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孕育时代新人:内涵厘定、互动逻辑与路径选择

2023-03-13 11:03薛瑾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精神

■薛瑾

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孕育时代新人具有全局性意义。2013年2月,习近平在兰州军区视察时首次提出“红色基因”一词,此后,在各地方考察中反复强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性。《辞海》中,对“基因”的解释为生物学上具有遗传因子的功能单位;“红色”一是代表红的颜色,二是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三是表示胜利、成功等喜事。如果把中国共产党比喻成一个“人”,那么“红色基因”就好比这个“人”的灵魂和精神,具有时代传承性。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而红色资源作为珍贵的宝藏,在孕育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2017年10月,“时代新人”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正式提出。报告中关于时代新人的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等根本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进而创新红色教育,最终孕育出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褪色。

一、红色基因和时代新人的内涵厘定

(一)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

1.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

无产阶级思想理论是有关“红色基因”的积基树本。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征程的各个实践阶段,探索创立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这些理论是中国革命胜利、经济腾飞的助航标志,是几代共产党人用血汗凝结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了“活的灵魂”“三大法宝”“三大作风”,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提出了“三步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思想等[4]。2000年以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继承和发扬的新思想、新理论,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学习和传承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能够促进“红色基因”不断赓续,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2.党的优良作风和崇高价值观

党的优良作风和崇高的价值观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本质要求。一是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3],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励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团结人民共建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崇高的无产阶级价值观,指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挺力量。新时代的无产阶级价值观深刻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又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对红色基因的具体传承。

3.伟大的“中国精神”

伟大的“中国精神” 是红色基因的特色名片。“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是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精神追求,是红色基因最具特色的内涵表达。时代精神体现在敢于打破旧枷锁,探索新规律,核心在于改革创新。民族精神体现在怀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策群力、顽强拼搏、砥砺奋斗,核心在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来概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5],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科学阐释,支撑中华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终极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时代新人定义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6]。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和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也都提到了时代新人要能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7-8]。可见,实现民族复兴是时代新人的终极追求。作为新时代中国核心价值的承载者和践行者,时代新人应在承继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孜孜不倦地奋斗和努力,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行动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及2020年1月考察云南时提到,时代新人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10]。这是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于育人行动目标的战略部署,是基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改革规律对时代新人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揭示了时代新人的纲和魂,体现了新时代育人的行动目标。新时代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冷酷无情的旁观者,更不是站在党和国家对立面的反动派。时代新人要以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心怀报国之志,秉持进取态度,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两个15年的奋斗,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本质要求

时代新人不能空谈报国理想,更要增长本领才干,提升综合素质,苦练“内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新人素质要求的具体化。“德”指德行、品德,时代新人要怀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智”指智力、知识,时代新人要获得真学问、练成真本领,拥有求知若渴的学习激情和扎实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体”指体育、体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1]。时代新人要兼备强壮健康的体魄。“美”指审美观、审美趣味。柏拉图说:“真正的美不在物中,而在心中。”时代新人要赋有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善于发现美、传播美、创造美。“劳”指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时代新人要具有“实干兴邦”的意识和行动,掷地有声、真抓实干,在辛勤耕耘中锻炼能力和品行,在埋头苦干中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二、红色基因和时代新人的互动逻辑

红色基因包含凝结革命先辈血汗的思想理论成果、共产党人在奋斗探索中彰显出的优良作风、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党百年征程中积攒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国家对于民族复兴的战略部署,是育人目标的发展和深化,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发展性等特征。红色基因属于历史的成果,时代新人属于新事物,两者看似没有交集,实际上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互动逻辑,相互依赖、融合共生。

(一)培育时代新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强调要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如何代代相传,最为关键的是需要传承人。时代新人就是传承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载体。新时代培育出来的青年应旗帜鲜明地拥护社会主义,牢记民族使命,讲好红色故事,发扬光荣传统,使红色基因在缅怀中传承、在奋斗中丰富、在进取中弘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葆鲜艳。

