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正

  • 智永真书千字文写法分析(九)
    无不在结构上贯穿平正、匀称、连贯、变化等共性规律,正如唐代欧阳询所言:“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宋代姜夔亦云:“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智永继承家法,其真书《千字文》字形结构丰富,结体以方圆为主,上承晋人用法之潇洒自如,下启唐人用法之端整严谨。1.独体字独体字是笔画简单独立成字或有较多笔画但不能拆开的字,外部形状决定了独体字的结构特点。智

    老年教育 2023年9期2023-10-14

  • 论构图
    一、不完整。稳妥平正是构图总的要求,但又不可“四平八稳”或“平平无奇”,要求“平中寓奇”或“纳险绝于平正”。把“平”与“奇”、“险绝”与“平正”结合起来,使构图在格调上“平正”而不“平板”、“险绝”而不“失理”,从而巧妙地运用矛盾统一法则。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这段话既指出了平正与险绝的矛盾统一关系,也指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平正。在实践中,如果违反了这一法则,便会走入极端。但一味平正,却也“索然

    老年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3

  • 夜过神女峰(五首)
    个比喻心情才复归平正天 象满天的星星布置在夜晚的天穹那么多的人,在天上举着火把寻找通往黎明的路径樱 花你是害羞还是害怕你是红艳还是惨白你是爱还是拒斥每当经过你的窗下我是找一个借口留下还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轻松走过回乡的路回乡的路总是弯来绕去而故乡,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小孩总是在路的转角处,东躲西藏回乡的路,是一个变量有时长有时短恰似你回乡时的心情回乡的路,走一次怕一次因为最担心踩痛曾经的某一个脚印走在回乡的路上总让人要不停地张望总希望在这陌生的路上见到你想要遇

    星星·散文诗 2022年19期2022-12-21

  • 字如其人 字正人美
    结果。书写中力求平正平正中追求险峻,做到心无挂碍的写字,达到出乎自然,随心所欲的境界,同时还能在快中求稳,体现自己的写字特色,展示自己的无限魅力。关键词:习惯;平正;求稳“见字如见人,字如其人”由此可知书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惜的是很多人知道这一点,但对于写字并不是很重视。如果自己是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有一手好字,这是最基本的。因为我们对于学生具有示范性,可我参加工作以来,除了应付学校的练字要求,自己从没有主动练过字,基本如此,我写出来的字并不丑,这还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5期2022-07-07

  • 一路沿溪花复水
    “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得平正,务追险绝。既得险绝,复归平正。”学习书法快四十年,自觉平正已得而险绝难求,更遑论复归平正了。年轻时学书功夫用在了小楷上,于钟繇二王一路颇多涉猎,数年后却又喜欢上了王宠,其后两年又偏爱上了元人倪瓒。我学倪瓒求其逸笔草草、点线之放浪,不求其形似,有其一二处得之即可,还以方正示人。当代是二王的时代,二王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在今时似乎更加明显,而行书创作更是以习二王为正途,国展数十年,二王之流行让书法人趋之若鹜,其大树之荫笼罩很少有人

    现代艺术 2022年7期2022-07-07

  • 夜过神女峰(外五首)
    个比喻心情才复归平正天象满天的星星布置在夜晚的天穹那么多的人,在天上举着火把寻找通往黎明的路径樱花你是害羞还是害怕你是红艳还是惨白你是爱还是拒斥每当经过你的窗下我是找一个借口留下还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轻松走过回乡的路回乡的路总是弯来绕去而故乡,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小孩总是在路的转角处,东躲西藏回乡的路,是一个变量有时长有时短恰似你回乡时的心情回乡的路,走一次怕一次因为最担心踩痛曾经的某一个脚印走在回乡的路上总让人不停地张望总希望在这陌生的路上见到你想要遇见的一

