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产的传染性病因及防控措施

2023-03-22 09:18石云霞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死胎沙门氏菌母牛

石云霞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200)

近年来,我国牛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或养殖场选择从事牛养殖工作。在牛养殖过程中,牛繁殖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在牛妊娠期间由于多种因素可造成牛出现流产、产死胎或弱胎等繁殖障碍现象,给牛养殖效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流产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如外力损伤、自身繁殖能力差、胎儿发育不良等,其中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造成的流产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对牛群中的妊娠母牛群体可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该类传染性流产病因是牛繁殖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的对象[1]。本文对牛常见的传染性流产病因进行综述,并提出综合的防控建议,希望能给一线牛传染性流产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细菌性病因

1.1 沙门氏菌

牛沙门氏菌病主要由鼠伤寒、都柏林或纽波特沙门氏菌等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引起,其中沙门氏菌感染妊娠牛后,病牛多数可发生流产症状,并且可从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到沙门氏菌。此外,成年牛感染沙门氏菌后常以高热、呼吸困难,腹泻,粪便中含有纤维素絮片和黏膜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2]。

1.2 弯曲菌

弯曲菌感染可导致牛出现流产和腹泻两种症状,其中弯曲菌性流产主要由胎儿弯曲菌引起。胎儿弯曲菌对于人和动物均有感染性,该菌主要存在于流产胎盘及胎儿内容物、血液,主要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途径传播。母牛感染胎儿弯曲菌7d 后即可从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到该菌,感染后21~90d 病牛带菌数量持续增高,经3~6 月后多数母牛可自愈,但某些母牛长期带菌。母牛经交配途径感染后胎儿弯曲菌经10~14d 入侵子宫和输卵管内引起阴道炎症,子宫颈部发红,分泌物增多,同时还会出现子宫内膜炎。妊娠早期的母牛感染后胚胎死亡并被吸收,部分牛会出现返情、发情周期不规律、屡配不孕等症状。在妊娠5~6 个月后母牛感染会出现流产现象,流产胎儿胚下组织胶样浸润,胸水和腹泻经过。公牛感染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精液和包皮可带菌,并通过交配途径感染母牛[3]。

1.3 布鲁氏菌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等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导致牛出现繁殖障碍症状。在妊娠6~8 个月妊娠母牛感染后主要出现流产症状,其他妊娠时间感染后也可出现临床症状,在流产前母牛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出灰白色或浅褐色黏液,继而发生流产。流产后母牛排出恶臭的灰色或褐色分泌物,部分牛可出现胎衣不下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慢性子宫炎导致不孕。部分牛流产后能正常发情和受孕,但有时也可再次出现流产现象[4]。

1.4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临床表现形式众多,其中流产就是临床重要表现之一。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在温暖和雨量较多的地区发病较多。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宿主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均可感染,其中鼠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动物在感染钩端螺旋体后期可通过尿液排出,污染周围的环境和水源,使其他人和动物感染。牛感染后可出现急性型和亚急性两种,其中妊娠母牛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流产和产奶量下降症状,部分牛群暴发钩端螺旋体后唯一的症状就是流产,有时还可出现高热、血红蛋白尿、黏膜发黄、皮肤干裂坏死等急性症状[5]。

1.5 贝氏柯克斯体

贝氏柯克斯体是Q 热的病原,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Q 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多种硬蜱和软蜱是贝氏科柯克斯体的储存宿主,在Q 热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贝氏柯克斯体可定居于牛的乳房、胎盘和子宫,并且可随分娩和泌乳大量排出。妊娠母牛感染后可出现流产、死胎等症状,部分母牛还可出现屡配不孕、泌乳减少、乳房炎等症状[6]。

