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视点

2023-03-22 02:55
浙江国土资源 2023年1期
关键词:公益林经营权生态

自然资源部:15条措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日前,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从强化科技攻关与科技供给、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技交流合作以及保障监督实施等方面提出了15 条措施。

《意见》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关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和协同创新,强化深地探测、深海极地探测、深空对地观测“三深引领”攻关,统筹推进科技研发、科技平台、科技人才、科技合作“四维支撑”布局,重点推进耕地保护与能源资源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灾害监测防治、调查监测与智能化测绘技术“五系协同”建设,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赋能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形成核心技术攻关更有成效、业务技术体系更加完善、战略科技力量更加优化、创新效能更加显著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新局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新要求,《意见》特别从充分发挥科技战略咨询作用、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激励等方面提出了3 项新的具体举措:一是成立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发挥战略科学家及专家决策支撑作用;二是探索建立自然资源部重点科技项目清单制,发布部重点科技项目指南和榜单,“揭榜挂帅”吸引全国自然资源科技力量围绕部重大科技需求开展联合攻关。三是积极推动有关学会联合设立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以高水平奖励强化对自然资源科技人才激励培养,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陕西:提出保障高质量发展五项举措

1 月5 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对自然资源工作的系列访谈,要求准确把握政策供给,把全国性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会议明确了五项贯彻落实举措: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坚决守牢全省4327 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

二是优化用地保障政策。加快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规划依据。充分运用部出台的先行用地、分段报批等保障政策,主动参与重大项目用地前期工作,加快西延、西十、西康高铁等重大项目用地报批,确保有效投资落地见效。抢抓国家层面支持实体经济及有关工业产业降低用地成本等政策机遇,精准投放利用增量土地,大力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三是强化矿产资源储备保障能力。发挥陕西矿产种类齐全、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紧缺型和大宗战略性矿产为重点,启动实施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加快油气等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根据全国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推动增储上产。引导和鼓励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滩等未利用地进行建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四是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推动绿色发展。充分运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发挥好三条控制线在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等方面的管控作用,重点推进秦岭、黄河、汉丹江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美丽陕西。

五是加强信息共享应用,提升数据要素服务能力。加强与测绘部门的深度合作,推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等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应用,推进实景三维陕西建设。结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整合测绘地理、现状、规划和社会经济四大类240 项数据,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更好助力现代物流、共享经济、智慧出行等新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冯伦兵 焦育民

湖北:颁发全国首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

近期,全国首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在湖北省咸宁市颁发。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被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自然资源部门颁发的全国第一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标志着不动产登记进入“房地农林”一体化登记新阶段。

在颁证现场,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程益桥村三组村民江维接过了编号为42000000001 的证书。他说:“承包地有了不动产权证,以后无论是流转还是入股,心里都踏实了。”2022 年,因为家庭内部分户,江维从父亲那里通过转让的形式获得5.24亩承包地。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登记操作规范(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的规定,这个红色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承包方信息、土地坐落位置、不动产单元号、承包方式以及承包期限等信息,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切实维护群众的土地承包权益。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决策部署,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工作安排,湖北省于2020 年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职责划转工作。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做好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与不动产登记有序衔接。2021年6 月,湖北省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咸宁市咸安区、宜昌市枝江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行开展试点工作,旨在将可行性经验推广到全省。

“有了不动产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得以实现,会进一步释放经营权的流动性,农民将获得实实在在的财产性收益。”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助力乡村振兴使命,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工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闵婕 王皖苏 梁鹏

广西:海域使用从“平面”转向“立体”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对未来三年内积极稳妥推进立体分层设权工作作出具体规定,推动广西海域使用管理从“平面”正式转向“立体”,通过拓展海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做活“向海图强”大文章,促进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区加快建设。

《意见》优先保障海域主体功能,在互不排斥和有限影响且可控的前提下,兼容多种用海行为,明确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如何分层”“如何论证”“如何审批”“如何登记”等关键环节,从立体分层用海类型、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海域使用论证、用海审批、产权登记、海域有偿使用等6 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要求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海洋和自然资源部门优化用海审查审批,强化监督保障,确保海域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

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利用规模的持续增长,广西沿海有限的海域空间资源难以承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海需求。同时,现行的海域“平面化”管理方式未能充分发挥海域资源最大效益,用海活动的立体空间边界不清、项目用海重叠等问题开始凸显。作为广西贯彻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意见》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各类用海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用海类型、用海方式、主要使用空间等梳理形成空间兼容性结论,进一步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落地,切实发挥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提升海域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海域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全力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用海需求,积极助推北部湾进一步释放蓝色潜力。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作者:杨晓佼

