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建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3-03-21 10:31朱阳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读思达阅读课堂教学法

摘 要:“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集阅读、思考、表达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体性,并在认知、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对此,文章对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建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实践研究,以“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为基础,以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为依据,重点阐述建构策略,希望能在改进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读思达”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6-0031-03

“读思达”教学法是余文森教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发展。余文森教师将“读思达”教学法视为阅读、思考、表达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阅读是学生输入信息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加工信息的过程,表达是学生输出信息的过程。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边阅读边思考,建立一定的认知,并积极表达,进一步强化已有认知。实际上,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携手”助推学生发展认知、技能、能力、情感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读思达”教学法正是对此课程理念的实践诠释。教师应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实施阅读教学,有效建构“读思达”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获得良好发展。

一、阅读——输入信息

(一)创设情境,调动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参与阅读的前提。在阅读兴趣的作用下,学生会边阅读边思考,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自身已有经验或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阅读正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途径。所以,在“读思达”阅读课堂的阅读环节,教师要善于依据阅读内容,利用适当的方式、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興趣,使学生兴致高昂地开展阅读活动。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利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先后描述了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歌颂了大自然之美。大部分学生对自然美景有无限的向往之情。因此,在《美丽的小兴安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文本中小兴安岭中的四季美景为着眼点,呈现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扮演导游的角色,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自然景象,进一步丰富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在学生认真倾听、观看时,教师可以趁机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火车图片,带领学生登上驶向小兴安岭的火车,一起游览美丽的小兴安岭。大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阅读兴趣,进而主动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一探究竟。

(二)提出任务,驱动学生自读

自主阅读是学生输入信息的直接方式。学生通过自读文本,能够初步认知文本内容,为进行深度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大部分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较弱,很少主动进行自主阅读[2]。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提出具体的自读任务,为学生指明自主阅读方向。

例如,《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不同时间的春节习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自读任务:(1)自读《北京的春节》,

圈点勾画作者描写的不同时间的春节习俗;(2)建立表格,整理不同时间的春节习俗。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学生会积极参与自读活动,使用批注式阅读策略,

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思考,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认知文本内容和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与他人展开交流,进一步强化已有认知。

二、思考——信息加工

思考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逐步走进阅读文本深处,探寻文本的奥秘,并积极表达,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同时,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会活跃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养成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读思达”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一)巧设疑问,激发思考火花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可以产生思考的火花,乐于探究学习内容[3]。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逐步走进阅读文本深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研读文本内容,

找出有思考性的内容,巧设疑问,使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文本标题建构了一定的认知——标题是文本的题眼,能够高度概括文本内容。但是,《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却出现了“跑题”现象。具体来说,作者本应该围绕标题,使用大量的笔墨描述圆明园毁灭的经过。然而,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绘了圆明园被毁之前富丽堂皇的景象,仅用一段话简单地描述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打砸抢烧的场景,如此写法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所以,在建构“读思达”阅读课堂时,教师可以围绕文本标题设置疑问:“从《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应当重点描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但是,作者却简单地描述了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将大部分笔墨放在了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景象上。这是不是跑题了?”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和如今的一片断壁残垣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容易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可惜、愤懑、痛恨之情。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思考兴趣,想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有目的地走进《圆明园的毁灭》中,认真阅读、思考,集中精力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提出问题,思考文本细节

文本细节是文本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作者写作意图的切入点[4]。大部分学生受语用能力、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将视线锁定在文本细节上,从而影响文本阅读效果。针对此情况,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锁定细节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例如,在《穷人》一文中,桑娜冒着狂风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病死了,只留下了两个孩子。桑娜“头脑一热”,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自己家。在回到家后,桑娜冷静了下来,开始了激烈的心理斗争。从桑娜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既矛盾又坚定的人,而这种矛盾心理正是其美好精神品质的诠释,值得学生思考。所以,教师可以将桑娜的矛盾、坚定作为教学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桑娜会感到矛盾?”。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活跃思维,边阅读边思考,将关注点放在桑娜的家庭条件、家庭生活上,如有的学生说道:“桑娜家的条件不好,