    剑南文学 2022年3期2022-06-16

  • 夜过神女峰(五首)
    个比喻心情才复归平正天 象满天的星星布置在夜晚的天穹那么多的人,在天上举着火把寻找通往黎明的路径樱 花你是害羞还是害怕你是红艳还是惨白你是爱还是拒斥每当经过你的窗下我是找一个借口留下还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轻松走过回乡的路回乡的路总是弯来绕去而故乡,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小孩总是在路的转角处,东躲西藏回乡的路,是一个变量有时长有时短恰似你回乡时的心情回乡的路,走一次怕一次因为最担心踩痛曾经的某一个脚印走在回乡的路上总让人要不停地张望总希望在这陌生的路上见到你想要遇

    星星·诗歌原创 2022年7期2022-05-30

  • 论印五则
    或可祛一俗。 论平正 涉印事者,多有好知者,以平正易,以诡谲难,实此为盲道,殊不知,平正为大道,大道谓大法,净修可得正果;诡谲为小道,多妖法,易堕魔域。清末时扬州吴熙载同赵之谦谈艺有语“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大道为简,诡谲或易,平正难。 论文人印 印史之变,以纸为岭。纸之先以封泥为介质,纸后以印泥为载舟。封泥印时,印之制作,或铸或凿,其章法布局,随文而就,或天龙神象,或盘转曼妙,或飞飞沙走石,或春风润物,皆生于方寸间;纸之造物,文人书画萌魏晋南

    中国书画 2022年2期2022-05-03

  • 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个案浅析
    画略弯,结体方稳平正。同时期的《孟法师碑》相较于《伊阙佛龛碑》则弱化了转折处的锋芒,方中带圆,将锋匿于笔画之中。到了风格形成的晚期,褚遂良取法右军,吸收晋代楷书的精髓,写下了无数学书者在学习楷书时必临之帖——《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中的褚遂良相较于《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中的褚遂良,更擅长变化,笔触细腻,整本法帖中侧并用,方中带圆转,圆中亦有方折,字形结体更加的大胆,融入飘逸的晋楷气息,线条纤劲,字态典雅,端庄遒美,有一种强烈的文人书卷气。一、时

    江苏教育 2022年29期2022-04-28

  • 就阿庐书小记
    书谱有云:“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全昌器识君子,笔法精能,墨痕醇厚,足谓平正。若广以道闻,博涉书史,益交善类,使池水尽墨,苍林遍染,则险绝可期也。至若苦诣孤心,持修简淡,终使郁积散破,挥提点染,皆能化合穷神,纵横如意,则岂复书学,更为吾羽社中人追慕道德文章之极则。至境可求乎?得释余辈之妄想,以一艺而累君全身耳!■钟全昌 张祜诗 53×235cm 纸本钟全昌 辛弃疾词 180×45cm×3 纸本钟全昌 王安石诗 180×45cm 纸本 2

    中华书画家 2022年4期2022-04-21

  • 小学篆刻教学中汉印临创的教学实践
    要当择善而从。其平正者、质朴者、有巧思者可学,板滞者、乖缪者、过纤巧者不可学。”因此,笔者认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学古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此时,教师应该仔细斟酌,筛选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印章作品,让汉印的学习能够有法可循。总体来说,汉印的整体风格是平正匀称、浑厚肃穆、质朴简洁。但也有例外,如急就章。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法如此,篆刻亦不例外。笔者在篆刻教学实践中,寻找印章中的“平正”和“险绝”

    江苏教育 2022年13期2022-03-07

  • 老子“复归于朴”与书法“复归平正”的关系思辨
    键词:复归于朴;平正;虚静;超然物外以“道”作为核心的道家文化逐渐成为人生意义中的精神向往。道家文化主要依托于自然、社会、人生三个方面,将三个方面融会贯通并赋予其自我境界。道家的文化精神渗入书法文化传承的素养中,尤其是在历代书家的书论中,道家文化精神的影响十分深刻。一、老子“复归于朴”思想(一)守静致虚,复归于无道家哲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间,将“道”和形而上学相结合,并且创造了万物之宗—“道”。这个核心概念贯穿在天、地、人中,不仅孕育着宇宙本质的终极追