1.6 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可感染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出现流产、肺炎、肠炎、脑炎等临床症状。在牛群中,感染衣原体的牛为主要传染源,其粪便、尿液、乳汁和流产胎儿、羊水、胎衣等均带有大量衣原体,在污染环境后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健康动物,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导致该病的传播。母牛感染衣原体后通常在妊娠中后期发病,主要症状为流产或产出弱犊,有时可见子宫炎、输卵管炎、阴道炎和乳房炎等,病牛产奶量下降。此外,牛在感染衣原体后还可出现肺肠炎、脑脊髓炎等[7]。

2 病毒性病因

2.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是牛病毒性腹泻和黏膜病的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各日龄的牛对该病毒均易感染,患病牛的唾液、鼻液、粪便、尿液、乳汁、精液等均可带有大量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途径感染易感牛,也可通过胎盘感染垂直感染胎儿。母牛在妊娠期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常发生流产,或产下先天免疫缺陷的犊牛,患病犊牛小脑发育不全,可出现轻度共济失调或行动能力完全丧失,有时可出现目盲。此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还可导致牛出现腹泻、免疫抑制,口腔、鼻镜、蹄部黏膜或皮肤糜烂[8]。

2.2 牛白血病病毒

牛白血病病毒是牛白血病的病原,该病是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可导致病牛出现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症状。牛白血病主要发生于成年牛,4~8 岁的成年牛最为常见。该病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输血或其他医源性操作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给下一代。牛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肿瘤出现的位置与大小有关。当感染牛白血病病毒的母牛子宫出现肿瘤时可导致母牛出现流产、难产和屡配不孕等症状[9]。

2.3 赤羽病病毒

赤羽病病毒是赤羽病的主要诱因,又名阿卡班病的病原,该病主要感染牛,病毒通过吸血性昆虫传播,临床特征以母牛流产、早产、产死胎以及胎儿先天性关节弯曲和脑积水为主要特征。感染的妊娠牛一般不出现较为明显临床变化,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妊娠牛分娩异常,在流行初期妊娠初期主要发生流产、早产和产死胎,中期常分娩出肢体异常的胎儿,后期产出大脑损伤的牛犊。顺产的犊牛也不能站立,有的病犊牛双目失明,眼反射消失,角膜混浊或形成溃疡[10]。

3 寄生虫病因

3.1 胎毛滴虫

胎毛滴虫是一种寄生于牛生殖道的寄生虫,该虫主要寄生于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包皮鞘内。母牛与患病公牛交配后可出现阴道卡他性炎症,阴道红肿,黏膜有小结节,排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多数感染胎毛滴虫的母牛在怀孕1~3 月后产生流产,流产后再次交配不孕。少数病例不流产,但胎儿已死在子宫造成慢性子宫炎、子宫积液[11]。

3.2 犬新孢子虫

犬新孢子虫是一种可寄生多种动物,可引起孕畜流产、死胎,新生儿运动神经障碍,对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原,是导致牛流产的主要病因。成年母牛感染犬新孢子虫后流产时期唯一的症状,表现为流产、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或产下先天性肌肉损伤的犊牛,母牛在流产前无明显症状,流产后再次受孕可再次流产[12]。

4 防控措施

在预防由传染性病因引起的牛流产时,应根据该地导致牛流产的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防控工作,并从病原的传播、隔离病畜、保护易感动物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首先,应了解当地可导致牛流产的疫病的流行情况,根据每种疫病的病原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性针对性防控,并定期监测牛群中病原携带情况,发现阳性牛应及时治疗或淘汰。

其次,应做好牛群的检疫工作,尤其是新引进牛的检疫工作,不从疫区引进牛,新牛到场后应隔离饲喂再次检疫,以防止将病原引入牛群。

妊娠母牛应根据具体情况单独饲喂,并对牛舍、产房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发病母牛产下的胎衣、阴道分泌物、死胎等应采取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的传播扩散。

对于由细菌性病原引起的流产可合理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寄生虫病原可使用驱虫药进行预防,而病毒性病原主要采取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在母牛配种前、产前应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工作和病原检测工作,降低母牛感染率和发病率。

猜你喜欢
死胎沙门氏菌母牛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死胎的国际研究进展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四种方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比较
商品肉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