丈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冒着风暴出海捕鱼,只为了能填饱肚子。如果家里多出两个孩子,桑娜的家庭生活会愈加艰辛。”教师可以在肯定学生良好表现的基础上,补充其他相关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其他问题:“既然收养两个孩子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桑娜为什么又是如此坚定?”学生则会再次走进文本中,认真思考,将视线集中在相关内容上,反复阅读、思考,体会桑娜的善良。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既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细节,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提升了思维能力发展水平。

(三)大胆质疑,建构个性认知

质疑既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又是学生深入思考的起点。大部分学生极具个性,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彰显个性,发现一些值得深究的内容,由此质疑。在建构“读思达”阅读课堂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善于引导他们质疑。

例如,作者在《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用动人的笔触描写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虽然《青年近卫军》只要一元五角钱,但是对作者一家来说却是一笔巨款。母亲需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伏案工作很久才能挣到一元五角钱。母亲将一元五角钱给了“我”,而“我”本应拿着这“沉甸甸”的一元五角钱购买自己所需要的《青年近卫军》的,但却给母亲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后来,母亲十分吃力地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读到这里时,不少学生会“浮想联翩”。于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说道:“‘我这样做无异于给本就贫困的家庭增添负担,是不是太冲动了?一点儿都不顾及后果?”有的学生说道:“‘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顾及自己的家庭?”面对这些问题,其他学生会产生思考兴趣,彰显个性,从不同角度审视“我”的行为,如“‘我心疼母亲,爱自己的母亲”“‘我太冲动了”等,建立个性认知。

三、表达——输出阶段

表达是学生输出信息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自身的读思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又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语用能力等,有利于提升“读思达”课堂的学习效率[5]。在体验阅读、思考环节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建立一定的阅读认知,习得语用经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在关注学生阅读、思考情况的基础上,组织适宜的表达活动,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学生体验阅读、思考活动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借此了解他们的读思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与思。如此,学生便可进入阅读、思考、表达的良性循环中,掌握阅读内容,发展多样能力,提高阅读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作者在《火烧云》这篇文章中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千变万化的火烧云,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观。通过学习《火烧云》,学生不断地阅读、思考,了解了比喻、拟人手法等,积累了语用经验。对此,教师可以在表达环节组织仿写活动,

鼓励学生抬头望向天空,感受天空中云朵的千姿百态,并模仿作者的写法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云朵的姿态。大部分学生有浓厚的仿写兴趣,他们会踊跃地参与仿写活动,迁移阅读认知,并调动语言素材储备,选取适当的语言材料,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组建语言,展现云朵的千姿百态。在学生完成仿写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讲评活动,鼓励学生毛遂自荐,诵读自己的习作内容,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同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如此,学生便可以加深对基础语言知识的理解,锻炼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建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掌握阅读主动权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阅读、思考、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读思达”的相互渗透,进入阅读、思考、表达的良性循环,由浅入深地理解阅读文本内容,潜移默化地锻炼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推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读思达”教学法作为建构阅读课堂的工具,以阅读环节、思考环节、表达环節为立足点,围绕具体的阅读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阅读活动、思考活动和表达活动,获得良好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建构“读思达”语文阅读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留心关注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始终能“沉浸”在各种活动中。同时,教师也要发现、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何金梅.落实“读·思·达”理念,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J].华夏教师,2023(30):52-54.

蒋依娟.“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3(27):95-97.

颉志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3(14):64-66.

肖甜茜.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生,2022(12):58-60.

林恩涵.“读思达”教学法在农村基层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8-10.

作者简介:朱阳阳(1985.5-),女,浙江苍南人,

任教于浙江省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滨校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读思达阅读课堂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教给方法,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