    书画世界 2022年1期2022-02-24

  • 关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说的照着讲与接着讲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段话写出了练习书法必经的三个阶段,也是三层境界。第一层即“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分布”大致相当于现在所讲的“间架结构”,也就是笔画的安排、字形的设计。孙过庭说,练字者一开始都喜欢把字写得“平正”,就是横平竖直、端端正正,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美,最为简单直接地满足了人们对对称和平衡的天然期待。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人拿四大家的楷书、米南宫的行书和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08-05

  •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十三)
    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118],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119]。”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120]。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121]。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122],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

    老年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2

  • 图说小楷技法(二十三)
    。初学小楷,当以平正为尚。所谓平正,指法度严谨、体势端正之书,其特点是重心平稳,体势匀称协调,富有理性的节制。唐人写经、赵孟《汲黯传》、文征明小楷等,一画有一画之步伐,一字有一字之部位,结字匀称,规矩法度森严,都是我们学习的范本。平正是就其体势而言,横平竖直也是指其势。如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栅栏,平直而无曲致,板滞而不萧散,势必会破坏字的形态美。傅山《霜红龛集》说:“写字之妙亦不过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只是古法。”可见,要做到平正二字,并非易事。唐人楷法

    老年教育 2021年4期2021-04-22

  • 全国艺术等级考试:硬笔书法一级课程
    本合理、结构较为平正;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完成时长:90分钟难点:点画合理规范和结构平正评分标准:1、字数达到40字,并且内容连贯成句;2、点画基本规范合理,且结构平正不歪斜;3、无错别字。二、方法传授1、借助生动有趣的联想,帮助学生掌握笔画特点2、掌握“描、临、背”三种学习硬笔的基本方法参加一级考试的学生往往是初学硬笔书法,需要通过描红的方式正确把握点画书写的位置、方向和长短,从而对点画的规范书写做到心里有数。临摹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再与范字进行比对,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7期2020-11-09

  • 书法的形与神
    字原理,都必先讲平正。所谓平正,讲的就是“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气宇融合,精神洒落……”的完整稳定感。但是所有书法艺术,无一不是源于文字形成之后的母体字。最初始的“平正”在于母体。对于书法,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是游离于文字母体的艺术。象形字在长期的文字演变中,渐渐离开了原初的形象,走向抽象化,形成文字,以至有了统一规范的写法,形成初始的标准字、可识之字,原始而粗犷,但并未达到人文高度。作为与文字一起同行的艺术化书法 ,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从象形

    文史杂志 2020年6期2020-11-06

  • 日本平面设计师古平正義作品探析
    崇敬之心。二、古平正義简介古平正義(Masayoshi Kodaira,1970~)出生于日本大阪,1993-1996年他就职于秋田设计,担任艺术指导和平面设计师。1997年他成为独立设计师。2001年他在东京创办了平面设计工作室FLAME。2012年他担任著名的音乐杂志“滚石”日本版的艺术指导。2005-2017年间他为日本东京艺术博览会(ART FAIR TOKYO)做平面设计。古平正義在日本平面设计界是压倒性的存在,他为茑屋综合大厦设计墙面艺术品、担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2020-07-12

  • 平正水库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与结构设计
    2)1 工程概况平正水库坝址位于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红心村境内,距平正乡集镇6 km,距遵义市城区63 km。水库位于长赤水河右岸三级支流田坝沟上,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96 km2。工程所在地区属于赤水河流域,降雨属较低值区。区域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落水洞、洼地、漏斗等微地貌相当发育,蓄水条件差,地表水漏失严重。地表水系极不发育,且区域集雨面积小,水资源蕴含量较少,同时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较差,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1-2]。受限于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区域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年1期2020-04-24

  • 书至“平淡”难
    有数难:一、未经平正、险绝而遽入平淡者难至。孙过庭《书谱》有先平正再险绝复归平正之论,允为学书晋阶之法。不入平正,不得规矩;不知险绝,伸缩无方。况平淡出入规矩而不滞于规矩,伸缩自如而不泥于伸缩。躐等难进。二、平淡非浅薄,非涵养实学者难至。一波三折,颇见文采;纵笔阵云,理路深邃。精详于学则自离简陋,珍重故典而不陷浮华。积学日久而效用自灵。三、名利萦心者难至。嗜欲深者天机浅,唯不矜者略近之。《菜根谭》云:“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善念中戈矛、理