云南:加快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

近日,云南省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暨现场推进会在安宁市召开。安宁工业园区管委会与企业在现场签订“标准地”投资建设监管协议,成功完成首宗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这是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的一个缩影。

安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宁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片区作为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由市政府牵头完成试点地块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评估、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水土保持评估、规划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区域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6 项区域性评估事项,及场地“六通一平”(通电、通路、通给水、通通讯、通排水、通燃气、土地平整),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效率,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经评估,通过“标准地”方式供地为企业缩短了约30 个工作日的用地审批时间。

此次现场签订的“标准地”投资建设监管协议坚持“亩均论英雄”的产业发展导向,从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排放、单位能耗、容积率5 项控制性指标对企业作出具体规定,以有效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

据了解,2022 年3 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的通知》,启动全省“标准地”出让改革工作,并选取滇中新区、蒙自经开区、泸西产业园区等条件具备的开发区作为全省试点。下一步,全省将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工作,到2025 年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标准地”出让规模达60%以上,切实提高土地要素保障效率。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宋红霞

河南:出台公益林管理办法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加强公益林保护,规范公益林管理,保障林业发展,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该《办法》于2023 年1 月1 日起施行。

《办法》共7 章32 条,明确了公益林的定义、适用范围,公益林保护与管理遵循的原则,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确定了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原则、范围标准、调整的要求与程序;厘清了林权权利人的权利与义务、补偿制度,公益林经营方向以及不同事权等级、保护等级的经营措施;提出了公益林保护与林业碳汇的关系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明确了公益林监测监管制度责任及检查核查,对违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的责任追究等。

《办法》紧扣《森林法》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制度和河南省级公益林管理经验,优化、精简、合并了原有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党委、政府在公益林保护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将公益林划定和管理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办法》的出台,对规范公益林的管理,发挥公益林生态功能,助力巩固河南省公益林生态建设成果,为建设生态强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提供了制度保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永强

广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关于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规定自2023 年3 月1日起,广东省农村土地(含耕地、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登记由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农业农村部门不再办理此类登记业务。2023 年3 月1 日之前依法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权属证书继续有效。今后依法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首次、变更、转移、抵押等登记时使用《不动产权证书》或《不动产登记证明》。

《公告》指出,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部署要求,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已就全省各级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部门协作和登记成果资料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登记信息与承包合同信息互通共享,保障不动产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并对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籍调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登记类型和适用情形,申请材料,办理时限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作出具体安排。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黄俊飞

河北:出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近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35 年,河北省林草、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得到彰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大幅跃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全面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规划》范围包括河北省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和管辖海域国土空间,其中陆域18.88 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0.72 万平方公里。

《规划》以主体功能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等为重点,突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确定全省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划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以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为指引,综合考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际需求和落实国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要求,实施坝上防沙治沙与湖淖、湿地系统修复工程等10 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规划》要求,依据河北自然地理格局,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积极构建“两屏两带三区多廊”生态修复格局。“两屏”指燕山、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按地貌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为燕山山地、太行山地和冀西北间山盆地;“两带”指坝上草原防风固沙带、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带;“三区”指环首都生态保障区、冀中南平原生态修复区、冀东平原生态修复区;“多廊”指构筑以重要水系、海岸带、长城文化带等为主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同时,以“两屏两带三区多廊”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及生态问题相似性等,将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坝上高原、燕山山地、冀西北间山盆地等8 个生态修复分区。

《规划》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针对主要生态问题,明确生态修复重点任务。任务分别为:开展自然生态系统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海岸带保护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构建生态廊道,维护生物多样性。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 王爽 王排军 宋海娟

湖南: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推进“双碳”研究

近期,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湖南省自然资源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开题评审,此举将进一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工作。

该课题由湖南省第二测绘院牵头承担,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为合作单位。课题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理论研究,探索自然资源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和对策,实施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试点,构建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模型,研究基于“天空地网”的自然资源智慧监测关键技术,研发自然生态系统碳汇智慧监测平台。

评审会上,与会专家经充分质询与讨论,一致同意通过开题报告,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技术路线、有关协调工作和运行机制,开展深入研究,提出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对策措施,科学制定自然资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湖南方案。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丽容 陈铸

猜你喜欢
公益林经营权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问题研究
生态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