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匠精神传承视野下高职师范生培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3-03-13 13:22史晶陈秀香牛晓月
百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

史晶 陈秀香 牛晓月

摘 要:当前社会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培育职业院校高职师范生责任重大,但目前山东高职师范教育在传承齐鲁工匠精神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目标不明确,方法、路径少,部分高职师范生心浮气躁,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亟须通过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目标、主体、环境、传播等方面涵养高职师范生的匠心、匠技、匠德,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我国学前教育高效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齐鲁工匠精神;高职师范生;培育路径

一、理论逻辑:齐鲁工匠精神的深厚内涵与高职师范生

培育的多元契合

齐鲁工匠精神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带有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历史烙印,《考工记》中记载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它包含着齐鲁劳动人民求新务实、精益求精、知中有行的精神品格和工作态度。简言之,齐鲁工匠精神是在技艺修炼过程中操作层面的积累,同时也符合道技合一、内化于心的自我要求,更是依托产业、行业而形成的行为准则。齐鲁工匠精神作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具有很大的表意空间,它不再局限于技艺领域,传承至今已运用在更多的产业行业领域。齐鲁工匠精神关乎高职师范生的专业化成长。齐鲁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核心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个层面是“匠心”的职业态度。从业者要热爱本职工作、尊重职业,以实际行动投入事业,有推动事业发展的事业心;要有心无旁骛、持之以恒、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恒心;有主动作为、尽力而为、胜不骄、败不馁、从容淡定的平常心;有“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不断追求进步的坚韧之心。

第二个层面是“匠技”的职业技能。从业者要专注于职业某项技术、技能的研究,反复进行锻炼,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并将技能内化于心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并且要执着于技术持续进步,不断创新技术。我们把这种“技巧”和“技能”称为“匠技”。

第三个层面是“匠德”的职业理想。从业者要把自身从事的职业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看待岗位技术的精进,把创新、引领、争创一流植根于内心、融入骨子里、内化为行动自觉,我们称之为“匠德”。

理论逻辑层面上,高职师范生培养和齐鲁工匠精神培育之间存在精神价值诉求相通、职业标准规则暗合、培养方式重合的多元契合。

二、基于齐鲁工匠精神培育高职师范生职业能力的

时代价值

(一)国家维度: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促进齐鲁工匠精神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有效传承

将齐鲁工匠精神定义为时代价值,与当前我国紧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时代诉求相呼应。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培育高职师范生的齐鲁工匠精神,促使未来学前教育事业师资力量承担起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培养高职师范生成为具备齐鲁工匠之魂的复合型现代幼教人才,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二)学校维度:以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高度

齐鲁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只有追求卓越,才能做出真正优秀的作品。高职院校作为实施师范生職前教育的阵地,要在师范生的人才目标体系中灌注齐鲁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以价值取向涵养学生,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培养职业品德。这有益于推动受教育者德技并修,强化职业教育匠人精神培育。高职院校以齐鲁工匠精神涵养高职师范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从而赢得社会尊重。

(三)个人维度:促进高职师范生个体全面发展

齐鲁工匠精神尊重劳动,认为劳动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有益于塑造受教育者的人本精神,进而使受教育者更加深入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提高职业认同感、骄傲感和使命感。幼儿教师是一项高情绪劳动的职业,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齐鲁工匠精神所包含的素养品格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期盼不谋而合,高职师范生便有了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定位。齐鲁工匠精神的引领,可以激发学前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不断提升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齐鲁工匠精神在高职师范生培养中的现实问题

(一)人才培养缺乏对齐鲁工匠精神的系统设计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中鲜有对齐鲁工匠精神培养的系统设计,暴露出规划观念淡薄、目标不够长远、对影响因素缺乏综合考量等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在齐鲁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往往出现对齐鲁工匠精神的内容呈现不足、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密切、氛围营造不浓厚等问题。以高职师范生为例,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学校课程内容缺乏对齐鲁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系统的设计,进而在人才培养中缺乏相关内容,不利于培养高职师范生知行合一的理念,也不利于齐鲁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特别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齐鲁工匠精神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内容上都缺少目标引领和标准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不能很好地将齐鲁工匠精神融入教学。

(二)师资队伍在培育齐鲁工匠精神时的主体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学识、技艺、涵养不够,不仅缺乏精神思维,而且缺乏操作方面的实践技能。多数教师对自身在齐鲁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的重要职责缺乏明确认知,主体自觉意识和专业能力明显不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导致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不明显。

(三)高职师范生对齐鲁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不强

对各年级齐鲁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及认同情况进行平均值分析,笔者发现在师资队伍培育齐鲁工匠精神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能力不足的前提下,教师很难在学习过程中给予高职师范生有效的知识滋养和技能指导,高职师范生自身对齐鲁工匠精神的认知处于零散的状态,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导致他们修养自我、锤炼自我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都不足。另外,学校缺乏顶层的系统规划,高职师范生无法受到齐鲁工匠精神多方面、深层次的熏陶与磨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师范生对齐鲁工匠精神的自我激励、自我认同。