    书画世界 2019年10期2019-12-02

  • 书法(节选)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家练过险绝的阶段还是归于平正的。初学的人求其分布平正,已经不易,不必一下手便出怪。我看见有些年轻人写字时常不守规矩,例如把“口”字一律写成为“厶”字,甚至“田”字“国”字也不例外,一律写成为尖头怪胎。颜之推所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像这样的面目直是面目可憎。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37期2019-11-29

  • 书法(节选)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家练过险绝的阶段还是归于平正的。初学的人求其分布平正,已经不易,不必一下手便出怪。我看见有些年轻人写字时常不守规矩,例如把“口”字一律寫成为“厶”字,甚至“田”字“国”字也不例外,一律写成为尖头怪胎。颜之推所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像这样的面目直是面目可憎。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37期2019-09-10

  • 张之洞书法风格探析
    新”字。二、追求平正,中和之美张之洞在其著作《輶轩语》提到“书法忌狂怪”,要理解这句话,首先我们要清楚“平正”的意思,通常“平正”代表笔画的横平竖直,如沈尹默认为:“初学必须取体势平正、笔画匀长的来学,才能入手……如颜真卿书《东方画赞》”,并自言其从临习《大代华岳妙碑》开始,“以其极尽横平竖直之能事”。而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大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张之洞也指出“不惟真书,草亦不宜。”草书何以如楷书般横平竖直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2019-06-17

  • 复归平正
    的文人画,貌似“平正”之中其实大有滋味在焉。书法中的“平正”当然不只是一种规矩,也不只是一种状态,而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中国美学中最珍贵的“疏”、“澹”,是“静”、“寂”,是“空”、“灵”,是貌似平正无奇中所蕴含着的活泼泼的生命和灿烂之精神,是一种心境完全自由状态下的真切观照。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像王羲之写《兰亭序》,就像颜真卿写《祭侄稿》,就像苏东坡写《寒食帖》……这些书法就是最真实最细微最动容的即时图像。而现在市面上的

    小品文选刊 2019年2期2019-02-14

  • 再论楷书结构平正
    知的简单化。以“平正”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楷书发展流变,分析楷书审美内涵的核心及其寓动于静、平中求险的审美特征,拓展对楷书的美的认识。[关  键  词]楷书;平正;《张猛龙碑》;虞世南;馆阁体;姜夔唐代孙过庭《书谱》有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①也就是将学书的经历划分为“平正”“险绝”“平正”三个阶段,这个论断既是学书过程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书体演化过程的总结,特别对楷书审美特征的探究具有指导作用。所谓“平正”主要指的

    名家名作 2019年11期2019-02-03

  •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学习分布有一个过程,其中须经历三个阶段或三个台阶,即“平正”—“险绝”—“平正”,这是一个着重凸显“平正”境界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含义颇深,试作阐释如下。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孙过庭明确要求,在学习书法分布的初始阶段,学书者必须努力做到“平正”二字。什么是“平正”?平,是指平稳、平衡;正,是指中正、端正。平正,是指不歪不斜、平稳端正。落实到书法的分布上,“平正”便是结字要力求

    江苏教育 2019年45期2019-01-14

  •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是孙过庭提出的著名的学书三要素。他认为,开始学习字的结构时,只求平正就可以了;待到掌握了平正后,就要致力于追求险峻、峭拔;达到险峻、峭拔后,要再回到平正上来。紧接着,他还进一步阐述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初阶段仍停留在单纯的“平正”上面,中间阶段或者没达到“险绝”则过头了,最后阶段才能达到将平正与险绝融会贯通的境地。“平正—险绝—平正”,这三要素实际上概括了学

    艺术家 2019年12期2019-01-12

  • 房山石经题记中唐代社邑首领的几个问题
    的有邑主、社官、平正、录事,此外还有邑官、社长、经邑头、都勾当维那、维那、斋头、邑录、平录等。下面就与社邑首领相关的问题略陈己见。一、社官、平正的关系及三官问题论者认为社官、平正、录事是社邑的头头。题记中所见社官、平正、录事,相当于敦煌的三官:社长、社官、录事[1]。首先要探讨的问题是社官、平正、录事是否为三官?社官、平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梳理了房山题记相关材料,觉得社官、平正、录事三官之说值得商榷。从石经题记来看,平正应为社官之别名,平正与社官非两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1-04

