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发展探讨

2023-03-12 08:24朱丽辉
新农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气象智慧

朱丽辉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气象局民航气象台,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我国农业气象从最初24小时天气预测到如今15天天气预测,从最初风、雨、霜、雷、雪到如今的PM2.5、PM10以及土壤墒情等微观预测经历了40余年发展,这一路是传统天气预报向智慧型天气预报的转变之路。天气预报的精准性、适时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够让农民有效避害。在未来随着更多技术的融入,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会越来越深入。

1 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直以来农业都有靠天吃饭的特点,生产风险较高,因此及时掌握天气情况成为了农业趋利避害的关键手段。尤其是随着农业现代化来临,机械操作、智能操作等技术融入,对微观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必须要不断突破,能够从宏观气象向微观气象转变,能够去形成系统的参数,让农业生产得到更精细指导。例如,一些病虫害形成需要一定的湿度、温度、光照,土壤也需要提供一些必要条件,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很难去做到微观监控,导致病虫害防治比较被动。随着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融入,我国气象微观监测能力得到了改善,能够为农民提供空气湿度、光照、风速、种植密度等具体参数,可以为贪夜蛾、蝗虫、立枯病等病虫害提供必要的参考。另外,长达15天的天气预测也给予了农业面对重大灾害例如冰雹、水灾、霜冻等主动防御能力。

2 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基本技术

目前我国各地气象观测单位都形成了三融合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

第一,融合物联网技术。以传感设备、通信协议等将不同设备关联起来,能够有效定位、跟踪、监控。换言之,该技术保证了气象监测各类组件的彼此关联,最终形成了大数据智能感知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经营体系的农业气象监测水平。

第二,融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这二者主要功能作用是从微观上抓取数据,然后通过复杂运算提取出农业气象关键数据,做到了监测领域的广阔性和单一领域的精深性。

第三,融合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该融合工作能够让智慧农业气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让农业种植、农业收割、农业产品运输都能获得具体的气象指导。

3 影响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发展的因素

3.1 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以安徽的“惠农气象”项目为例,该项目需要涉农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其他服务单位关联起来,能够保证各主体之间互通有无,最终让专家针对经营主体的经营种类、经营面积、所在地区形成包括耕种方式、喷药防害、收割晾晒等精细化信息服务。这样的平台需要很多专家以及对应的技术人才。故而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人才供给问题。

3.2 设备维护压力增大

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依赖计算机等先进硬件,随着智慧化水平不断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硬件融入进来,无形中增加了设备维护压力,每年的维护成本十分高昂。如何延长硬件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成为了气象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

3.3 需要加大服务水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的组成成分在不断增加,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林业、林果业、林下经济、旅游业都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服务。不可忽视的是,这些产业在同一地区,甚至于在同一个村落,但因为领域不同需要不同的气象参数,这给气象部门提出了挑战。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物流业,需要能够为物流发展提供动态气象参数。例如跨地区气候播报,利于物流企业改变物流路线,能够有效地提升物流速度。

3.4 服务对象水平不一

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农业经营主体,然而后者的文化水平不同,这给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首先,不同群体的气象专业术语理解能力不一,一部分人可能理解错误而造成错误的防御措施,结果给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其次,不同群体对气象的重视度不同,有的群体会积极参考气象参数,形成科学的规避措施,而有的对气象不闻不问,完全是靠天吃饭。这也会造成农业气象智慧化服务的价值因为群体不同而不同。这也意味着增加受众群体的气候素养,已经成为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价值的关键。

4 加快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进程的建议

4.1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第一,在现有人才规模基础上,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传感技术等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尽量满足农业各领域生产需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不足带来的压力。

第二,于我国各地气候院校融入智慧型气象服务专业,以这样的手段加大人才培养规模,以确保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拥有后继之力。诚然,这种专业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课程的时代性、发展性、实用性,需要整合气候院校、气象台以及有关部门的资源,能够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先进技术素养。

第三,进一步加快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进程,加大有关项目规模,扩展服务领域,以此来保证气象应届毕业生及时就业,保证气象部门有新鲜血液注入。

第四,需要以协同管理模式积极地联合地域内外专家群体,能够为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提供核心力量,保证气象服务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4.2 要引入第三方维护模式

因为一些先进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十分专业,并非气象部门以一己之力可以完成,有必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积极地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提供维护服务。一般来说,第三方机构在这些先进的设备运维、保养方面具有专业水平,拥有先进的运维、检测、维修工具,能够有效延长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设备的使用年限,并且降低气象部门的运维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在政府购买该项服务时,要通过招投标环节来实现,需要严格把控招投标环节,必须要让有资质、有能力、有技术的第三方机构中标,否则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

4.3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想要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第一是要提升所有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做到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精准化、精细化,要落实具体的数据采集责任,并且建立考核机制。这其中需要不断培训有关人员相关技术的操作,要让工作人员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应用有关系统。第二是要对辖区内的农业经济进行统计,要保证农业气象服务内容和当地农业经济匹配,这样既能保证气象部门设备采购的精准性,又能避免没必要的工作内容,有效控制工作质量。第三要对物流行业为代表的跨地区业务实现动态气象辅助,为其提供包括温度、湿度、路面湿滑度、空气浓见度等参数。

4.4 积极提升群众气象素养

第一,由气象部门、县域融媒体中心一同来加大气象工作宣传力度,要让更多人了解到气象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意义。其中需要结合具体案例体现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例如不同地区农产品产量、质量方面差异和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关系,让受众真切地看到气象智慧化服务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主动关注气象。

第二,创新宣传方案,普及气象术语。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对一些术语展开专门的宣传和教育,要让农民理解术语内涵,了解术语描述的对象,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理解带来的损失。

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保障,未来还需要有更多专业人才、专业设备、专业技术融入进来。这就需要政府、气象部门、高校气象专业、社会涉农专家联合起来,一同为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气象智慧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大国气象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美丽的气象奇观
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