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猪饲养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3-03-22 09:18朱志刚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猪体圈舍猪群

朱志刚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工作站 山东济宁 272100)

最近几年,生猪疾病的类型持续增加,不但发病迅速,传染性及危害性也随之增强,且某些疾病还会在猪体中潜伏一定时间,一旦不加注意,很可能引发大范围的感染状况。大多数养殖户对各类生猪疾病的了解不够全面,且低估了其危害性,在日常饲养中多有忽视,很容易延误诊治,致使病猪病况严重,救治难题提升,必须紧抓预防与治疗。

1 生猪饲养中几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1 猪气喘病

作为生猪饲养中频发的肺部疾病,气喘病的发病通常受肺部感染所致,潜伏期多为10~15d,一开始发病时病症较轻且不易于察觉,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病猪会将脖子伸长咳嗽,有少量分泌物,喘息节奏失衡。病症继续加剧后,病猪状态消沉,活动量大减,体重也随之减轻,此病蔓延迅速,仔猪以及孕期母猪是感染概率最高的猪群,一旦出现便容易大规模发病,使得养殖户损失大量收益。

在预防方面,免疫接种是关键,以猪支原体肺炎弱毒冻干苗按照猪群类型的差异分别免疫,对于仔猪,需在7~15 日龄时为其进行首次免疫,在60 日龄时为其进行第二次免疫,通常在免疫14d后便可生成抗体。对于种猪以及育肥猪,需在每年的8 月份为其接种,同时注意圈舍的日常管理,循序推进清洁、消杀事宜,尽量为生猪供以更为适宜的饲喂环境,做好源头上的全面防控,以免生猪受应激刺激而出现气喘病。在治疗方面,重点在于用药,发现疑似病猪后应迅速做隔离处理,除了隔离疑似病猪外,同个圈舍的其他生猪也要隔离观察,将盐酸土霉素充分混合至饲料当中,连喂5d,21d以后再次给药,以降低发病概率。已经确诊的病猪,以肌注形式为其注射卡那霉素,剂量为3 万~5 万IU/kg·bw,2 次/d,病猪进食量回到正常状态后再停药,遇到大范围发病的情况,可联合采用饲料给药、注射给药两种办法,在病猪进食量稳定后再循序减药[1]。

1.2 猪瘟

该病是生猪饲养中损害性最大的疾病,不但致死率居高不下,且现阶段仍没有研制出疗效显著的针对性药物,按发病缓急、病症差异又可将该病细化为三类,即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具体而言,急性病猪发病迅速,猪体体温升高,且伴有明显的下痢,猪体被毛参差凌乱,行动困难,病重后很容易由于猪体衰竭导致死亡,病原可在病猪体内潜伏24~72h;慢性病猪多数是由急性病猪转化而来的,病猪体温高低不定,进食量骤减甚至直接停止进食,时而腹泻时而便秘,下痢最为明显,猪体日渐羸弱,被毛冗杂凌乱,走动不稳左右摇摆,病程可长达30d,直至衰竭致死;架子猪、断奶仔猪是温和型猪瘟的多发猪群,发病后病症通常较为轻微且不够分明,病程可接连持续很长时间,猪体表面皮肤存有瘀血和坏死之处,进食量减退,病发后的死亡率同样居高不下[2]。

现阶段,尚未研制出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因而在实际防治中关键在于预防,以强化接种、强化管理等手段加以防控,常用到的疫苗一般有猪瘟兔化苗、脾淋苗、细胞苗等,实际接种时需基于饲养状况拟定接种计划。注意接种的严谨性,跟随专业兽医的引导,按说明及流程存好、用好疫苗,接种时精准掌握好疫苗剂量,基于本地猪瘟流行趋势强化动态免疫,提升免疫成效,并强化对免疫抗体的检测。

1.3 猪腹泻

该病多发病于冬、春二季,病因通常与猪体消化道有较大关联,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皆容易发病,病程往往会延续一段时间,仔猪发病率远高于成年猪,如果防控不到位,病猪很可能因脱水过多而致死。具体病因可细化为传染性、非传染性两种,前者一般为细菌和病毒,后者则同平时的饲养管理相关,如果圈舍环境太过阴凉、缺少阳光直射,或供给的日粮、饮水不洁净等,皆可能引发该病。

预防过程中,必须加大检疫、免疫力度:①要恪守自繁自养理念,降低发病可能性,非得要引进生猪时,将疫区列为禁止引入源,新引进的生猪需接受全面检疫,一应检查无误后方允许入场,防范存在带菌猪;②要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比如说可以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 型)三联活疫苗对产前母猪加以接种,平时注意饮食管理,为生猪供以养分充裕的饲料,施以规范化饲喂,以期强化生猪的体质及肠胃功能。发现猪群中存有病猪后,即刻将其转移至洁净、舒适、干燥的专用圈舍,并使用专门的器具、饲料加以饲喂,以防病菌的继续蔓延,并就病猪之前使用过的圈舍、饮食饮水器具加以充分消杀。在药物使用方面,例如针对细菌性腹泻,通常以抗菌止泻为治疗原则,如仔猪黄痢是常见的细菌性感染疫病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发病仔猪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以及100mL 的生理盐水,并使用乳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穿心莲注射液以及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乳酸环丙沙星通常按照每只患病猪使用0.5mL 的剂量进行肌内注射,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庆大霉素和穿心莲注射液按照每只患病猪使用1mL 的用量进行使用[3]。

