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整控渡摩崖 元朝征“八百媳妇国”文物遗存

2023-03-21 00:52何金龙
大众考古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南征元军思茅

文 图/何金龙

澜沧江云南段右岸的荒郊野外隐藏着一处不为人知的元朝征“八百媳妇国”文物遗存,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处,它就是1987 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整控渡摩崖”。

名称由来

摩崖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下勐况村东约200 米处的澜沧江右岸。古代当地人将澜沧江的普洱段称为整控江。摩崖下澜沧江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两岸有面积较大的江畔平地,因而此地成为中国内地通往缅甸、泰国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渡口。

整控渡摩崖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当地方志中因摩崖在思茅厅辖域内被称为“思茅元碑”,民国时期的方志则因摩崖中有都不花之人名而改称为“都不花摩崖”。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方国瑜教授称之为“整控江摩崖”,今人根据其具体位置定名为“整控渡摩崖”。

整控渡摩崖地理位置

重新面世

整控渡摩崖清代之前未见史载,清《道光云南通志·金石志》才有此摩崖之载,但只笼统知其在澜沧江畔,后人更是“不详其处……不识今犹存否?”

1985 年1 月5 日,普洱市文物管理所黄桂枢去思茅区方志办了解文物线索,得知方志办工作人员在下乡进行历史调查时听说了“思茅元碑”的地点。当月16 日,黄桂枢等一行5 人驱车前往现场进行核实考证,确认文献中的“思茅元碑”确有其物并且仍存。这一发现是云南省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发现之一。

摩崖内容

整控渡摩崖楷书阴刻于一块高9 米、宽7 米的独立石灰岩岩石北壁上。摩崖面宽0.5 米,高1.4 米,直书三行,现可辨32 字,“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二万剿八百□□□/大元壬午十二月初八日书”,记述了元壬午年十二月,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南征八百媳妇国的史事。该摩崖是国内外现今所知元朝征八百媳妇国的唯一文物遗存。

整控渡摩崖具体位置,东侧水面即澜沧江

《金华黄先生文集》43卷,黄溍撰。黄溍(1277—1357),字文晋、晋卿,浙江义乌人。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授台州宁海县丞,转诸暨州判官,压抑豪强,平反冤狱,颇有政绩。后调任翰林应奉、同知制诏、兼国史院编修官,升翰林直学士。至正十七年(1357)卒。

神秘的八百媳妇国

“八百媳妇国”一名最早见于元代《金华黄先生文集》所收《刘国杰神道碑》,碑文中有“大德五年(1301)……征八百媳妇”之句。元人许有壬的《刘平章(刘国杰)神道碑》碑文中亦提及“西南夷有所谓八百媳妇者”,元代佚名的《招捕总录》一书中有八百媳妇的专条。

整控渡摩崖面

整控渡摩崖拓片

“八百媳妇国”在暹罗史书中称为“兰那国”,中国史籍中称为景迈国,是13—18 世纪存在于今泰国北部以清迈为中心的一个王国。汉文“景迈”一词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吴宗尧《抚按会题莽哒喇事情兵部议准移咨节略》一文,“窃闻莽哒喇者……攻打景迈”。明《天启滇志》言景迈即八百媳妇国,其称谓来源为“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夷名景迈。世传其酋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国”。八百媳妇国于13 世纪中期(约1261 年)先在今泰国北部的清莱建都,大概过了30 多年,在13 世纪末为避几乎是近在咫尺的元朝威胁而将都城南迁到清迈。景迈、清迈两名音同字异,只是汉文写法不同而已。

刘国杰(1234—1305),元朝名将,字国宝,山东青州人,女真族,先世为女真乌古伦氏,后改汉姓刘。刘国杰于至元六年(1269)以益都新军千户从征南宋襄阳,以功赐号拔都(勇士)。至元十四年(1277)任汉军都元帅,随伯颜平定昔里吉之乱。至元二十年(1283),率军镇压黄华起义。至元二十三年(1286),任湖广行省左丞,先后镇压湖南、江西、广东汉、瑶、苗、土家等族反元武装。刘国杰于元贞元年(1295)升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七年(1303)镇压水西土官蛇节和水东雍真葛蛮土官宋隆济领导的反元起义。大德九年(1305)病死。

元朝征“八百媳妇国”的最早时间

据《元史·步鲁合答传》载,“步鲁合答,蒙古弘吉剌氏。至元二十一年(1284)……又从征八百媳妇国”,这是史籍中所见元军第一次南征八百媳妇国的记载。

据整控渡摩崖“大元壬午十二月初八日书”,元军此次南征八百媳妇国的时间是在大元壬午年,元代有“至元壬午”及“至正壬午”两个壬午年,至元壬午年即1282 年,至正壬午年则是1342 年,究竟是哪个壬午年呢?