(四)齐鲁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的融合度不高

分析“齐鲁工匠精神与课程成绩加分点融合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在实践类课程中更注重完成度和熟练度,而对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视程度较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缺乏创新,专业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对高职师范生干一行爱一行、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齐鲁工匠精神的价值塑造。现实情况是教师缺少足够的耐心、定力和毅力,学校没有充足的实训场地、实训器材、实训耗材供高职师范生反复练习,在专业教师只懂理论不懂技术的情况下,内外原因都导致学生很难把心稳下来,把学到的理念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针对性的研究、反复的锻炼提升专业技能。

四、高职师范生齐鲁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目标层面:系统设计齐鲁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打造“齐鲁工匠精神筑梦”品牌

高职院校必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担起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将培育、弘扬齐鲁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依托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打造齐鲁工匠精神品牌,要认识到齐鲁工匠精神的塑造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陶冶。培养齐鲁工匠精神,一定要重视匠人育人工作,剖析学前教育市场发展特性与需求,从而共同推进学前教育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融合幼儿园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方案、行为规范,打造有益于齐鲁工匠精神培养的新学校环境,培育更多弘扬齐鲁工匠精神的匠人。高职院校要制定更加符合学院实际的发展目标,把齐鲁工匠精神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写进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此为主线,以培育齐鲁工匠精神为目标,营造工匠校园育人模式,确保“齐鲁工匠精神筑梦”品牌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构建并开放校园师生宣传策划互动平台,在校内举办比赛、应聘求职活动、职业技能大赛等,将校园内各项活动与齐鲁工匠精神深度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主体层面:锻造齐鲁工匠精神的育人主体,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展机制

高职院校结合办学定位、就业岗位需求和专业的特点,从系统、全局、长远的角度,统筹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将齐鲁工匠精神融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齐鲁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幼儿园、托育机构等企业顶岗,系统接受实践锻炼,通过角色转换,让教师切身感受企业的齐鲁工匠文化,提升教师岗位技能,打造一支具有匠心、拥有匠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齐鲁工匠精神强调技能和人文素养的结合,职业教育应该以技能为基础,让高职师范生具备扎实技能的同时又有广泛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地,要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主导、高职师范生自主、幼儿机构参与的发展框架,搭建齐鲁工匠精神培育平台,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为培养具有齐鲁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基赋能。

(三)培育环境层面:发挥双师型育人力量,在校企实践中强匠技铸匠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双师型育人力量,改变原有的“教-学”二元分化的文化培育模式,让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传承,并通过传承者主动的文化表达完成创新与发展。高职院校教师要自觉把齐鲁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齐鲁工匠精神淬炼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努力做“匠心教师”。在教学层面,教师要善于把齐鲁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以身作则,要善于学习研究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为学生做示范当表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齐鲁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主动接受齐鲁工匠精神的熏陶,提升齐鲁工匠精神的认同感,把齐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理想植入内心深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齐鲁工匠精神的追随者、践行者。学校也要进一步扩宽其传承与发展的渠道路径,发挥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功能,在校企实践中强匠技铸匠魂。

(四)文化傳播层面:将齐鲁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增强认同感,育匠心塑匠魂

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顺应新时代的诉求,增强文化自信,把齐鲁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校园环境规划中融入齐鲁工匠精神。开展以齐鲁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结合校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史馆、大屏幕、板报、橱窗、雕塑、路牌、楼宇、教室、宿舍、走廊等,建设具有齐鲁工匠精神的文化展示,形成具有特色的齐鲁工匠精神文化标识的视觉识别系统,让学生在齐鲁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完善自我,涵养文化底蕴。二是榜样引领,教师分享榜样事迹,传递榜样的力量。选择各个历史时期的齐鲁工匠,用他们技术上的独具匠心、蕴含的鲜活的价值追求、优秀的工匠品质以及创新精神的力量引领学生不断完善齐鲁工匠精神的品格操守;选择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和争当大国工匠的内在动力,主动投身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之中,自主建构齐鲁工匠精神的内在维度。三是培育富有齐鲁工匠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注重将齐鲁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举办劳模讲座、匠人故事、产品设计、专业技能表演、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和动手实践中增强对齐鲁工匠精神的文化认同。四是搭建平台,选优培优。校园文化多点布局,环环相扣,不仅能够增强对学生“匠心”“匠魂”的培育,而且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加了校园文化的厚重感。

五、结 语

齐鲁工匠精神培育之路任重道远,高职院校作为实施师范生职前教育的阵地,要在师范生的人才目标体系中灌注齐鲁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以价值取向涵养学生,长远规划、目标定位清晰,提升学生对齐鲁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在高职师范生实践中强匠技铸匠魂,搭建齐鲁工匠培育平台,创建富有齐鲁工匠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一批具备齐鲁工匠精神“匠心”“匠技”“匠德”,学识、技艺、涵养深厚的齐鲁工匠、大国工匠。

(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烟草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本文为滨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齐鲁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X053)

参考文献

[1] 郑孝全.高职院校弘扬“齐鲁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探索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9(9):271-272.

[2] 尹秋花.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6):38-41.

[3] 王瑞.齐鲁工匠精神的内涵、培育困境与培育路径[J].山东工会论坛,2022(1):71-75.

[4] 李树俊.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人才培育模式探索[J].实践改革探索,2022(2):220-221.

[5] 孙玉峰,张善平.自动化类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3):23-24,27.

[6] 李宏伟,别应龙.齐鲁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54-59,69.

[7] 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1):66-70.

[8] 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5):92-97.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
校本文化资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及培育路径调查研究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培育路径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及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