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五感通识:中职语文微写作的感受性写作训练实践探索

2023-03-13 11:03唐丽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感受性写景落日

■唐丽

一、中职语文微写作的特点和核心问题

(一)中职语文微写作的特点

中职语文的微写作与普教高考的微写作不同,它有着篇幅和内容上的不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将微写作设置为课程模块中的职业模块专题3,课时设计要求9 课时。微写作要求字数300 字左右;在文章内容方面,要求学生能在精简流畅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事件表达或情感表达;在作文命题方面,大多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二字命题或四字命题为主,如“温暖”“陪伴”“幸福”“青春”“破茧成蝶” 等。2019、2021年福建中职语文的学业水平测试将作文放置于等级卷二中,将作文命名为“文体写作”,均为命题写作,题目分别为《美在身边》《感恩有你》《担当》。由此可见,目前中职语文微写作指涉的是字数在300 字左右的书面二字或四字命题作文写作。

(二)中职语文微写作的核心问题

相较于普通高考的微写作而言,中职语文微写设定作起步较晚,题目类型有所限制。写作文字内容虽然变少,但是它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求更高。而实际的一线中职语文微写作教学面临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不过关,写作文字运用错漏百出;二是语言文字表达无法生动具体,语言文字停留于表象化的描述。写作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薄弱,语言文字口语化表达,标点误用及病句等问题广泛存在。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需要及时补充。学生对文章文体不清楚,300字写作容易离题。文章写作方面缺乏文章学基础知识,写作结构混乱。文字内容层面主次不分。文章素材处理不当。全文变成了对材料或例子的堆积。文章或语言啰唆,全文不分段,一段到底,或内容空洞,泛泛而谈。文章停留于对所见情况的浅层次的概括性描述,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

基于此,中职语文微写作的感受性写作正是针对学生表象化的描述性写作提出的。

二、中职语文微写作的感受性写作训练有效实践探索

感受性的写作鼓励学生记叙亲身经历的小事,关注人物个性化语言及动作,打通五官感知,活用叙事视角,丰富文字的情感表达。

(一)小中见大,记叙亲身经历的小事

记叙文文体是学生最熟悉的一种文体,在300字左右的短文写作中,学生会优先选择记叙文文体。沈建军在《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一书中指出:“微型写作课要创设真实的微生活情境。微生活情境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叙一件小事,这件小事最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这样,学生所写的内容更容易带有真情实感。

学生的经历大多都围绕校园生活和日常起居生活展开。写作中要避免作流水账式的情况。以“体验”的命题作文为例,学生描写的自身经历往往涵盖以下内容:上网课的经历、课堂演讲的经历、手术的经历、放学回家的经历、海滩游玩的经历、军训的经历、疫情期间取快递的经历、下田干活拔花生的经历、乘坐飞机的经历、去法院的经历、骑自行车的经历、分别的经历等。教师预设的写作内容和学生自己想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五官感受,重视自己内心的触动,并将内心真实感受及情感以文字的形式书写出来。学生有所热爱,有真实经历,有真实触动心灵的印象,写作的文字内容才不会空洞。

以2019 级高健同学的作文《两轮之上》为例:

两轮追日月,一轴定乾坤。骑行,是我最大的乐趣。在踏板上,烦恼与思虑抛之脑后。

骑行在自行车道上,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轮胎与路面摩擦时的震动。放松下来,只管脚下踩。眼前的红色骑行道与两边的花草融入一起。风从耳边拂过,我可以闻到花草特有的香气,仿佛融入其中。脚不由自主地继续踩。脑袋里只有一个场景:花海中有一条红色的路,我在其中自由穿梭。这时,还会想什么呢?

天暗了,我也骑到了海边。海风扑面而来,海腥味在我鼻腔回荡。眼前与海浑然一色,跨海大桥上的灯点缀了这昏暗暗的天空,那么有诗意。我靠在自行车上,静静地欣赏。海浪声把我所有的忧虑都带去了,脑子里还会想什么呢?

两轮之上,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习作展现出来的是自己内心对于骑行的热爱。记叙亲身经历的感受性写作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及所想。

(二)紧扣人物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微写作中写人记事的常见方法。动作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鲜明特点,是人物塑造中的正面描写方法之一。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动词共有8 类,分别表示动作和行为、发展和变化、心理活动、存在和消失、指令、可能、趋向及判断。基于课内学习案例,本文将动作描写分为两大类,如表1所示。

表1 动作描写

单人动作描写侧重于人物的肢体动作(侧重于四肢肢体)和情绪动作(侧重于面部情绪变化)。通过单一人物的连续性动作描写,文章可以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变化。这样的连续性动作有先后顺序,动作衔接具有它自身的合理性。通常采用的句型是连动句的句型,如主语+动作1+动作2+动作3+动作4+动作5……课内案例多处运用了连续性的动作描写,如表2所示。

