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年画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03-19 17:19颜孟卿
大观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民间美术

颜孟卿

摘 要:夹江年画作为“四川三大年画”之一,久负盛名。但如今,相对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而言,对夹江年画的研究还稍显滞后和不足。因此,分析夹江年画的发展历史,探讨夹江年画的种类,提出夹江年画的保护与传承路径,从而更好地传承夹江年画的绘制技法,促进夹江年画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夹江年画;民间美术;文化保护

一、夹江年画的发展历史

夹江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隶属于乐山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于隋代开皇十三年(593)建县。宋代《太平寰宇记·夹江县》中记载:“隋开皇十三年分龙游、平羌二县置于泾上,临江水,故号夹江,属嘉州。”夹江县东跨中岩山、西依瓦屋山、南靠青衣江、北傍黑虎山,拥有便捷的水陆交通,为当地的造纸、商业贸易等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夹江年画的创作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据《夹江县志》记载,夹江年画在清代逐渐繁荣,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乾隆时期,夹江造纸和雕版技术的发展为“董大兴荣”“董大兴发”“陈源顺”“李宏发号”等年画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董长顺、董全顺、李富州、李宏发、吕国盛等人都是当时的经营者。而到了民国时期,这种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仅在城市附近就有超过二十家这样的作坊。夹江年画作坊在秋收之后便开始精心制作年画,直至腊月才能出售,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年画,并且远销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甚至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生意好的时候,远道而来的客人会自带玉米粑作为干粮,等个四五天,直至买到年画才走。时至今日,国外的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家还收藏有夹江年画精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夹江年画的销售渠道日益减少,一些老艺人已经去世,导致夹江年画的传承渠道及传承人大幅减少。部分年轻的夹江年画传承人迫于生计不得不转行,导致夹江年画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此外,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夹江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1963年,民间艺术研究学者王树村来到夹江,收集了九幅年画,其中以“黄丹门神”最为可贵,也是夹江年画的代表作。1985年,夹江县成立了“夹江年画社”,以推动夹江年画艺术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年画艺术人才。

2005年,夹江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对当地的年画资料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确定了年画的创作年代和生产作坊,并建立了老艺人和年画传承人的信息档案,收集和整理了制作年画所需的各种工具,以便更好地反映年画的生产过程。同时,还将年画的文字记载、制作过程影像、传承人采访录音等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档,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夹江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4月,在夹江县文体广新局的支持下,当地成立了夹江年画研究所,致力于夹江年画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对其雕版、印刷技藝以及天然颜料的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以将夹江年画的精髓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夹江年画的独特魅力,为夹江年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深入研究夹江年画,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还能够将其发扬光大。经过不懈努力,夹江年画研究所成功挖掘出“老鼠嫁女”“秦良玉”“花字”等传统民间题材的作品,尤其是“花字”,其将传统的福字与现代的装饰画完美融合,令人惊叹不已。同时,该研究所积极寻求民间老艺人的帮助,研究天然植物颜料制作的技巧,截至目前已能运用传统技法还原大部分传统颜色,而且开设了一系列年画体验课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游客。这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夹江年画的认可度,使夹江年画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此外,夹江县高度重视夹江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并采取多项优惠措施推广夹江年画,比如给夹江年画研究所提供免费场地,用以建立多个夹江年画展示平台。

二、夹江年画的种类

夹江年画包含木版年画、手绘年画和喜门笺等多个种类。但目前部分学者在夹江年画研究方向和保护对象上忽略了夹江年画中的手绘门神、喜门笺和纸马部分。同时,参与夹江年画的制作者包括画师、刻工、印刷工和作坊,而当下已有研究对于夹江年画制作主体保护的探讨一般局限于字号和作坊主,并且已有研究较少涉及这部分内容。

夹江年画的色彩鲜艳、内容丰富、题材众多,具有典型的川南特色。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划分,夹江年画大致可分为鬼神类、吉祥类、民俗类和戏曲类四个类别。鬼神类多为门画和画条子,门画有双门和单门两个品种,大毛、二毛、三毛三种不同的规格。夹江年画门神类题材丰富,除传统常见的秦琼、尉迟恭或神荼、郁垒的题材外,亦有秦良玉(女将)、刀斧门神等题材,根据门神样式大致可以分为老相、少相、正相、花脸、扬鞭、总爷、独相、哪吒等。而画条子多张贴于中堂、灶台或后房,有土地、财神、灶神、钟馗、天官、三官、八仙、十二宫神、二十八宿等。吉祥类夹江年画大多以花字组合形式呈现,主要作为窗格画进行装饰和寄托劳动人民对新年的愿景,有全家福、全家福寿、五福捧寿、福禄寿喜、荣华富贵、五谷丰收、五子登科、财源涌进、人才兴旺、耕读传家、元亨利贞等。民俗类夹江年画包含祭祀活动、民间传说、地方风俗和生活场景等内容,大多是单幅画,有舞龙、闹元宵、狮子会、荷花缸、一团和气、竹报平安、峨眉山景、麒麟送子、鹦鹉摘桃、耗子搬家、老鼠嫁女、神猫衔鼠、鲤鱼跳龙门等。戏曲类夹江年画多为戏曲故事中的情节,有沙陀国、穆桂英、盗仙草、刘海戏蟾、钟馗八仙等。

