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

2023-03-22 09:18化培林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表现型综合症猪群

化培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广西梧州 543005)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又被人们称为猪蓝耳病。是一种同时影响猪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病毒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 类动物疫病,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20 世纪80年代末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首次在美国被发现,当时由于科研技术的局限性一度被称为神秘病。由于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传染性强、感染率高、传播途径广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养猪业经济效益。PRRS 病毒最早于1991 年分离鉴定,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RNA 病毒,属于动脉病毒科的动脉病毒属。在我国主要CH-1a、BJ-4、JXA1、NADC30-like 等多种毒株,PRRS 毒株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为猪场防控和饲养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

1.1 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一年四季流行,任何年龄段、任何品种、任何性别的猪都可能会感染PRRS 病毒而患病,在临床上以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感染率较高。PRRS 病毒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长期性。在猪身上可携带200d 以上,并且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大多数感染后的猪最终会产生免疫力,在感染60d 后停止释放病毒。

1.2 传播途径

PRRS 病毒存在于猪的鼻腔分泌物、尿液、精液、乳汁、血液和粪便中,通过空气、鼻腔分泌物、唾液、粪尿传播等方式进行持续性传播。病猪以及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妊娠母猪哺乳时可将病毒感染给仔猪,而仔猪之间互相也可传播,也有些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携带PRRS 病毒的猪感染给其他猪。由此可见,PRRS 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且迅速。该病毒不会通过鸟类和昆虫媒介传播。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精液成为目前病毒传播的主要来源。

1.3 危害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降低猪的生产能力。种公猪和种母猪的繁殖能力急剧下降,哺乳仔猪成活率低;②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③增加养殖成本。由于该病的传染性强,难控制,影响育肥猪的出栏量,同时也加大治疗和人工成本;④存在继发感染。该病容易与其他支原体、链球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会出现其他的临床症状,加大治疗困难。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急性表现型

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至41℃以上,有时可高达42℃。耳朵、腹部和外阴变为蓝紫色,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妊娠母猪可表现为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患病仔猪出现抵抗力差、食欲下降、嗜睡、严重的呼吸困难、肺炎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时出现瘫痪症状,甚至死亡,急性型病死率通常高达50%以上。

2.2 慢性表现型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呼吸频率增加,咳嗽且伴随着呼吸困难,轻度腹泻。耳朵、腹部和外阴出现轻度发绀,妊娠母猪的繁殖能力下降,抵抗力下降,产弱胎。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畸形率增加,性功能减退。仔猪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缓慢。

2.3 隐性表现型

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少数情况表现为轻微的咳嗽。如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引起肺部炎症疾病的发生,后期可发展为慢性或急性表现型。

2.4 影响临床症状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感染的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疾病或生殖系统的障碍,但也有许多受感染的猪临床症状不明显。在症状明显的情况下,症状会有所不同,通常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病毒毒力的强弱;②是初始感染还是持续感染(是否具有群体免疫);③受感染的群体;④环境中存在的其他致病因子;⑤群体规模和管理的合理性。

2.5 诊断方法

体温升高是检验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的重要指标。判断标准可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基础的判断标准为体温升高,耳朵颜色由粉白色变为深紫色。对病死猪进行临床解剖可发现肺部、心脏等部位出现实质性病变。除临床症状外还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才可确诊。实验室诊断主要是采集病猪的肺脏、淋巴结进行基因提取、反转录、扩增PCR 检测进行最终确诊。

3 防控措施

3.1 猪群的选择

限制引入种公猪、种母猪的频率,最好能够自繁自养。首先,对于引种地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坚决不从疫区引入猪种。引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繁殖性能良好、适宜能力强、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的优质猪品种。引入前实验室PCR 检测每头猪PRRS 病毒结果为阴性,引入的种猪应在购买后隔离60~90d,种猪的原种引入不应超过每月一次,最好是每季度或每半年一次。引种前要对猪舍进行彻底完整的消毒,并空舍通风1~2 周。此外,猪只的引入、运输、流出要严格做好检测流程,避免PRRS 病毒的引入和扩散。对于精液的来源严格把控,要确保不含PRRS 病毒。在人工授精前对精液进行质量检测,选择精液品质良好的精液进行授精,准确判断母猪的发情时间,适时输精,不可错过最佳配种时间以免降低猪的配种受胎率。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精器械及输精部位的清洁消毒,避免操作不洁引起生殖系统疾病。