表2 连续性动作描写课文案例列举

单人连续性的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动作相结合,也能勾画出人物的典型特点。以莫言《卖白菜》第一段中描写母亲的动作描写为例。母亲在屋内心事重重,“走来走去,揭开炕席一角”,“掀动炕席下的麦草”,“拉开抽屉”,“扒拉抽屉里的破布线头”,接着抬高目光,看着家里过年唯一剩下的白菜。这一系列由低处到高处、由外到内而串联起来的连续性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动作,展现了过年之际家里一贫如洗的现状,以及母亲的为难与无奈。

与此同时,双人的互动式动作描写也能展现人物及人物群像的特点。以沈从文《边城》中对摆渡人和渡船人的动作描写为例。要渡船的人总是“抓了一把钱掷在船板上”,而摆渡人则是“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一方是快的动作 “抓”与“掷”,展露的是渡船人内心的不安与善意;另一方是摆渡人的慢动作“拾”与“塞”,展露的是摆渡人的淳朴。双方动作一一对应,展露的是双方不同的心理。再加之摆渡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谁要这个”。一“抓”一“拾”、一“掷”一“塞”之间,展露的不仅仅是双方人性中的美好,还揭示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

基于以上课内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从已有的课文汲取写作的养分,重视连续性动作描写的训练。动作描写既可以是单人的连续性动作描写,也可以是双人的互动式动作勾画。动作描写还可以结合人物的心理描写、个性化语言描写,以及文字背后的观察视野。一线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动作描写微写作实践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有关自己日常起居生活的动作描写、下课后去食堂排队吃饭的场景描绘、放学后挤公交的心路历程等。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文字不会脱离实际,文字内容也会更加生动具体。

(三)打通五感,图文转换的写景散文训练

写景抒情散文训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好的观察,才会有生动的文字表达。写景文字之下潜藏着写作者观察的先后顺序、思维逻辑及情感变化。300 字微写景和微抒情,离不开视觉观察、五官联觉及比拟万象的方法。

写景散文的呈现离不开写作者视觉中整体与局部、高低远近以及静态与动态的观察。这是观察的第一层,观察景物呈现的空间逻辑。观察第二层,学生调动自己视听嗅味触的五官感受,身临其境,通过文字构建所观察的画面感。观察第三层,比拟万象,学生以拟物的方式感知被观察的景物,感知万千物象世界。

此三类观察在写景散文《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家园落日》中均有体现。以课例《家园落日》为例,文中描绘了倚车贪看落日的动态美景,落日美景的描绘结合了落日与周围环境的位置关系变化、人类活动等。

写景散文训练教学可以由课内落日写景散文学习延伸为写作训练活动课。每一个写作者都有属于自己所见的落日。落日微写景散文训练时,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拍摄一张自己所见的落日照片。学生提供的落日照片有校园宿舍落日图、俯瞰村落落日图、大海落日图等。基于照片的观察,学生要结合自己拍摄照片时的所见、所听、所闻、所嗅、所触来进行遣词造句。基于此,微写作的课堂教学集中于各类落日微写作的分享。大家在分享之际,会收获不同文字与画面的美感。学生微写作作品主要有写景的《校园落日》《云海落日》《城乡落日》以及科幻类的《人类的落日》等。

基于打开五官感知,图文转换的写作训练,学生微作文的素材及观察感受真实,语言文字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而有画面感。

(四)转换叙事视角,改写微小说的故事

微小说是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较少接触的一类。常规的语文教学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及人物特点。由阅读课转向写作训练的切入点为叙事视角。转变“我”的叙事视角,学生可以改写或续写这个故事。

微小说《永远的蝴蝶》是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好素材。《永远的蝴蝶》以“我”的视角讲述了雨天樱子过马路寄信发生车祸的故事。当叙事视角不再是“我”,那么故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围绕故事,提出了十多种视角,如樱子视角、肇事司机视角、路人视角、雨的视角、邮筒的视角……学生基于自己不同视角的解读,丰富了故事内容,在写作训练中丰富了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

当学生转换了讲述故事的叙事视角,故事因学生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个性化的解读。学生在故事改写和续写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也给故事添加了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温度。

三、结语

中职语文感受性的微写作是基于学生写作内容如何生动具体而提出的写作类别。它要求书写的文字要凝练,书写的内容要生动具体,且有引人共鸣的画面感。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通过感受性文字,生动细致地表达自己所观察的美景、所感知的深刻感受及所酝酿的深厚情感。微记叙、微写景、微抒情及微小说改写的写作训练是感受性写作训练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写作文体训练培养了学生不同的写作能力。微记叙的感受性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脱离流水账式的写作模式。它的写作更侧重于让学生记叙一件小事中动人的细节,或一个人物个性化语言及动作之下的典型性格特点。微写景的感受性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脱离僵硬的文字表达。学生会留心观察外界景色的位置关系,并打开自己的五官感知。写作中逐渐形成“我以我手写我心”的文字内容。微小说的感受性写作训练重在启迪开发多元化的解读思维。学生在改写与续写之中感知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无限可能性。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感受性微写作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学生在打开五官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了独特观察视野、丰富而有变化的情感,以及有深度的思考和思维变化。

猜你喜欢
感受性写景落日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一道初中数学情景题的剖析与探究
大漠落日
落日
感受性问题的生物学解释途径
落日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