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3-03-17 02:12李金虎顾芳陈效曦孙英群宋云川贺金良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5期
关键词:颈源头痛内皮

李金虎 顾芳 陈效曦 孙英群 宋云川 贺金良

颈源性头痛指的是因颈部、颈椎软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改变造成的一种头颈部综合征,患者常可出现单侧、慢性头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影响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1-2]。颈源性头痛的概念最早于1983 年被提出,相关研究及诊疗史迄今已有一百多年,虽然近年来相关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仍处于持续完善阶段。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按摩、神经干阻滞等,但是,单一使用某种疗法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疗效,故继续探讨科学、有效的颈源性头痛联合治疗方式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3]。盐酸替扎尼定属于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常用药,能够发挥良好的镇痛及消炎效果,可帮助缓解患者疼痛,但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4]。相关研究指出,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能够对患者头颈部血液供给进行改善,并抑制其交感神经兴奋,对于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有积极作用[5-6]。为进一步探讨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治疗方式,提高其效果,本研究尝试通过盐酸替扎尼定联合脉冲射频的方式治疗颈源性头痛,并将其临床效果与单一盐酸替扎尼定治疗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就诊于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0 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纳入标准:诊断为颈源性头痛,临床诊断与文献[7]《颈源性疼痛诊疗学》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并经X 线及头颅MRI 检查等确认。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造血功能障碍;并发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或患精神性疾病;无法遵医嘱用药;并发骨肿瘤、颈椎椎体骨折及结核;处于妊娠阶段或哺乳阶段的女性;对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无法全程配合本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0)、试验组(n=40)。本研究经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采用盐酸替扎尼定(生产厂家: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788,规格:4 mg/片)治疗,2 次/d,2 mg/次,口服,持续用药1 个月。

1.2.2 试验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具体做法:通过X 线C 型臂定位,针对患者C3~C4关节面实施治疗,穿刺点取患者患侧乳突尖下端1~2 cm 处,予以患者局部麻醉。选择患者人体矢状面10°~20°位置,使用北京北琪生产的R-2000B 型射频仪,以带芯射频穿刺针(型号:10 cm)经皮向患者椎旁小关节开展穿刺操作,完成穿刺操作后将针芯拔出。针对电极进行规范化连接,同时开展电阻测试工作,保证运动及感觉测试结果无异常后,着手进行调节操作。科学选择脉冲射频档,将温度分别调整至42、45 ℃,持续时间均调整为3 min,完成治疗后通过创可贴进行外敷,给予局部压迫。治疗频率:每3 天1 次,持续治疗1 个月。两组患者均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疗效。参考王向鹏等[8]研究,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科学评估。显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彻底消失,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无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无改善,头痛发作次数无减少甚至增加,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关节活动度。治疗前、随访3 个月使用关节活动度测量(range of motion,ROM)测量患者颈椎情况[9],自拟评分法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分,评分1~4 分,1 分表示颈椎能够正常活动(正常评估标准:前屈坐位两臂交点,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外耳道与鼻尖联机0°~45°,后伸坐位两臂交点,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外耳道与鼻尖联机0°~45°,左旋右旋坐位头顶后方,固定臂头顶中心矢状面,移动臂鼻梁与枕骨结节联机0°~70°,左右侧屈坐位C7棘突,固定臂C7与L5棘突联机,移动臂枕歪粗隆与后头部中线一致0°~50°),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及活动;2 分意味着颈椎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3 分意味着存在明显颈椎活动受限,给其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4 分表示基本丧失颈椎活动能力。ROM 评分越高提示关节活动度越差。(3)疼痛症状。治疗前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评分0~10 分,0 分提示完全无痛,10 分提示剧痛难以忍受,评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4)睡眠质量。治疗前后,分别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实施睡眠质量评估。量表涵盖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共7 项内容,各项评分0~3 分,量表总分21 分,评分越高意味着睡眠质量越差[10]。(5)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清晨时段空腹状态静脉血3 mL,予以3 500 r/min 离心处理5 min,取其上清液,采用间接比色法对其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进行检测,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其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实施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5.0 开展统计学分析,例数(%)、()分别用以描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前者使用χ2检验数据对比差异,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后者通过配对t、独立样本t分别检验组内、组间比较差异,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关节活动情况、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ROM 评分、VAS 评分、PSQI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OM 评分、VAS 评分、PSQI 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较参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ROM评分、VAS评分、PSQI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ROM评分、VAS评分、PSQI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2.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NO 及ET 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治疗前,两组治疗后NO 水平均明显提高,ET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NO 高于参照组,ET 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变化比较()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发病率高,且在发病上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点,患者多伴有明显头痛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1-12]。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大部分认为其病发与局部无菌性炎症、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13-14]。有研究认为,头部韧带及筋膜、肌肉等炎症可对其肌肉组织造成损伤,并刺激血管收缩,导致颈椎应力平衡被破坏,引起小关节及椎体间错位,进而诱发颈源性头痛[15]。研究发现,颈源性头痛仅依靠某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通过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有助于改善效果[16]。

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ROM 评分、VAS 评分、PSQI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许开波等[17]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这说明,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确实能够在改善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方面发挥明显优势,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推测原因为,盐酸替扎尼定属于临床常用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之一,能够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减轻骨骼肌张力,并缓解患者肌肉紧张度,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等均有积极作用,疼痛及不良情绪的改善本身有助于患者入眠;同时,盐酸替扎尼定具备良好的镇痛作用及消炎作用,可有效减轻颈源性头痛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患者痛苦,使其睡眠质量得以提高[18]。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过程中,射频仪可发出脉冲式电流,对患者神经组织产生作用,使其局部出现微热量,进而影响患者神经突触及细胞因子活性,实现对其神经功能的有效调节。通过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调节的方式,能够促进患者神经支配区域血管紧张度下降,对其脑血流量进行有效改善,从而改善患者头颈部血液供给情况及供氧情况,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其睡眠质量得以改善。同时,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通过降低患者血管紧张度,对其头颈部供血进行改善,能够减少炎性介质释放,达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肩颈部活动能力的目的。还有研究指出,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不但能够减轻因炎症刺激导致的疼痛,而且能够对轴突髓鞘的分离干扰进行诱导,对患者神经通路转导进行阻滞,发挥良好的镇痛功效[19-20]。有研究指出,血管内皮功能水平与头痛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头痛患者多伴有ET 水平升高、NO 水平降低[21]。ET 水平过高,NO 水平过低均可能造成患者脑部血管收缩,影响其神经组织正常供血出,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扩散性抑制样去极化,诱发头痛。故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过程中,观察ET 及NO 变化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O 高于参照组,ET 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药物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推测原因为,盐酸替扎尼定本身能够发挥一定的消炎及镇痛功效,而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能够通过脉冲式电流刺激患者目标神经组织,并依靠高电磁场形成局部微热量,抑制患者炎症,达到抗氧化的目的,有助于减轻患者受损颈椎及邻近组织炎症,避免因氧化应激反应引起严重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对患者ET 分泌进行有效抑制,促进NO 大量分泌。

综上,颈源性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能够大幅提高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并促进患者血管内皮水平、关节活动度及睡眠质量的改善,应用效果良好。但是,本次研究样本量仍相对较小,无法排除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且未对患者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未能证实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应尽量扩大研究样本量,同时将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纳入研究观察内容,进一步证实该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颈源头痛内皮
头痛应该灸哪里?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