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科学防控

2023-03-22 09:18梁廷强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杀性甲骨氏杆菌

梁廷强

(山东省乐陵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德州 253600)

生猪养殖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支柱产业,猪肉是我国需求量最高的肉类。猪疫病是制约我国乃至世界猪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猪疫病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1]。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最早的报道见于1830 年的德国,此后在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均有该病的报道,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据报道,世界猪群有25%~50%的猪患有该病,在美国的猪群中该病的血清阳性率曾高达54%[2]。我国在1964 年从进口的种猪中首次发现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在20 世纪70 年代该病在我国部分省市由于引进欧美国家带病种猪造成该病的广泛流行[3]。患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猪的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换比降低,严重时可因窒息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而导致病猪死亡,给猪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是猪养殖中重点防控的疫病之一。本文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一线生猪养殖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予以借鉴。

1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及其特点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有两种,一种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另一种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为D 型,偶见A 型)[4]。当病猪单独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时,可引起较为温和的非进行性鼻甲骨萎缩,通常无鼻甲骨病变;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非产毒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鼻甲萎缩;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后继发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则会导致病猪出现较为严重的萎缩性鼻炎。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染色后可见两极浓染,具有运动性但不形成芽孢,是一种严格的需氧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鲜血琼脂上可形成β 溶血,可使马铃薯培养基变黑而菌落呈黄棕色或略带绿色。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该菌对石灰水、石炭酸、含氯消毒剂等常用消毒剂敏感。

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巴氏杆菌主要是血清D 型菌,少数为血清A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产生一种属于皮肤坏死毒素类的巴氏杆菌毒素,该毒素由toxA 基因编码,可引起猪鼻炎、鼻甲骨萎缩、全身代谢障碍等,导致病猪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可诱发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从而导致病猪死亡。

除病原感染外,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还与应激、环境因素有关。不同日龄猪混养,饲养环境通风较差,猪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长期饲喂营养单一的饲料,先天免疫缺陷或免疫水平较低,感染其他病原等均可诱发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5]。

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各日龄的猪均可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但以仔猪的易感程度最高,其中1 月龄以内的仔猪可在感染数周出现鼻炎和鼻甲骨萎缩症状,1 月龄以上猪感染后通常无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通常为水平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或气溶胶感染。患病猪或感染猪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母猪感染后常导致仔猪发生早期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猪呼吸道黏膜的常在菌,在外表健康的猪群也可分离到这种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部分菌株在猪的鼻腔内繁殖可连续定居5 个月以上,有时可达1 年。猫、鼠、兔和人均可携带巴氏杆菌,并且在犬、猫和猪的扁桃体中巴氏杆菌普遍存在。在未流行过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猪群中出现该病,通常是由于引进感染猪导致。猪断奶后混群时也可造成该病的扩散,尤其是在饲养密度较大的猪群内感染率更高。猪舍内空气中氨气、尘埃、微生物的含量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和病猪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健康猪活动受限、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和卫生条件较差等也可促使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传播扩散。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多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但通常猪群中发现病猪时,大多数猪已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6]。

3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猪体内后,附着于猪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并进行增殖,该菌产生的坏死毒素导致猪鼻腔上皮发炎、增生和退变,在鼻腔黏膜受损后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更易寄生和增殖,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产生的毒素是猪鼻甲骨上皮增生,黏液腺萎缩,软骨溶解和间质细胞增生,猪鼻梁骨和成骨性与破骨性组织损伤,之后还可出现纤维组织化,导致猪出现渐进性萎缩病变,使猪的吻突变短或鼻歪[7]。

4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根据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3~9 周龄的仔猪在患病早期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打喷嚏,流浆液性或脓性鼻卡他,单侧或两侧鼻出血。随病情发展,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发绀,鼻孔周围瘙痒并不断摩擦鼻端,鼻泪管阻塞导致鼻和眼分泌物从眼角流出形成泪斑。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病猪在打喷嚏时喷出黏稠分泌物,病猪面部变形,向内部凹陷,脸部皮肤出现褶皱,两眼间距变小,头部轮廓变形。若病猪是单侧鼻甲骨萎缩,病猪上颌扭向一侧;若病猪鼻炎蔓延至筛板可导致大脑感染出现脑炎症状,有时也可见肺炎症状。发病猪体温一般正常,但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饲料报酬降低,可形成僵猪。

剖检患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猪可见病变主要局限于鼻腔和附近组织,主要变化为鼻腔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下鼻甲骨向下卷曲最为常见。有的病猪鼻甲骨萎缩严重时可见鼻甲骨消失,只剩余小块黏膜附着于鼻腔外侧壁上。病猪的鼻腔内有大量脓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在急性感染时渗出物中常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慢性感染时鼻黏膜苍白、水肿。当病变部位蔓延至筛骨时可见病变部位有大量黏液或脓性渗出聚集[8]。

5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

一般根据患病猪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即可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诊断该病主要分为微生物学诊断和血清型诊断。微生物学诊断主要是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诊断,可采集患病猪的鼻腔拭子进行培养,待长出菌落后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或特异性毒力基因检测等,有时还需豚鼠皮肤坏死试验或小鼠致病性试验验证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血清学诊断主要采取试管血清凝集试验[9]。

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通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降低患病猪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副作用,常用的药物为庆大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但在用药前最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控主要手段为疫苗接种和药物防控。国内市售有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该疫苗接种方式为颈部肌肉注射,免疫程序为在妊娠母猪分娩前6 周和2 周各免疫1 次,仔猪4 周龄免疫一次。此外,药物防控也是该病重要防控手段,在妊娠母猪产前2 周以及哺乳使用敏感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有效防控该病。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和防控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时应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合理安排猪群密度也可降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率[10]。

7 结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可对生猪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因此,对于流行该病的猪场和地区应做好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控工作,做好生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生猪对该病病原感染的抗病能力,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对于出现该病的猪场应立即隔离病猪,根据病猪症状进行治疗或淘汰处理,同时同群猪应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必要时可进行紧急免疫接种,降低由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杀性甲骨氏杆菌
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