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互联网时代交往普遍化与真正共同体的发展
——评《共同体、未来社会与美好生活》

2023-03-17 12:53王莹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渠道社交

书名:《共同体、未来社会与美好生活》

作者:刘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0103-7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88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衍生出多样化的社交方式。现如今,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社交,以此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这种社交方式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反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变得越来越常态化。为了进一步促进网络社交方式的发展,让人们逐渐适应这种新型社交方式,有关部门需要对年轻群体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其正确通过社交平台,从网络渠道与他人进行交往,继而使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层面上达到促进他人友好交流的目标,真正实现社会共同体的发展目标。

由刘梅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共同体、未来社会与美好生活》一书,主要讲述了马克思提出的一些观点,并论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认同的相关理论内容有哪些。书中以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解决途径,并多次强调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性。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不再仅限于面对面交流方式,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电子设备用来维系彼此之间的感情。比起其他人而言,年轻人似乎更喜欢这种虚拟的社交方式,这样的的交往方式似乎更具神秘感,也更容易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满足自己向他人的倾诉欲望。在互联网环境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这种社交方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虽然这种虚拟交流方式为人所喜爱,但与此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毕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总是存在差距。通过网络环境中认识的人,人们对他们的了解方式仅限于网络,通过对方与自己的沟通交流过程,来为对方树立一个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网络渠道来进行互相交往的好友之间,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有滤镜加持,一方面是因为对方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你,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他人所形成的印象中,有一部分成分来自于自己的现象力。所以说,仅仅通过网络渠道来完成互联网交往过程,会降低整个交流过程的真实性,容易造成对方过分夸大他人身上优点的现象,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两人之间展开后期交往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当以往仅仅通过网络渠道来完成双方交往过程的两人,将交往方式从网络渠道转移到线下方式时,两人在真实世界相处时,会认为对方并非是自己通过网络渠道所了解的那个人,这并不利于互联网时代网络渠道交往方式的普及化。

为有效提升当下网络环境的被利用率,促使更多的人正确使用这种线上交流模式。有关部门以及高校组织机构需要对人们进行时适当的引导,促使人们能够正确使用网络社交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为了促使这种社交方式逐渐在社会中所普及,有关部门需要适当通过宣传平台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引导,让人们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尽量以真实的面貌以及性格来与他人进行沟通,提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真实感,减少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形象与自己在现实世界形象的差距。除了无差别对所有人群进行思想引导之外,高校需要格外在思政授课过程中增加这部分内容,结合该书中所提及的相关观念,引导学生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尽量以自己真实的一面与他人进行网络社交,继而避免当双方更改交往方式时,因为形象偏差过大,导致对方产生心理落差感。除了使自己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形象更加真实之外,人们在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社交时,应尽量减少形象的包装成分,在不影响自己个人信息安全性的条件下,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部分真实信息,比如说:姓名以及自己所在地等,继而使自己的社交名片变得更加真实可靠,有效提升人们对网友个人形象的认可度以及信任度,以此来提高网络社交这种交往方式的受欢迎程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人们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社交,网络环境需要不断地纳入新元素,提高人们对网络渠道信息的关注度,增加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数量,继而为人们的社交提供原始资源。人们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社交,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更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来互相交换信息,继而实现信息互通有无的目标,丰富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在网络时代下,人们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各地区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同时也能提高人们对其他地区风俗习惯以及人文地理等信息的了解程度,继而促使各地区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成为发展共同体。

猜你喜欢
共同体渠道社交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爱的共同体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社交距离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