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信息集锦

2023-03-21 00:52
大众考古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国家文物局史前考古学

Books Exhibition 书讯

《定居地球:深层人类历史的考古学》

【英】克莱夫·甘布尔 著,郭建龙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 年3 月

作者探索了人类想象力的进化,确定了想象力的认知基础和社会基础,并将证据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深处。想象力具有“超越性”,创造出人类分开居住却又保持联系的社会,使得我们成为如此卓有成效的世界定居者。作者用“深层历史”这个概念创造性地划分出六个时空展开论述。

《远古艺术家:追溯人类最原始的艺术》

【法】米歇尔·罗尔布朗谢、【英】保罗·巴恩 著,王天然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 年7 月

作者颠覆欧洲中心主义观点,将考察范围拓宽到全世界,品评了各类早期艺术的发现、历史以及重要性。我们的祖先绝不是过去以为的一群创造力匮乏、只会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欧洲也绝不是人类艺术的唯一“摇篮”。无论人类去往何方,艺术的冲动一直在他们的大脑中澎湃着。

《历史的见证 文物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霍巍 主编

青海人民出版社,2023 年10 月

本书以100 件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实物实证说明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一步步融汇凝聚,最终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展示古往今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共享的集体记忆,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思想的考古学》

徐峰 主编

凤凰出版社,2023 年9 月

本书分为“人物与思想”“探索与争鸣”“怀念与评介”三部分,通过研究考古学发展过程中傅斯年、夏鼐、苏秉琦、俞伟超、裴文中等学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再现古史辨运动、史语所考古活动、史前区域考古等考古学重要节点和侧面,旨在“藉人以明史”和发掘考古学思想的争鸣,以窥探考古学发展的时代风貌与世变潮流。

《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

李琳之 著

研究出版社,2023 年10 月

中原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先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中”,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先民不断向外扩张、迁徙,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上层交流,促成了祭祖祀天等观念的认同。西周时期,“华夏”“诸夏”“中国”等概念得以确立,华夏民族正式形成。

《我从太空考古》

【美】萨拉·帕卡克 编,陈召强 译

中信出版社,2023 年10 月

太空考古学是一门利用空间探测技术,尤其是卫星影像,来寻找地球上的古代人类特征或遗迹的新学科。作者创造性地将人类大历史和当代空间技术结合,利用卫星影像和其他遥感手段来发现传统地貌学、地质学和植物学中微妙的肉眼通常看不见的差异,从而分析并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

穷物理

中国史前人类的头骨变形

头骨变形是一种具有广泛时空分布的古老文化习俗,可能与身份等级标记、美学、宗教等多方面有关,同时也是古代社会育婴行为的结果。中国史前人类的头骨变形线索最早见于旧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以后发展为普遍的文化习俗,存在额枕—环状变形和枕部变形两个本地起源的体系。额枕—环状变形发源于东北北部地区,具有强烈的外观展示性,所需技术复杂,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有意识头骨变形习俗之一,并可延续至历史时期。其起源可能与东北地区独特的资源地理环境以及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采集渔猎社会复杂性的发展,如性别分工、等级分化等存在关联。枕部变形的地理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其对外观改造较弱,技术相对简单,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普遍流行。最初出现可能与北方农业社会的育婴实践有关,并逐渐演变为文化习俗。枕部变形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衰落并在青铜时代以后基本消失,这一过程应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化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新石器末期传统文化核心区衰落的史前文化格局重大变革有关。(何嘉宁、冉智宇,《人类学学报》 2023 年第5期)

知文明

青藏高原史前文明研究新进展

在全球史前考古学中,青藏高原无疑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单元,“青藏高原史前考古”也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近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其中,青藏高原史前考古取得惊人进展。人类进入青藏高原的时间不晚于16 万年前,而且可能通过不止一条路线;至少从距今10000—8000 年的全新世早期,青藏高原就被狩猎采集者长期占据;从距今3000 年前开始,随着大麦和牦牛的驯化,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加,牧业大规模扩展到高原边缘,青藏高原出现了长距离贸易网络、巨型定居点和社会分层。(吕红亮,《中国藏学》 2023 年第3 期)