  • 民族地区民宿客栈发展问题与对策 ——基于遵义平正乡的调查
    入探讨。一、遵义平正乡及其民宿发展平正乡位于遵义县西北,建于1956年,是全国建制最早且唯一的仡佬族乡,荣称为“中国仡佬第一乡”,该乡集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于一体。作为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区,平正乡着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推广,打造仡佬族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神秘的仡佬文化也逐渐被人所熟知。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众多民宿客栈随之建立。但目前当地民宿发展十分缓慢,经营效果欠佳。据调查发现,平正乡文化客栈平均入住率

    文化学刊 2018年11期2018-12-18

  • 贵州省从江县平正地区地热水成因模式研究
    ,因此,在从江县平正区进行地热资源(温泉)勘探,为当地的扶贫攻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实施的地热井情况进行。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过渡带上,即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区域构造部位属吉羊穹状背斜南缘(图1)。背斜核部主要为花岗岩出露,两翼出露新元古代地层。断裂构造发育有北东向、东西向和层间滑脱构造等。图1 研究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区内出露地层为新元古代,其中四堡群划分为唐柳岩组、鱼西组,下江群的甲路组、乌叶组、番召组,岩石组合为低绿片岩

    地下水 2018年6期2018-12-14

  • 烟云龙蛇 随手运转 ——蔡襄《纡问帖》赏识
    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此帖在章法上取势平正,不见一点险绝,此可见其难度之高,平正而不失气度,变化在平静中流露,恰如武林高手在无声处取人性命,是何等让人叹服!综合而言,此帖用笔变化多端,结字平正,章法平实不奇,气质高雅,不足之处在于用笔过于柔弱,用笔不够浑厚,略显平淡。《陶生帖》(局部) 北宋.蔡襄 纸本尺牍29.8cm×50.8cm 105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四家当中,苏、黄二人相对于蔡襄而言,用笔则浑厚沉着

    老年教育 2018年11期2018-11-23

  • 静观自得 ——陈先郡的书法追求
    重要。比如工整与平正,很多人视工整为平正,视“初学平正”为“复归平正”。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姜夔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代先贤们的体验认知不是技法层面的,更是一种境界。境界,来自自然,来自艺术的审美追求,来自书法外综合素养的修养。时下一批中青年书法作者,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识储备较多,视野开阔,思想又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10期2018-11-19

  • 复归平正
    雅逸高远,貌似“平正”之中其实大有滋味在焉。书法中的“平正”当然不只是一种规矩,也不只是一种状态,而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中国美学中最珍贵的 “疏”、“淡”,是“静”、“寂”,是“空”、“灵”,是貌似平正无奇中所蕴含着的活泼泼的生命和灿烂之精神,是一种心境完全自由状态下的真切观照。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像王羲之写《兰亭序》,颜真卿写《祭侄稿》,苏东坡写《寒食帖》……这些书法就是最真实最细微最动人的即时图像。而现在市面上的书画作

    黄河 2018年5期2018-11-14

  • 楷书结字法系列讲座之二体势平正原则及其方法
    将出版。一、体势平正原则结字或结体的过程,从时空角度看是在力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或节奏在空间展现的一种时空艺术架构;从组合过程来看又好像是搭积木,字的笔画对应积木的部件,字的结构对应积木搭成的房子,这个过程包含“形”与“势”,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两种艺术元素。书写完一个字,则在时空框架内呈现一个字体的形势,书法家常用“体势”一词描述其结构态势。《中国书论辞典》 (陶明君,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对“体势”一词解释为:“指因字的结体与布白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8年5期2018-06-27

  • 《石门铭》技法微探(十七)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论述了书法学习中,平正与险绝在不同阶段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书法学习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与奇,不仅仅是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即使在同一阶段,还要深入理解其辩证关系。潘天寿说:“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又说:“以奇取胜者,往往天智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

