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3-03-22 09:18孙昌艳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只猪舍

孙昌艳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山东临沂 276200)

猪只腹泻和胃肠炎是引起猪只死亡率高发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生猪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另外,许多病原体会引起这些疾病,其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目前危害较为严重,广泛流行的一种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威胁各个年龄段猪只的健康,对于育肥猪发病特征主要为引起猪只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等临床症状,死亡率较低。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时,导致猪只肠道功能紊乱,无法有效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无法保持更有效的生产性能。另外,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侵袭猪只的肠道,肠道免疫系统遭破坏,可引起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从而导致其他病原继发感染。为了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扩大产业化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病因一步一步地明确猪传染性胃肠炎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因素,为积极探索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提供有效防控策略。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V)属于冠状病毒Toro 亚家族、α-Toro 病毒Ⅰ型、有包膜,病毒粒子直径约为60~150nm,是一个含有一个多腺苷酸的单链RNA 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为S 蛋白(表面纤突糖蛋白),M蛋白(膜糖蛋白),N 蛋白(核衣壳蛋白),N 蛋白和M 蛋白形成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粒子二十面体结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冷冻时非常稳定,但放于室温以上温度不稳定,在4℃可保存2 个月,在20℃时可以保存2 周,在30℃仅能保存1d。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光照敏感,在紫外照射条件下5h 即可被灭活,在甲醛溶液、苯酚、乙醛、次氯酸钠、氯仿等用消毒剂中均可被灭活。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猪都易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以引起两周龄以下的仔猪严重腹泻、死亡率高达100%为主要特征[1],但随猪龄增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死亡率逐渐降低,成年猪基本无死亡,仅有腹泻症状,食欲不振、发育迟缓,导致生长性能变差。

2 临床症状与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发病较急、发病率高、传播较快等特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可引起两周龄以下的仔猪呕吐、严重水样腹泻从而脱水死亡,死亡率高达100%。另外,虽然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不同年龄的猪都易感,但随猪龄增大,其死亡率逐渐降低,5 周龄以上猪只死亡率很低,成年猪基本无死亡,仅有腹泻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呈现季节性,在冬季流行最为严重,传播方式为感染猪只排毒和带病猪只传播,即为水平传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1~3 周。易感猪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后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长期存在并广泛传播。持续感染的猪粪便中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可长达18 个月,这也是长期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的仔猪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患病母猪临床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哺乳母猪无乳,进而导致仔猪死亡率上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猪只病变的主要部位在胃和小肠,胃底黏膜出血,小肠黏膜出血,伴有黏膜脱落现象,肠壁变薄,腔体臌胀,内有酸臭味气体,肠内容物呈透明泡沫状,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从胃到直肠可见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2]。一般来说,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会在感染的猪场中持续存在,而易感猪感染后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经常存在。

3 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3.1 体重增重减少

易感猪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后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长期存在。育肥猪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表现为病猪胃底黏膜有出血,小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破坏猪只肠道免疫系统,可引起多种病原体的入侵,比如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其他病原继发感染。对于育肥猪来说,患病猪基本无死亡,有腹泻症状,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营养摄入不足,消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猪只体型消瘦,猪只体重增重下降,猪群生长变慢,进而导致猪场效益减少。

3.2 死淘率增加

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播快、发病率高,一旦发病即传播迅速,一头猪发病,传染迅速,全圈相继发病。育肥猪的养殖密度较高,猪只的生活环境福利较差,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因此对于育肥猪来说一猪发病,周围猪只相继发病。猪传染性胃肠炎腹泻造成脱水,营养吸收受阻,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使机体抗病能力明显下降,对免疫等应激抵抗力差,且很容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如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引起病猪发育迟缓,增加死淘率、患病率和药物成本。

4 防控措施

在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时注意季节变换,补充维生素以及各种营养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在饮水和饲料中加入益生菌和多元维生素促进肠道发育;对于育肥猪的饲养,需要适应饲料,锻炼肠胃,提高猪只消化系统的发育,使猪只的消化能力增强,这样也可以减少环境对消化系统的应急刺激反应,从而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在饲养上,确保料槽不断料、确保水线不断水,确保猪只有一个健康安全的卫生环境,尽量减少死淘的发生,以达到理想的生长性能[3]。为防止该病的传入,饲养者应不从有病的地区购进猪只,尤其是冬季此病高发季节要特别注意,对所有新购进的猪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另外,做好猪舍保温,及时清洁粪污,平常注意猪舍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4]。需要减少猪群应激,注意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猪只的环境条件、饲料、水质和设备,另外需合理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营养均衡的营养是基础,是疫苗和疾病产生抗体的基础。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建立免疫档案,扎实做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

5 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本病,要立即严密消毒和隔离病猪。正确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合理稀释比例,并把药液雾化后喷在空气中、猪的体表及建筑物表面进行消杀。一方面要增强猪的抵抗力,加快痊愈,恢复健康,限制饲喂,以减少胃肠功能负担,加快体能的恢复,减少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防止脱水。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猪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因此需要补充盐分防止脱水。可在1L 水中加入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 以补充盐分。育肥猪只可每天重复补充5 次盐分,每次500mL,保证育肥猪水分和体能充足,促进快速恢复机能。

2)对症治疗。对于这种病毒性腹泻这类病毒性疾病,在给猪治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提高猪只的抗病毒能力。对于育肥猪严重腹泻,可注射抗生素,比如链霉素30~50 万IU、庆大霉素4~8 万IU,连续一周给药,2 次/d。另外可在饮水中加入抗炎药比如阿莫西林进行消炎,以防继发感染。同时,提高饲料营养并适时喂料,并注意饮水温度,减少温度过低的饮水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患病育肥猪需立即补充液体日粮或者液体营养素,有助于恢复育肥猪机能。

3)提高猪抗病能力。多补充益生菌、多元维生素、免疫增效剂、抗氧化型功能添加剂,可以投喂一些具有安神定气、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补剂,比如百合地黄汤,百合、当归、蒲公英、紫草、山药、黄芪、黄精各30g,肉桂6g,生地黄汁200mL,煎水服用以增强猪体自身抗病力。

6 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腹泻病的病因、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并讨论对猪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明确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侵袭猪只的肠道,导致猪只肠道功能紊乱,不但无法有效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和保持更有效的生产性能,而且严重破坏肠道免疫系统。因此要求养殖户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猪场的身体素质,及时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工作,做好养殖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应对策略,更加有效减少猪传染性胃肠炎带来的经济损失。旨在从病因一步一步地明确猪传染性胃肠炎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因素,为积极探索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腹泻病提供有效防控方法,建议养殖户落实猪只的科学养殖措施,进一步增加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只猪舍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