无一不在考量着仁人志士、中国脊梁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盛,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国家没有某种改变的方法,也就没有保全它自身的办法。”智慧之光照亮了西方,也照在东方,与落后、不公、不义斗争的变革进步精神力量在中华大地上代代传承。以此目标为指引,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都将被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公平效率的落后模式都将被重新变革,一切阻挠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黑恶势力都将被涤荡扫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稳方能致远,中国这艘乘风破浪、逐梦远航的巨轮在与风浪搏击中总在向着光明坚定地前行。
曾国藩认为政治的改革必须先有精神的改革,他“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作为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中国私有的军队从湘军起,组织和精神传给了淮军,淮军又传给了北洋军,袁世凯一死,北洋军就四分五裂为相互攻伐争夺地盘的大小军阀,一直到民国,依然是各派山头林立,各自为政,最终导致日冦的全面侵华,山河沦陷,草木变色。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国仇家恨面前,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一寸山河一寸血。”曾经国破家亡、亡国灭种的苦难在同仇敌忾的精神中凝聚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进勇猛,曾经甘于温饱、家和万事兴的小小希望汇聚成了磅礴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分几合,几遭侵略,都不能被分裂和消亡,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帮助我们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支撑着、激励着我们一次又一次苦难重生。
这个世界人都是不同的,性格习惯不同、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生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有黑暗也有光明、有邪恶也有善良、有偏见也有包容……而美好家园所需的明是非、辩美丑、知善恶的教养智慧勇敢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星印万川,中华文明健康魅力和漩涡式吸引周边民族、文化的向心力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休戚与共。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者亡。”
历经苦难,走过曲折,为实现华夏大地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折不挠、隐忍前行,抛头颅洒热血激励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迈出追求进步的步伐,携手并进、荣辱与共,虽经百般挫折,也不改为国为民的初衷。
“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条件之一就是既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又能够持续保有这种吸引力。”在古国文明里,只有中华文明数千年间世传有续。
千百年来,民富国强的进步追求从未止息,“人间正道是沧桑”,但经历过挫折、磨难终会愈加坚强、成熟和智慧,破茧成蝶后渐入佳境。那些追求进步的原生力量如璞玉一般,需要在岁月的沧桑里雕琢打磨。
天行有常,一个国家民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由它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所决定的。我们并不希望有不同文明、历史、习俗的东西方人群东施效颦,繁华来自于开放与包容,求同存异,美美与共。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重要的不是我们是否必须和西方世界一致,而是我们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和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自由。
“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国更有了走好中国道路的自信、成功实践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和谐安宁和经济社会欣欣向荣制度的自信,有了生于斯、长于斯、融于血、凝于骨、包容并蓄、繁荣生长文化的自信。
自信而不自负,社会这个人与人自构体本身的进化是有追求存在乃至繁荣的强烈内生动力,理智告诉我们现有的知识总和都是有局限的,所以不骄纵,不守旧。面对前路,有太多的不可知,自然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所有卓越的事物都很稀少,故难以寻觅。”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一个大目标的指引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有一个困难克服一个困难。只要在路上,就总有到达目标的希望。
自信,不仅在于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还在于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终将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