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自信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评《制度自信旨归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研究》

2023-03-17 12:53龙丽波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制度

书名:《制度自信旨归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张妍妍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7-7013-0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定价:49元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认同、践行与尊重是高等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之一。法律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法律知识与案例的讲解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坚定学生制度自信。

由张妍妍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制度自信旨归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研究》一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制度自信的专著,该书围绕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分别从大学生“医、食、出行”、知识产权、合同法、感情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行为底线等五个方面出发,选取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通过法律知识讲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优越性,培养高校大学生制度自信。此外,作者在阐述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侧重大学校园生活中法律纠纷多发领域,使学生明确法律制度根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

书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法治教育可以在推动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遵法的同时,坚定大学生制度自信。笔者结合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制度自信融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研究”(21CKS050)、“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项目经费支持的研究成果认为,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接触多元化信息资讯提供了便利,而对外交流程度的提升也使得国外思想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入我国,高校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法治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生活等不同领域享有的法律权利与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帮助学生深刻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坚定学生制度自信的同时,帮助高校大学生自觉抵制外来思想文化侵蚀,提升学生的思政觉悟。结合书中选取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法律纠纷案例可以得出,制度自信视角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转变大学生法治教育观念,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日常化。相较于传统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制度自信视角下,高校应转变传统法治教育过程中以法律知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思路,在具体组织法治教育课程过程中,从法律知识教育出发,选择贴近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案例,在满足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度。在具体法治教育教学环节安排上围绕学生日常可以接触到的法律问题,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我国法律性质,明确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性与公正性。以河北工业大学大四年级法治教育工作为例,考虑到大四年级学生主要面临升学就业问题,在法治教育内容安排上主要以《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条款作为教育内容,全面讲解大学生面试、择业、就业、合同签订、试用期转正、劳动薪酬、劳动仲裁等问题,在讲授法律条文过程中明确我国《劳动合同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文件,同时引入真实案例作为参考,在阐述法律阶级性的同时,明确我国法律旨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培养高校大学生制度自信。

其次,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推动高校法德兼修的实现。制度自信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应仅停留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层面,还应在认同与尊重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内心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维护心理与践行,继而坚定学生制度自信。因此,高校既需要关注现有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也要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使学生明确自身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可为”与“不可为”,同时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借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深化学生对我国立法原则的认识与理解,继而培养高校学生制度自信。

综上所述,制度自信视角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对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有益尝试,以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法律学习需求,也可以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明确其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立场,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具体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制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