    老年教育 2018年5期2018-05-30

  • 攻坚战,主客观辩证法
    ”的民谣在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的村民中传唱了多年。石漠化严重、交通不便、天干少雨……由于众多客观原因,制约了平正乡的发展,也导致了这里贫困面广、贫困基数大的“困境”。近年来,平正仡佬族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恶劣的客观条件宣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方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脱贫攻坚也取得了良好成绩。甜蜜的产业“你看这满山的石头,能种什么?就连最

    遵义 2018年10期2018-05-25

  • 石头上生长的坚毅民族
    者 谭 冰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少数民族青年信仰与崇拜刚刚过去的“三月三”,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马厂村又迎来了热闹的一天,在阵阵芦笙曲、唢呐声中,仡佬族男女老幼着盛装从各村寨涌向马厂古树群,参加这场盛大的“祭树”仪式。眼前这个高25米、腰围8米,冠幅直径达30米的参天银杏树,树龄已有1300余年,是当天的主角,也是仡家人眼中的“神树”。他们围着古树,在族中长者的带领下,摆放好祭祀用品,然后按前长后幼,依次排开,行呼天礼,敬献贡品,再由大头人(

    遵义 2018年10期2018-05-25

  • 乡村振兴,仡乡按下快进键
    ……2017年,平正乡党委、政府可谓交出一份让老百姓满意的答卷,全乡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平正葛藤村食用菌吊袋大棚种植示范基地(胡志刚/摄)乡村振兴创品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平正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多的可能。平正以此为契机,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突出“大产业”重点。以发展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为目标,着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路径,进一步扎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春耕示范,多创快创中国驰名商标、绿色

    遵义 2018年10期2018-05-25

  •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谨的法度,树立了平正风格的权威,从而矫正了南宋末年书法时风,以及轻法度的问题,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以回顾赵孟頫学书历程为主要线索,从用笔、结字与章法三个方面,客观地分析赵孟頫平正的书法风格成因及影响,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阐述学习赵体时的浅见。关键词:赵孟頫 平正 欹侧 二王 用笔赵孟頫博学多才,各体具善,被誉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历史上每值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能够以史为鉴,从古人的启示中去寻找拯救时弊的良方。赵孟頫引晋唐为法鉴,对南宋险怪

    参花(下) 2018年6期2018-05-14

  •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十一)
    ,总体上讲是较为平正端庄的。其结构方整(整体呈长圆形或方圆形),每字的重心较为平正而稳定,在章法布局上也多是纵横成行列的。所以,较之于行草书来说,篆书是非常工稳平正的字体。但是,作为一门书写艺术来说,篆书在书写表现中却不能一味讲求整齐平稳,而应体现“平中见奇”的变化之妙。要以一些别具匠心的书写变化来打破因字体平正而易形成的呆板、僵化和平庸,使之在平正之中通过细微变化和独具特色的处理方式来展示书法艺术的变化之美。比如在小篆书“血、者”等字中,本应完全对称和平

    书画世界 2018年12期2018-04-17

  • 书法家陈先郡 静观自得
    重要。比如工整与平正,很多人视工整为平正,视“初学平正”为“复归平正”。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姜夔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代先贤们的体验认知不是技法层面的,更是一种境界。境界,来自自然,来自艺术的审美追求,来自书法外综合素养的修养。时下一批中青年书法作者,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识储备较多,视野开阔,思想又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10期2018-03-25

  • 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大原则:一、间架平正,布白适均间架平正,布白适均是楷书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书写的基本功。《书谱序》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其深意就是楷书作为较为正式的书体,间架拥有一些固定的规律,只有先进行机械性的书写,才能对汉字的结构有一定的认知,才能“入”,即“死法”。而复归平正,是指在原有规律基础之上,进行灵活运用和随意变化都合乎情法,这就是“出”,即活法。其中平正的“死法”最主要的表现为横平竖直,如同盖房子一样,柱子立直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1期2018-02-24