1.4 猪蓝耳病

蓝耳病的蔓延性极强,是由生殖系统病毒及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共同所致,猪群中某只生猪染病后会在短时间内蔓延至整个猪群,仔猪及孕期母猪是最有可能被感染的猪群。孕期母猪发病后,主要症状为呼吸不畅、状态沉郁、食欲减退、高烧不退,甚至还会流产,仔猪发病后,主要症状为腹泻不断、呼吸不畅、进食减少,还会伴有不间断呕吐的问题,致死率可高达八成以上。

对于该病的防治,要想强化效果,可以于饮水当中混合电解多维、维生素等成分,或在饲料中拌入适量土霉素,此外,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盐酸多西环素等亦是良好的防治药品。近年来,中药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愈发普及,以中草药对症施治,不但疗效好且生态效益明显,因此,可以选用更为绿色、安全的中药制剂,藿香、紫苏叶、茯苓等对于该病的防治效果很是显著。在对孕期母猪进行治疗时,可以先以500~1,000mL 的高锰酸钾溶液将其产道处充分清洗干净,之后再以500mL 蒸馏水再次冲洗,接着将800 万IU 青霉素注射至病猪体内[4]。如果病猪不仅患猪蓝耳病还伴随着其他继发性疾病则应当用阿莫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来达到消炎的目的,给病猪服用1 次/d,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突然暴发的几率。

2 生猪饲养中常见疾病的日常防范管理

2.1 强化环境管理

舒适健康的饲养环境是疾病防范的先决前提,亦是获得更高饲养收益的基础,因而,无论是中小规模的猪场还是合作社型的猪场,在场址选择上皆需谨记适宜性原则,基于周边生态条件,诸如水源、空气、土地等要素做出综合考量。

一方面,要选择通风性好、光照充裕、水电丰富、相对安静、便于排水的位置,另一方面,要注意猪场内部的区域划分,各区之间需仔细分隔开来,并确保各区环境的卫生性。在圈舍的建造上要做到夏季可以避暑防晒,冬季可以御寒保暖,在圈舍周围适当栽植一些可以吸收粉尘颗粒的植物,发挥净化作用,基于天气变化,适时就圈舍温度做好调整,确保温度的适宜性。

2.2 强化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呈现出严格的技术性特征,养殖户应基于猪群规模、长势情况、猪种差异、猪病特征等要素,事先就接种规划进行科学拟定,以期确保接种操作的严格性,尽可能将常规接种同特殊接种相结合,以期确保接种成效。为确保免疫成效,必须自专业渠道购置疫苗,并紧抓运输、存储事宜,以防疫苗效力降低,接种过程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无论是时间、手段还是用量,皆要按有关要求一一把控到位。结合不同疾病的病症特征以及发病年龄,定期同兽医人员沟通,适时给以各年龄段生猪接种所需疫苗,如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猪体免疫水平,对疾病加以预防性控制,继而降低发病概率,将疾病可能引发的养殖损失降至最小。

2.3 强化清洁消毒

一丝不苟、周密细致的清洁消毒管理,能大大减少猪场内病原体的基数,达成疾病防控的初衷,为此,必须将清洁消毒视为疾病防控的重要抓手:①要强化对猪场人员的出入管理,出入猪舍之前务必要逐一换好衣、淋好浴、消好毒,将圈舍内的一应杂物仔细清理好;②要施以严密的封闭式管理,平时禁止场外人员随便进入猪场,运输车辆也要仔细消毒,不要借用陌生车辆,尽量避免猪场周边存在同生猪容易有接触的其他牲畜,以防其将病菌传染给生猪;③要将猪场内部的环境消杀视为常态事务,同时也要顾及生态养殖的相关要求,禁止使用容易给生猪带来不利影响的消毒药剂,替换为绿色药剂,诸如草酸、微生态改良剂等皆是不错的选择。

3 结语

总而言之,猪肉是居民日常必需的食品类型,最近几年,生活品质大有改善,居民对于猪肉品质及其健康性的关注愈发提升,这也对农村养殖户的生猪养殖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想切实提高猪肉的品质及健康性,必须要强化对各类生猪疾病的防治,而生猪疾病的防治本身便是一项囊括诸多要点的技术活,在实际工作中,猪场人员需基于养殖实际,抓好对各相关防治要点的贯彻,立足实际、强化管理。

猜你喜欢
猪体圈舍猪群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基于单视角点云镜像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
学会8招夏季养猪增膘等4则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