(二)注入红色基因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本质要求

一是时代新人立场方向的树立需要红色基因的引领。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和民族性特征。只有注入红色基因,新时代青年才能保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成长为时代新人,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时代新人任务目标的达成需要红色基因的指导。红色基因内涵中包含的先进的无产阶级理论,是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和总结的智慧结晶,能够指导时代新人实现民族复兴的终极目标。

(三)红色基因和时代新人具有共同表征

红色基因与时代新人有共同的精神要素,为两者的融合共生奠定了基础。共有要素即坚持真理,改革创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廉洁自律,不负人民。红色基因和时代新人融合共生,只有用红色基因荡涤新时代青年心灵,指引新时代青年道路,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发拼搏,才能孕育出担得起民族使命的时代新人。

图1 红色基因与时代新人的共有要素

三、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孕育时代新人的推进路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责无旁贷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将红色基因融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中,孕育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引擎,夯实红色基因的传承基础

一方面,用好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抓手,创新“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传统思政类课程教学的思维与方式,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一是做好集中备课的“品控”。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督处成立思政课程品控专门组,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思政课程的备课教案、课程标准、课件进行把关和研讨,针对思政课程是否能系统梳理红色理论、原则,是否能发掘红色理论的哲学内涵,引导学生坚定科学信仰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反馈意见,促进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二是做好思政课程教学环节的监督。建立“督导+任课老师”交叉听课的方式,督促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摈弃注释式、灌输式,结合热点、难点,倡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给予及时的提炼和深化,使红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打造一系列思政精品课程。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思政精品课应紧紧围绕时代要求,构建方法论体系,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无产阶级理论指导实践,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成长为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另一方面,推好课程思政,即在所有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打通红色基因传承的“最后一公里”。一是上好课程思政公开课。每月推出一次课程思政公开课,各专任老师聆听后取长补短,推动思政元素融入平时教学,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引领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感。二是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将红色歌曲、影视片段嵌入课堂教学,增强红色基因的课堂感染力。如在讲授“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时,可向学生介绍王筠编著的长篇纪实文学《长津湖》,并播放电影《长津湖》片段,让学生在浓厚的情节感染中,体会“哪怕是冻死,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的革命气概,从而振奋新时代青年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用好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加入“思政元素是否有效融入”环节,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调节作用,促进课程思政深入推进。

(二)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强化红色基因的精神赓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实践是传承红色基因、孕育时代新人的第二课堂。大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中,汲取红色力量,提升思想站位,培育坚毅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一是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深刻感受先烈们忠于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是走访慰问老战士、老党员。听老战士、老党员亲口讲述动人的革命故事,启发学生体会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三是参与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将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刻入新时代青年的骨血,通过新时代青年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四是举办“红色”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红色基因为设计元素,提炼出艺术和传播价值,进行多种形式创作,如红色主题小说、诗歌、影视剧本、小品、舞蹈、歌曲等,为赓续红色基因贡献时代新人的力量。

(三)以校园文化为着力点,涵养红色基因的价值引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职院校,要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站位,将红色基因嵌入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价值导向。一是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建筑规划应引入红色基因。如建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火炬形状雕塑、展示学校砥砺发展历史的校史馆、革命先烈石像;在教室、走廊、寝室、涂鸦墙悬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等激励标语,张贴弘扬红色精神的图片海报,打造沉浸式红色校园等。二是校园制度文化。校训、校规校纪、学生守则等制度需渗透红色基因。如设置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校训,制定弘扬“诚信友善”美好品质的学校纪律等。三是校园精神文化。通过举办充满“红色韵味”的文艺、竞赛、主题党日团日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悟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无产阶级理论等核心内涵,促进学生将红色基因入脑入心,激励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四)以科学研究为助推器,挖掘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理论底蕴深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有责任担负起对红色基因的科学研究和深刻解读,助推红色基因孕育时代新人。一是组织党建、思政专项课题申报。依托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机构、各级课题小组、学术研讨会等平台,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对红色精神、红色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理论溯源和学理支撑。二是发挥科研协同育人作用。一方面推动科研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把红色基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切实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化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在研究发掘中,加深对红色基因的理解,汲取红色基因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逻辑分析和实践能力,成长为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