其次,仔猪实行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的传播。母猪的抵抗能力通常比仔猪强,仔猪通常可以通过初乳获得大量母源抗体。仔猪早期断奶隔离饲养能使仔猪早日离开传染源,避免疾病的传播。仔猪在14~20 日龄时实施早期断奶隔离饲养,饲喂代替母乳的仔猪全价饲料,在3~5 日龄就可以用优质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饲料进行诱食,诱食工作能够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良好发育。在实施隔离饲养时,要尽量减少仔猪的应激,保证环境的安静和适宜的温湿度,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充分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

3.2 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指的是猪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越高,表明群体中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越高,如果群体中有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会避免该疾病大规模的暴发,同时可减少繁殖障碍的发生,降低病毒从母畜传播给后代的可能性。猪群免疫的稳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定时接种疫苗、及时更换种猪等策略共同实现。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可接种的疫苗主要有PRRS 灭活苗、PRRS 弱毒苗、基因工程苗等。灭活苗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对仔猪同源病毒能达到70%以上的免疫保护率,但对其他猪群免疫保护作用较差;PRRS 弱毒苗能够快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同时也因其免疫注射剂量小、成本低等优点在养猪生产中广泛应用;基因工程疫苗由于存在着极大的技术短板目前还没得以广泛应用。不同的猪场可根据猪场条件和猪群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母猪在配种前60d 接种疫苗,保证母猪能通过初乳将足够的母源抗体传给仔猪。种公猪应该在配种前20d 首免。仔猪21d 时可使用灭活苗进行首免,30d 后再次免疫。接种疫苗后,要对猪群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抗体不达标的猪及时进行补免。

3.3 及时治疗

目前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没有特效药,牧场管理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饲养人员应该每天至少两次巡查猪群,当发现猪群中有轻微疾病症状或者疑似该病时,立即挑出单独饲养并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出现隐性及慢性表现型要及时对症下药治疗,对于发热、体温升高的猪要物理降温,同时兽医可按病情注射氟苯尼考、安乃近、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还可使用一些中药治疗;可使用头孢菌素、青霉素等控制继发感染;对于刚刚生产的哺乳母猪可注射葡萄糖溶液、电解多维饮水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当猪群中出现急性表现型要及时淘汰,减少损失。

3.4 加强猪场的管理

①由于PRRS 病毒囊膜的存在,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被苯酚、甲醛和大多数普通消毒剂灭活。因此及时并定期对猪场设施、猪舍环境消毒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制定合理的消毒流程,可结合化学消毒、生物消毒及物理消毒多种消毒措施同时使用,保证消毒效果。在操作时消毒工作要规范,同时还要做好进出人员的消毒工作,减少人员进出频率;②猪场的环境卫生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尿液、其他排泄物、污染物,保证猪舍通风、干燥、适宜的温湿度,对于病死猪及时无公害化处理,严防疾病的传播;③猪群生产的各个阶段要实行全进全出制,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发现猪群中的患病情况,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根据发病情况的严重性选择治疗或者淘汰;④猪场的工作人员要加强防范意识,给予不同阶段猪群充足的营养供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猪群免疫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没有单一成功的控制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的有效策略,主要是因为PRRS 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出现变异,传播途径广泛,发病率高。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严重影响着猪群的生殖系统障碍和呼吸系统的异常,在经济上对于猪场极具破坏性。因此,在猪群饲养过程中,要严格限制引入种猪的频率,坚持自繁自养,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和免疫接种,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表现型综合症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关注夹腿综合症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变式题型解析
浅谈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猪群亚健康
中小规模猪场呼吸道病综合症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