和绵竹年画类似,夹江年画除了木版套印之外还有一种手绘门神,其绘制手法学习吸收了中国工笔画的设色技法,用色笔平涂的同时,用清水笔晕染开未干的颜色,以使颜色均匀的同时具有渐变效果。这种手绘门神因售价高昂且只有极少的作坊能够绘制,其产量极低,年产量大约两千对。有部分富贵人家会将画师请到家里,把门神直接绘制在门板上,由此又延伸出两种技法:一种是将白泥进行加工之后,用挤粉法堆粘出门神轮廓,使之呈现出立体感;另一种则是在门上雕刻出门神轮廓,再填充金色,使得门神贵气、大方。由于这类门神的绘制成本较高等因素,绘制者极少,也因历史动荡、自然腐蚀等而难寻真迹。此外,还有一种大幅的手绘门神采用“明展明挂”的画法完成,工序复杂。这种门神的盔甲需要用沥粉贴金,护心镜则需使用琉璃镶嵌。夹江本地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会被绘制成年画,如明代的张庭,夹江本地人称其为“张天官”,其成为夹江本地独特的年画人物。夹江的画师也以绘制门神为荣,每年也都能画成几对,借此抬高身价。这种手绘门神的画师也兼任夹江年画底稿与色稿的设计,其优秀的中国工笔画基础与绘画能力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年画蕴含民间乡土气息与传统意象审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夹江年画还有一种名为“花钱子”的特殊品类,亦被称为“喜门笺”。因使用夹江的染色纸进行手工刻纸,故其也可算作剪纸艺术的一种。在生产精品时,手艺人会将金箔或锡箔代替染色纸进行刻制,因为成本较高只有条件较好的人才会使用,而且由于喜门笺的生产、包装、运输和销售都有一定的困难,销量较少,一般是在本地和附近的县、乡销售。喜门笺的题材多为吉祥图案和文字,特点类似于窗格画,多由四张组成,一吉祥短语为一套,也有单幅和双幅的样式。同时,喜门笺多用于搭配门神画和春联,在新年之际张贴在大门或者堂屋的门头上,既可作为装饰,又有新年祈福的美好寓意。

三、夹江年画保护与传承路径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夹江年画研究所”通过不断努力,积极推动夹江年画的传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夹江年画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西南地区的其他年画,特别是绵竹年画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夹江年画的取材内容比较传统。目前,市场上的夹江年画内容多为传统的门神样式,部分年画在内容和图案上缺少创意,而且其观赏和消费群体多为中老年人,年轻受众较少,难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无法适应现代消费市场的变化。第二,民间艺人缺乏与当地大众的交互。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和民间走访,在夹江当地,部分青少年和中年人并不知晓本地有夹江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已经很少有人在家门上张贴夹江年画了,有的也仅是具备符号功能的机器印刷出的规整工业品。

笔者认为,在保护与传承夹江年画的过程中,应借鉴绵竹年画的成功经验,对夹江年画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并遵循艺术与时代发展的真谛,不断对夹江年画进行创新。同时,可以参考梁平年画进校园的做法,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

(一)加强资料整理,进行电子存档

目前,夹江年画的文献记录和古籍资料都相对稀缺。国家级非遗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不仅负责夹江年画研究所的管理,还负责刻版印刷、外出宣传展销和产品开发等工作。据他介绍,20世纪80年代全国有过关于民俗文化的抢救潮流,夹江当地与年画艺人讨论了有关年画方面的技艺与发展,并用录音磁带进行了录音,可惜的是,因保存不当,这些磁带已经发霉损坏,无法提供早期资料。由于保存不当和时代局限等原因,许多资料已经遗失或者尘封在档案馆中。对于资料缺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需要加强对其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以便更好地保护其历史价值。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夹江县文化馆存有部分传统夹江年画作品,而存量最多的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对此,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文献整理、与博物馆寻求合作等方式收集夹江年画图像资料并建立档案,还可以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吸引各地学者,推进夹江年画的收集和深度研究。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夹江年画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建立电子数据库,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更新,确保档案的准确性。

(二)培养创新人才,加强校园美育

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张荣强介绍,由于人才匮乏,夹江年画研究所目前的重点工作仅限于保护和传承夹江年画,而缺乏对其的创新。此外,传统夹江年画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市场,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因此夹江年画的发展迫切需要拥有创作、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的新鲜血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可将夹江年画纳入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的连接,这无论是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还是从完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重庆梁平年画在校园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很值得借鉴与学习。梁平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莫绍萍在梁平实验小学进行了年画课程创新。该校大门的围墙和校内黑板报上都印贴着梁平年画的代表作品,宣传栏里也有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新年画,还有专门一层楼用于学生的年画课堂和学生年画作品展。此外,该校学生创作的《春天》《牧归》等6幅儿童年画作品,还入编教育部新编小学美术教材。同时,莫绍萍团队创作的大量新木版年画作品也被重庆市用于各类公益广告宣传。

总之,可从两个方面振兴夹江年画:年画艺人可以去各大高校开设展览、讲座或选修课,从而缩短年画文化与人们认知之间的距离,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夹江年画的保护传承行动;从小学生抓起,将夹江年画融入少儿美术教育,不能局限于门神类的传统题材,而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用夾江年画反映人们的幸福生活、政策宣传等内容。

四、结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夹江年画,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色彩造型理念,充满地域风情,具有十分珍贵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曾经繁荣发展的夹江年画,在经历各种时代后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而在经过多代人的努力及一系列抢救保护后,夹江年画得以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与此同时,在对夹江年画进行保护和传承时,需要顺应时代浪潮,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传承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夹江年画的保存与传播,在校园中加强夹江年画的宣传与应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夹江年画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泓.中国濒危年画寻踪:夹江年画之旅[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2]冯庆豪,龚义龙,彭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年画[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

[3]王振.寻找失落的遗产:夹江年画挖掘保护研究[D].成都:成都大学,2023.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民间美术
海北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方式、问题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浅谈中国地方戏曲衰落成因及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陕西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视觉思维研究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