  • 有意无意之间 ——浅谈书法创作与临摹
    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仅仅做到观察与理解是不够的,还得遵循艺术学习的步骤和得当的方法。如可先从掌握颜真卿《多宝塔碑》的基本笔法和端正结构学起,再进行《勤礼碑》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形质”是“有意”的前提保证,那么,对颜体“神采”的精准表达,则是书法学习的“形神兼备”的境界了。然而此境虽然达到了相对的高度,却仍然停留在“随人作计终后人”(黄山谷语)的“有意”,未能达到“自成一家始逼真

    江苏教育 2018年93期2018-01-28

  • “当代愚公”深居大山,悬崖上凿出7200米水渠
    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gē)佬族乡草王坝村,是村子的老支书。在半个世纪里,他带着全村100多户村民先后开山引水三次,一斧一凿,在悬崖峭壁上打通了一条水渠,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过去,我们草王坝村没有水和大米,单身汉比较多,很多都谈不了媳妇,女娃娃都往外走了。”黄大发说,“我这一生都在考虑,既然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为人民做点事情。”如今,一条7200米长的水渠繞过三重大山,穿过三座绝壁和三道悬崖,为草王坝村送来了甘泉。通了水的村子旧貌换新颜,谷子从原

    小学生时代·综合版 2017年3期2017-04-10

  • 平正”才见真实工夫
    刚劲浑厚,以端庄平正为主,喜用铺毫,决不矫揉造作,须知“平正”才见真实工夫。“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此可为知者道,难为外行人言也。正因字形力求工整,写时还要注意直行的行气和横排的横气互相呼应,这样才能使整幅字的气势协调而不至于偏离松懈。我在书法实践中还考虑李白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向这方面的风格努力。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爱好者日众,有的青年来问我习楷书与行、草方法,我告知写行、草之先,必须从唐代名书家的楷体入手,欧阳询(信本)

    大观(书画家) 2017年5期2017-03-22

  • 播州区统战部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0000亩以上。平正乡团结村产业结构调整整村推进,非公经济人士马礼民在乐山镇发展金菊种植2080亩,区电商服务中心在茅栗镇九龙社区发展辣椒1100亩,播宏农业种植合作社在三岔镇高山村发展猕猴桃种植1300亩。中天集团在平正乡团结村整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已拉开序幕。各地开展教育扶贫、春晖行动成效凸显,茅栗、铁厂、团溪、苟江等镇募集教育扶贫专项基金达1000多万。实施医疗扶贫取得一定成绩,华西民营医院对西路鸭溪、平正、枫香、洪关、泮水、马蹄等镇乡贫困户医疗费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2期2017-03-10

  • 古人书法境界解读
    发。一、孙过庭从平正到险绝再到平正的论述孙过庭有语:“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第一阶段---平正;第二阶段---险绝;第三阶段----再回到平正。是一个回复往还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是特别有道理。刚开始学习书法的由于老师的水平和认识的不同,会选择从何种书体开始,有很少一部分从篆隶入手,多数会以楷书入门。因为初学书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字的间架结构的问题,即“分布”,无论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1期2017-02-04

  •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交响曲
    出视野。画外音“平正仡佬石头城欢迎你”响起……相信很多人会记得这一熟悉的电视镜头,说的就是遵义市平正仡佬族乡。方圆145平方公里的平正,居住着24500乡民。这个被冠名“遵仁走廊”的仡佬族乡,素以传统农耕为主,因经济落后于2003年被列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扶贫镇乡”之一。从此,脱贫成为仡乡发展的主题。近些年,立足于深厚的仡佬民族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凉爽宜人的气候条件,平正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支柱产业。2010年,遵义县政府通过引资1.2亿元,在平正建设

    遵义 2016年3期2016-07-31

  • 笔墨千秋在
    》中云:“夫字贵平正安稳”。白李馥的这幅“笔墨千秋在”用颜体书写的楷书作品,比较好的遵守了平正安稳的原则。这幅作品用笔干净利落,笔法较为自然流畅,中锋、藏锋、露锋运用较好。结构总体自然合理,说明作者对原帖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章法布局较为合理。不足之处是,在用笔上还应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变化和造型,笔画线条要进一步饱满、劲健、自然,字体结构方面要注意紧凑、灵活、自然和变化。