欧洲史前时期的战争

英国和西班牙考古学家重新分析了一个发现于1985 年的西班牙北部山谷墓葬遗址。在约20 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约有90具完整骨骼、200 多块局部骨骼和数千块看似孤立的骨骼。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石制武器。这些遗骨以男性为主,许多都有刺伤和钝器伤的痕迹。14C 测年表明这些人类遗骸埋葬于公元前3380 年—前3000 年之间的欧洲新石器时代。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这是史前发现的暴力伤害率最高的墓葬之一,至少埋葬了338 人。至少23%的人身上有明显伤痕,包括65 处未愈合的伤痕和89 处已愈合的伤痕。大部分的伤痕是钝器造成的,如斧头、棍棒或投掷的石块等。冲突的规模之大表明这是早期战争,而不仅仅是人际冲突或小规模冲突。目前尚不能确定冲突发生的原因,但研究小组发现生活在谷底的人和生活在附近山麓的人,似乎在饮食习惯和丧葬仪式方面有微妙的不同。(科学网)

从石器文化看中缅印交角区古代民族联动共生的历史进程

这里所指的古代民族主要指源于我国甘青地区、东南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的以氐羌、百越及百濮为代表的古代民族群体。石器时代,中缅印交角区内就已存在古代民族的迁徙和流动,使区域内的石器文化呈现同质性和共享性的特征。根据石器的不同器型、纹饰和制式,可以大致推断出源于甘青地区的氐羌系民族不断南下渐次迁徙的历史过程。进入青铜时代后,源于我国长江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流域的百越系民族持续西进,与世居于中缅印交角区东南部的濮系民族及先前至此的氐羌系民族产生了充分的交流与整合,石器文化进一步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特征,生动阐释了古代民族联动共生的历史过程。(李佩燊,《世界民族》 2023 年第4 期)

读天下

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西安召开

10 月23 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陕西西安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关强主持会议。本次大会聚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紧扣时代命题、回应现实关切,是新时代考古工作者用实际行动,阐释弘扬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实践。大会期间,组织面向公众的27 场考古讲座,进一步促进考古成果传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文物局相关司,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文宣,国家文物局网站)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10 月19 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 项重要考古成果。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 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通过海洋物理探测、载人潜水器水下调查以及三维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等,确认两处沉船的保存状况,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 件(套),实证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了低能见度下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沉船、船货以及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的发现,重现了元代龙泉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对于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史等具有重要价值。甲午沉舰系列考古工作探索总结了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工作方法,在威海湾陆续发现定远、靖远和来远三舰,出水刻有“来远”舰名的银勺和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以及大量武器弹药、生活用品等,填补了我国大型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工作空白,对于推进甲午海战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教材。(杨亚鹏,国家文物局网站)

中国水下考古工作首部行业规范出台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 年)》,这是我国针对水下考古工作制定的首部行业规范。我国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迅猛,取得重要成果。“南海Ⅰ号”发掘提取各类遗物18 万余件,甲午海战沉舰调查确认致远、经远、来远等舰,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入坞,南海1500 米深度调查确认沉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实施,241 处水下文物点调查确认,北礁沉船遗址等5 处水下文物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划定水下文物保护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一期交付使用、二期筹备建设,南海基地落成揭牌,第一艘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投入使用。《规程》突出水下考古工作的技术规范,明确了水下考古技术要点、统一数据采集标准、考古记录等方面内容和要求,同时强调与其他涉海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引导和督促广大水下考古工作者,秉持科学严谨作风,促进水下考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切实发挥好《规程》对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宋雪,央广网)

猜你喜欢
国家文物局史前考古学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史前人,都画啥?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
考古学是知识创新的科学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