黄桂枢研究考证认为摩崖中的“大元壬午十二月初八日书”应为至元壬午年而非至正壬午年,其理由为:“大元壬午”南征八百媳妇国,在元军看来因是首次,有其开创性,故勒碑刻石留念;若是至正壬午年,那已经是元朝后期,此时的元朝国力已衰,已是强弩之末,离亡国不远了,而且八百媳妇国在此之前已在元泰定四年(1327)归顺元朝并朝贡方物了。实际上按《元史·仁宗本纪》所载,元朝早在元皇庆元年即1312 年就已“九月戊戌,罢征八百媳妇蛮、大小彻里,以玺书诏谕之。辛丑,八百媳妇、大小彻里献驯象及方物”,也就是说从这年起八百媳妇国等已向元朝称臣纳贡而无需征剿了,之后元朝更于1331 年即元至顺“二年五月己丑,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以土官昭练为宣慰使都元帅”,将八百媳妇国纳入了元朝的势力范围。

因此,整控渡摩崖所刻的至元壬午年即1282 年才是元军第一次南征八百媳妇国的时间,这比史籍所载的1284 年还早了两年。文物遗存的补史作用在该摩崖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它不仅是补史,它还证史,没有该摩崖,一般人可能都不会相信有“八百媳妇”这么一个古国,会认为是无稽之谈或荒诞不经,当然“八百媳妇国”之名确实荒诞不经,它反映了元朝对古代那兰国或景迈国的无知,道听途说就信以为真了。

有关的传说及疑似遗存

元军南征八百媳妇国不仅刻有整控渡摩崖,据李勇、杨振洪合著《景迈茶山》一书载,澜沧县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元军到达或路过澜沧的传说,尤其以元军路过景迈山的部分最为详细。相传在傣历644 年(1282)的冬天,景迈山东北面突然来了密密麻麻骑着高大战马的天兵天将,他们个个人高马大,浩浩荡荡向着西南方向前进,到第三天才全部走完。他们走后,村民们都好奇地来到这些天兵天将宿营的地方观看,见到在平坦的山梁上才两三天就新隆起了无数个带环壕的大土包,他们把这些土包称为“元”。两位作者实地对这些“元”土包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们确如传说的高约3 庹(音tuǒ,但云南汉话读paì,一种约略计量长度的单位,即成人两臂各向两侧平伸的长度,一庹约1.7 米),直径约7 庹。他们推测这些“元”遗存应为1282 年南征八百媳妇国的元军路过时留下的将士墓葬。

『元』遗存

现存最大的仙人坟

除了“元”遗存外,笔者于2014 年12 月—2015 年1 月领队对景迈山区域进行考古调勘中,在景迈大寨西南约3 公里傣名“火回翁巴”、布朗名“笼木”的山梁茶园内发现了大量长条形封土堆。其中封土堆明显者约26 处,估计数量远不止此,应有一些已被夷平种植茶树。残存封土堆大小不一,最大者长9 米,宽3 米,高出地表约0.5 米。各封土堆方向不一,当地人称这些封土堆为仙人坟。为确认是否为墓葬,我们对中部一座地表残长约8 米、残宽约3 米、残高约0.4米的封土堆中段进行了探沟法横向解剖,在探沟底部西侧出土1 件完整的夹砂灰衣陶双口罐,证实封土堆确为墓葬。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探铲钻探,发现该墓长11.5 米,宽6.9 米,封土堆顶至墓底深约2.2 米。

上述“元”遗存、“仙人坟”遗存均为墓葬,但它们又与当地土著的祖先无关,因为它们不是当地傣族、布朗族等的葬俗。根据当地的传说,“元”遗存疑为元军将士之墓。但当地没有仙人坟遗存的传说,只是称其为仙人坟且不知其来历,说明其年代亦相当早,从出土的双口罐不是当地传统的橙色陶而是内地宋元时期风格器物来看,仙人坟也疑为元征八百媳妇国的将士之墓,因为内地人大规模进入景迈山是从元征八百媳妇国才开始的。既然都疑为元军将士之墓,那为什么有环壕圆形土包与长条形封土堆之别呢?难道是将士之别?

清洗后的夹砂灰衣陶双口罐

探铲钻探

仙人坟墓地与景栋相对位置

这些墓葬不是零星而是数量较多,那应不是短时间内偶然或临时形成,而应是元军曾在此驻扎了较长时间所致。元军为什么要在这里长时间驻扎呢?从距离来看,景迈山南距景迈国的北部重镇景栋直线距离仅约100 公里,两者之间基本是大山相连,间或有零星小型盆地但却是当时内地人闻之色变的瘴疠之地,因此四季如春的景迈山或许已成为元军南征八百媳妇国的桥头堡而长期在此驻扎,这才留下了众多的“元”遗存及仙人坟遗存。

当然,上述传说和推测并不是确凿无疑,所以说整控渡摩崖仍是目前所知仅有的元征八百媳妇国文物遗存,其价值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南征元军思茅
成功率达98%!“南征”第一造小棚虾就狂赚50多万,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十年等待,“大狼”的战友何时归?
十年等待,“大狼”的战友何时归?
诸葛南征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因偷马引发的倾国之败
区长陈奇调研思茅区综合档案馆建设
杜文秀起义扩张
南征教授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常用对药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