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搭稳林长制建设的“四梁八柱”

2023-03-22 02:55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鄞州分局王倍菲邹姜慧
浙江国土资源 2023年1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鄞州区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鄞州分局 王倍菲 邹姜慧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抓手。宁波市鄞州区森林面积52.4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3.65%,林木蓄积量为210万立方米,境内拥有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东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五龙潭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处自然保护地。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以责任落实、国土绿化、灾害防控、农村产业为梁,以制度建设、问绩问效、提质扩面、森林城市建设、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乡村康养、林特产业为柱,以梁带柱,以柱强梁,通过搭稳鄞州林长制“四梁八柱”,推进林业工作迭代升级、系统重塑、提质增效,为鄞州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架好“责任”这根梁,抓紧抓好资源管理

宁波市鄞州区全力推进“1+6+N”林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衔接、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是突出以上率下,当好“领头雁”。建立覆盖区、镇、村的三级林长管理体系推行党政同责“双林长制”,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级总林长,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镇级林长,由村书记(主任)担任村级林长,压实区级林长“常巡林”,镇级林长“月巡林”,村级林长“周巡林”巡林责任。建立“一长一警”治安管理制度,每个村确定1 名联护林责任片警,协助林区警长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健全“一长两员”网格化制度,将52.4 万亩森林划分为110 个网格,以数字化巡护和定位系统实时监测的管护模式落实110名护林员常态化巡护。

二是突出部门协同,吹响“集结号”。打破以往部门间“单兵作战”的局面,出台《鄞州区林长制区级部门协作制度(试行)》,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部门协作制度。由区林长办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区级28 家林长制协作单位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共同推进数据互联共接,研究解决林长制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

三是突出绩效导向,考核“实打实”。建立林长制考核“绿红清单”,将森林覆盖率增长率、林木蓄积量增加量、造林绿化完成率、森林质量提升幅度等指标列入各级林长责任制考核“绿色清单”;将毁林开垦、违法征占、违规采伐、滥捕乱猎、生态环境损害等案件列入各级林长责任制考核“红色清单”,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级林长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印发《2022 年度鄞州区林长制工作优秀镇推荐指标及评分细则》和《2022 年度鄞州区林长制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任务目标,强化绩效管理,以考核“指挥棒”的牵引作用倒逼林长制工作全面见效。

二、架好“绿化”这根梁,做厚做强绿色家底

宁波市鄞州区坚持生态优先,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科学绿化道路,打造美丽人居环境,不断擦亮高质量绿色发展底色。

一是做实百万亩国土绿化。重点围绕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设,深入挖掘可绿化空间,制订《鄞州区2022 年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实施方案》,明确“在哪种”“种什么”“种多少”等关键问题,抢抓造林关键时期,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全区国土绿化美化。2022 年,全区完成新增百万亩造林2087 亩,包括道路绿化731 亩、公园绿化684 亩、河道绿化270 亩、小区绿化402 亩。

二是做优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根据鄞州重点区位和森林资源特点,编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五年实施方案,确定“一环、一线、多点”的项目空间布局,通过现有林改培、大材径培育、沿海森林生态修复、藤本治理等措施,计划“十四五”期间完成3.89 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打造天童林场近自然林、横溪水库水源涵养林、东钱湖中幼林抚育三项示范工程。目前,全区已完成战略储备林建设1.06 万亩、美丽廊道建设1368 亩。

三是做深森林城市创建。以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为核心,充分考虑城镇特色和当地传统风俗文化,全面推进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实现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生态健全的森林城镇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5 个、省级森林城镇5 个,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19 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市级生态文化基地3 个。

三、架好“防控”这根梁,筑牢筑实生态底线

宁波市鄞州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多措并举,在“防”字上狠下功夫,扎实推进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两防”工作。

一是落实防控责任。依托“林长制”,明确区、镇、村相关责任人及护林员管护区域,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分解到山头地块,将森林灾害防控纳入各级林长目标考核体系。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鄞州区松材线虫病防治责任的通知》,要求相关镇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将这项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逐步改变区级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

二是夯实防控基础。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谋划推进以阻隔网、水源网、监控网的为重点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宁波市森林防灭火十四五规划》,提前谋目标、超额抓落实。松材线虫病疫情秋季普查采用“无人机+人工复查”形式,摸清枯死松树数量、分布和致死原因,为下阶段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丰富防控手段。打出“常年清+集中清”组合拳,下好“技防+人防”先手棋,形成一体化松材线虫病疫情综合治理措施。大力推动森林“两防”宣传进社区、进广场、进公园、进地铁,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册、松材线虫病防控折页820 份,悬挂防火三角旗、飘带7000 余条,刊登森林防火公益广告2 期,向进入林区群众发送森林防火提醒短信200 万条,切实增强广大群众行动自觉,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宁波市鄞州区已连续多年未有重大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情况,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整体平稳,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和发生数量实现“双下降”。

四、架好“产业”这根梁,激发激活绿色动能

宁波市鄞州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林业生态资源的优势和潜力,走好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群众得实惠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游古道赏民俗等健身康养活动,支持乡村养身养老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江河湖海、山林田园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集观光、教育、休闲度假等多样功能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与医疗、体育、文化等行业跨界合作,融合形成森林康养新业态,吸引各类健康、养老、中医药等产业基金进入森林康养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见效。

二是聚力做大多彩林特品牌。做优精品水果,不断引进推广柑橘、杨梅、樱桃、猕猴桃等优良新品种,建设高效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做精名优茶,大力推进茶园改造,重点发展彩色、专用优势新品种,打造集高效优质生产与生态景观美化与一体的新型茶园综合体,强化“太白滴翠”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积极发展盆栽、鲜切花等高档花卉苗木,建设珍贵彩色森林,提升林业综合效益。积极参加林业产品评比展览销售活动,现荣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 个,“中绿杯”特别金奖2 个、金奖2 个、银奖1 个,创建市级林特休闲体验园3 个。

三是拓展拓宽生态富民路径。大力发展以“一亩山万元钱”为目标的林下经济,高效推进1 个“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荒山阔叶林下建设三叶青生产基地和育苗基地,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大规模的三叶青种植,项目亩均产值达1.5 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种植面积500 余亩。

下一步,宁波市鄞州区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林长制走深走实,进一步探索森林资源管理内生动力、统筹协调、长远发展等问题的长效解决手段,推动全区林长制工作提档进位,全面构建森林资源保护新格局。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鄞州区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惠民县:民间林长助力野生动物救助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
鄞州区非遗展示馆
“鸡奶奶”的五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