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
——以临沭县郑山街道为例

2023-03-12 08:24
新农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规模化劳动力

英 洁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临沭 276715)

粮食安全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基石,影响粮食安全有耕地减少、粮食减产、气候影响、弃田进城等诸多因素,但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作为工具层面上的影响尤为重要。笔者在基层镇,是粮食生产一线,从事农机化推广工作,农业机械如何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发挥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如何改变思路适应当前政策,结合所在区域进行分析思考,以指导工作。

1 本案例基层镇的农业资源情况

临沭县郑山街道位于县城西,紧邻县城,人口8.7万人,可耕地面积7.2万亩,属于沭河冲积平原,宜机化面积6.5万亩。传统种植小麦、玉米、夏花生(其中小麦5.1万亩,花生1.1万亩,玉米3.7万亩,其他0.6万亩)。因靠近县城城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达,主要企业有三兴食品、伊思德、华强淀粉、行政总厨等,现代生态农业园区4个(金正大示范园、佳柳田园综合体、新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沭河生态长廊),主要农业经营合作组织14家,其中省市级3家(临沭县朝露家庭农场、惠农农机合作社、临沭县源丰植保服务有限公司)。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个(埠前社区、官路社区)。

2 谁在种地

2.1 目前劳动力结构

劳动力短缺存在各个领域。劳动力短缺的原因,一是年轻人不愿意种地,二是劳动力转移。种地的中年人普遍进城打工,或者到城区干零工,职业农民少之又少。经调查全镇主要从事农业(主要工作从事种植)的个体劳动力约4200人(30~60岁),占人口比重不足5%,60~65岁的比重为8.1%,说明种植业不仅仅缺乏劳动力,仅有的劳动力也老年化严重。

2.2 农民合作组织通过托管和半托管或者流转土地经营

2013年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登记管理意见》的通知以来,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农民合作组织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2021年山东省专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农机等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注册数量3.12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87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村是从事种植的主要力量。郑山街道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63家。

2.3 郑山街道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作业经营覆盖情况

2021年郑山街道可宜机耕种收作业耕地面积7.2万亩,主要环节作业量为21.6万亩,2020年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机械作业面积19.44万亩,覆盖率达到90%。托管和半托管面积5.12万亩,规模化经营1.17万亩,个体种植仅为0.91万亩,通过数据证明实际种植主体为农民合作组织。

2.4 如何种地

大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近年来大力提倡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大块土地上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先进的绿色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从而达到改变一家一户个体经营导致地块小、效率低、技术弱导致衣业生产的低产量、低收益的状况,目的是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与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相一致。

3 种地的经济效益

3.1 个体一家一户的种植收入分析

以1亩地为例,传统种植玉米、小麦,玉米亩产450公斤,小麦500公斤,毛收入按市场价格收入1500元,物质投入300元,机械租赁200,纯收入1000元,计入1人专职种植,则纯收入为1人1亩年1000元。如果每户以4亩计,则种植收入4000元,基本无法满足家庭支出。

3.2 农民合作组织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收入分析

以家庭农场种植50亩地为例,按上述个体产量和销售价格计算,机械租赁可以使用机械托管,在农资购买等享受平台优惠价格,如果投入比相当则收入为5万元,相比零星种植,规模化效益显而易见。

4 发展农机化实施“机械替人”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4.1 农机化首先是规模化种植中实现减损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比和测算,实施规模化种植经营是土地种植的必经之路,但是规模种植的基础是机械化技术的植入,同时全程全面的机械化增加了抗风险能力。特别是收获后的粮食减损要求烘干处理成为抵消各种自然风险的减损和市场波动带风险的影响,把势单力薄的个体种植经营接过来,让农业生产可特续性得以保证,农业机械化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农业机械凭借具高效、便捷、节约成本等诸多优势,能帮助农民取得“三夏”“三秋”的最终胜利。

4.2 农机化是解决谁来种地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解决“用工荒”的有效途径,城镇化的进程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青壮年留在城市、学生不再回农村,留守家中的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户村庄空心化、老龄化、低素质化趋势明显,每到春播、夏收、秋收农忙时节用工荒问题便会更加严重。农业机械化才是解决农工荒,应对粮食安全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机械化可以弥补从业人员短缺的不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环境。

5 推进农机技术推广和应用在粮食安全大背景下的几点措施

5.1 提高农民农机化技术水平

近年来,政策在职业农民培训中持续发力,对农民培训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实施,在课程设置上也增加了农机化技术培训,但是农民文化水平偏低,掌握新技术能力比较弱,各级农广校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融于当地特色,把区域特色农机化技术当做普及内容进行培训。2021年郑山街道参加职业农民农机培训班共6人,全部来自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是农机技术使用和应用者,但是培训内容均采用全市统一课程无法与区域相结合,应针对郑山街道种植习惯、机械应用进行系统化培训,只有带头人掌握了应用知识,才能为推广工作打好基础。

5.2 提高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靶向性

列入补贴的农机化装备通用性强,特色农机具由于使用区域,买卖者分散在不同地区,导致研发单位不愿投资、生产企业不愿生产、代理商不愿卖,产品价格高,使用不普及。倒逼农民改变种植结构的同时,带来种植意愿降低、收益降低、农机使用率降低,不利于粮食安全生产。郑山街道及其周边农民在蔬菜和小杂粮种植方面有传统习惯,应鼓励本地农机生产企业对田园机械、蔬菜收播机械进行研发生产并报补贴系统。

5.3 增加农机化技术创新应用项目

示范项目的实施是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推广中最常用最普遍的方式,也是群众最好接受的方式。项目的实施通过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推广应用区三区同建、同用、同推能很快把一项新技术通过干给农民看,让他们在应用中逐渐掌握核心技术,从而缩短从推广到应用周期。近几年在郑山街道实施的机械化深松技术、小麦高效植保技术、秸秆切碎还田技术示范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5.4 加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中机械化薄弱环节补贴

社会化服务补贴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专业化作业,特别是在无人机植保、粮食烘干加工、机械化播种与收获等环节开展补贴服务,降本增效的同时解决了一家一户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的问题。2020年以来,金丰公社、惠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服务组织在郑山街道开展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小麦玉米播种、植保、收获社会化服务补贴作业,规模化作业带来的节本增效、增产丰收、节约劳动力成果被群众广泛接受。

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业人员应顺应时代发展,做好研、推、用三位一体等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农机化规模化劳动力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