    金秋 2016年18期2016-05-04

  • 山洞抗战遗址群掠影
    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34号,该房本是张群之弟张骧(原重庆电报局局长)的公馆,因张群常寓居于此,也称张群公馆。潘文华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75号,此栋房屋是其胞弟潘昌猷于1929年建好后赠与他居住。何九渊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25号。何九渊(国民政府粮食局副局长何北衡胞兄),重庆川盐银行代董事长,1939年12月30日在川盐银行大楼前遇刺身亡,葬于公馆旁。范绍增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31、32号。范绍增曾任国民党第20军7师师长、第88军军长、

    红岩春秋 2016年3期2016-04-21

  • 努力要趁早 ——“少”字的故事
    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今释:说到深入思考,领悟法则原理,少年不如老年;要是从头开始学习具体的成规,老年则比不上少年。研究探索,年纪越大越渐得精妙;而临习苦学,年纪愈轻愈有条件进取。经过不断努力,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要产生变化,最后达到很高的境界。例如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已经掌握了平正的法则,就要努力追求形势的险绝;待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回复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7期2016-01-24

  • 书香茶醉人 何须花与酒 ——记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 曾世民
    学习书法,要先求平正,再求险绝,再复归平正。这是一个辩证过程,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第一个平正与第二个平正已经有了质的区别。曾世民首次追求平正,从结体的规范化入手,然后锤炼线条。线条是书法美的基本元素,他的线条注重内涵,有波有折,有方有圆,有流便酣畅,有凝重朴拙。因为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硬朗是线条表现的主格调,来去分明,不藏藏掖掖,况且能够雄而不野,显示出宽博疏朗的大气象。这样的字,这样的人,成就了曾老今日在艺术上的收获。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

    中国品牌 2015年5期2015-11-26

  •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欧阳询书法艺术的“险劲”之美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欧阳询书法艺术的“险劲”之美徐思琴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250100)“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意思是:开始学习字形结构的阶段,重点只应该是力求平稳端正。能够理解、掌握结构平稳端正的技巧了,就要追求字形的奇异险绝。能够理解、掌握结构奇异险绝的技巧了,还要再次回归到平稳端正的方向上来。初唐欧阳询的书法是险劲风格的杰出代表,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2015-07-22

  • 博物馆书法展品解说词中审美术语的翻译—— 以“平正”为例
    说词中结体术语“平正” 的翻译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书法审美术语的翻译,以期抛砖引玉,促进中国书法文化的对外传播。二、“平正”的双重审美意义古今书家对“平正”多有论述,其中被引用较多的当属唐代孙过庭《书谱》中的学书三部曲:“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历代书法论文选》,p.129)险绝后的“平正”与前一“平正”不同。“平正”常被视为横平竖直, 如沈尹默(2006:35,37)认为:“初学必须取体势平正、笔画匀长的来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2-14

  • 粤北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初步研究*
    卫氏并殖吸虫与三平正并殖吸虫(Euparagonimuscenocopiosus,)疫源地各1处[3-4]。为了全面了解粤北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并殖吸虫及第一、二中间宿主的种类,做好应对可能由并殖吸虫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采用现埸流行病学调查与分子生物学技术DNA序列分析相结合进行物种鉴定方法,于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对粤北韶关市所辖的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翁源县、乳源县、新丰县、仁化县及曲江区等地进行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分布,并殖吸虫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年11期2012-08-21

  • 谈谈字的结构
    ;归纳起来可分“平正”、“匀称”、“连贯”、“参差”等四种规律。甲、平正:初学写字,先要求横平竖直。唐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就是说,要把字形安排得平正妥当,不歪不斜,让人有一种规规矩矩的感觉,如:一、十、田、同等字,天然是平正的,我们就不要把它们写歪斜了。其他不应歪斜的字,也必须写平正。乙、匀称:字的形体既有多种多样的不同,就必须把他们写匀称了才能美观,宽的不能让它太肥了,窄的不能让它太瘦了,繁的不要太大,简的不要太小,如丁、八、上、下等字,点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2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