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颜体楷书的一点体会

2023-03-18 14:26林长利山东烟台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2期
关键词:颜体平正颜真卿

◆林长利(山东 烟台)

我入手写颜真卿,虽说当时已经把“鲁公”拜为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到底“神”在何处,那理解真的是一塌糊涂,只知“鲁公书厚重大气篆籀用笔,极具盛唐气势”之类。还清晰得记得在刚入手的《家庙碑》被朋友看后说了句“颜体这也不好看啊”之后,我居然很无力地不知道如何辩解。由于年轻气盛,从此,我开始了对书法刨根问底,此后的生活似乎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发现首先改变的是我的书法审美。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首先,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有时候是小众的,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不同,每个人心中的“美”的标准也不同,有人喜欢杨玉环,有人偏爱赵飞燕,正所谓“环肥燕瘦”各有所爱。其次,因为书法不同于绘画,一幅画的好坏普通人都可以评判,书法你若想真的看懂,则需要文学和书法的功底。要不然颜鲁公若真的写得那么“难看”还能流传1300多年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学颜体已过三寒食,通过此三载的深入,我对书法之事有了新的认识:书法是跟毛笔谈的一场有言无声、黑白视角、矛盾频发的恋爱,最终修成正果靠的是追求古人的超人技法和满心的“爱意”。无疑,选择你的“恋爱对象”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选择属于适合自己的经典法帖来作为一辈子用功的对象,这将直接决定将来所能达到的高度,《书谱》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恋爱的两个人最怕的是什么?是太平静,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就可能走到了尽头。书法依然,或更胜之。从毛笔接触纸的一瞬间,就产生了矛盾:毛笔行走时与纸摩擦的矛盾,结体上下左右之间的大小、欹正等的矛盾,章法疏密的矛盾……矛盾无处不有,解决得越好在书法的独木桥上就走得越快越稳。

德泽子民 书法 林长利

而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体无疑是颜体,尤其是《颜家庙碑》和《麻姑仙坛记碑》。我深知颜书极老辣,想要写得好是非常难的,归根结底这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颜真卿创造了楷书的新典范。总的来说,颜书结体特征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满、平、稳、宽。满,是看上去圆满,内含筋骨。在平时临习时最好不要把格子顶得太满,因为颜体多为写碑,颜真卿的出发点不是把字写漂亮,不是在书斋中完成书法审美感悟的,他在现实生活中阅碑无数,看到了笔画粗细的不均匀而导致的风化漫漶,于是他从实用角度出发,更倾向于把字写实、写厚。平,是结构平正,长短合度。特别是《麻姑仙坛记碑》《元结碑》《颜家庙碑》等,少有欹侧,横画较平,与同时代其他书家相比,此点尤为突出。所以他的楷书,看上去质朴、雍容,甚至笨拙。但仔细看线条和结体时,他的这种平,并不是普通平正的平,而是由平正到险绝最后又回归平正的平。这与他的人格有关,他不愿意以太多的“侧面照”来显示伶人般的风流,更愿意以“正面照”来突出正襟危坐的将军般的威武。稳,是指重心稳。颜楷的结构,很少有追求险绝的,因而少数几个结构险绝的字,就显得很有变化,意味深长。宽,即宽博。他不是一味的横向的宽,而是横向笔画之间的疏朗、纵向笔画之间的环抱,这里没有欧阳询的森严,而是颜真卿独有的宽博的大气象。

颜真卿创造了新的楷书笔法,就是所谓篆籀笔法。浅层次讲,就是中锋行笔。深层次说,即范仲淹有“曼卿之笔,颜筋柳骨”,陆游有“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将颜柳二人的风格形象地表达了出来。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提出了“屋漏痕”的笔法。米芾在评论中称颜真卿《争座位帖》有“篆籀气”。这三种提法,基本上道出了颜真卿笔法的内在特征。

在具体临颜体的时候,想写出“篆籀气”,我个人的经验是要深入体会一个动作— “立”,也就是毛笔的立,但不是表面的立,而是笔锋的立,要“裹锋”。如果笔毛是扁的那就怎么都写不出篆籀气,永远像是刷出来的,即使铺锋也很难做到,因为毛笔笔毛的形状对线条线型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毕竟笔毛才是直接作用在纸上的部位。并且,如果裹锋前进的话,哪怕书家手上不用力也能找到摩擦,只要摩擦的力度够了,线质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算下来我临习颜体已经有五年多了,这五年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写颜体,同时也临习一些魏碑,想通过两者的结合,写出一条自己的路。未来的书法路上,我定当继续奔跑,不断学习,坚持努力,写出自己一片天地。

诗经·邶风 书法 林长利

毛泽东诗一首 书法 林长利

辛弃疾词三首 书法 林长利

梁启超家书 书法 林长利

宁静致远 书法 林长利

猜你喜欢
颜体平正颜真卿
小小书法家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三百年来颜体第一人
小小书法家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笔道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