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胃炎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控

2023-03-22 09:18马少飞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鸡舍鸡群传染性

马少飞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畜牧兽医站 宁夏吴忠 751599)

关键字:鸡传染性腺胃炎;致病原因;流行症状;综合防控措施

1 鸡腺胃炎病因概况

引发鸡腺胃炎的原因众多,归纳主要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方面。

传染性因素:国内有学者从表现腺胃炎症状的发病鸡腺胃组织中分离到冠状病毒(IBV);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变异株感染的病例病理变化与鸡腺胃炎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2010 年之后对于鸡腺胃炎病原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James S.Guy[1]认为该病的病原体可能为双RNA 病毒科新成员——鸡(Rll/3)病毒。此外,杜元钊等[2]认为鸡腺胃炎的发生与鸡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有较大的相关性,他们从表现腺胃炎临床症状的病鸡中分离到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然后将病毒分离纯化后进行攻毒试验,复制出了与鸡腺胃炎完全相同的临床症状。还有学者从表现鸡腺胃炎症状的病鸡肠道内分离出了呼肠孤毒、轮状病毒、细小病毒、禽白血病病毒(ALV)、念珠菌等许多病毒和类病毒颗粒。以上关于鸡腺胃炎的研究虽然不能直接证明鸡腺胃炎是某种致病病原的变异株,但是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鸡腺胃炎的发生与其有极大相关性。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和饲料两大因素。饲养管理不当,鸡舍内饲养密度过大、温湿度不适宜、饲料霉变、应激等因素均易导致该病的发生;此外,日粮营养物质不均,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超标、生物胺过量、高浓度硫酸铜等都会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引起鸡腺胃炎的发生。

2 鸡腺胃炎的流行特点

鸡腺胃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各个季节均可发生,季节更替时期多发。该病可感染各个日龄、各个品种的鸡群,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可达5%~20%。其中以育雏鸡感染后病情最为严重,30 日龄以内的育雏鸡为高危易感群体,蛋鸡亦可出现鸡腺胃炎感染的情况。但是由于大日龄鸡群的免疫机能已经完善,抵抗力较强,因此感染后常常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一过性病毒血症。病程一般为10d 左右,4~6d 为死亡高峰期。该病传播途径尚不明确,单独感染的可能性较低,目前已知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疫苗污染和通过攻毒试验感染该病。并且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该病不存在水平传播的可能,同一鸡场同一日龄来源相同的两批鸡苗,一批发病但另一批不发病,即使是饲养在同一笼内的鸡群也不存在相互感染的情况[3]。

鸡群感染后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全身颜色苍白,采食量下降,消瘦,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呈灰白色,在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饲料,通常发病鸡的体重不及正常鸡的一半,且很难恢复正常,鸡群死淘率明显上升。剖检病死鸡后可见,腺胃肿大如球状,表面呈现灰黄相间的斑驳状,腺胃乳头肿大出血,乳头周围溃疡、坏死,乳头凹陷甚至消失,肌胃角质层增厚极易剥离,肝脏肿胀、脾脏、胸腺、法氏囊萎缩呈半透明状等症状。病理组织学镜检结果显示感染鸡群中80%的腺胃蛋白酶原和盐酸分泌细胞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机体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受阻,从而导致患病鸡群消化不良,生长迟缓[4]。

3 鸡腺胃炎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鸡腺胃炎的防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为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减少经济损失,广大养殖户务必要树立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减少致病诱因的出现之外,必须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减少应激状况的发生,注重生物安全管理,提前做好预警和检测。

3.1 把好疫苗防疫关,全程做好免疫接种

鸡腺胃炎的病因复杂,国内外各大学者已在患病动物的腺胃内分离了多种病毒,且大部分都是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的病毒。鸡群在免疫抑制的状态下,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都会受到影响,鸡群肠道菌群失调,有害微生物数量增多,机体内生物胺含量随之不断升高,进而导致腺胃内环境改变,肿胀,溃疡[5]。因此,要防治本病必须要做好鸡群各类传染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特别需要注意鸡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痘病毒的预防,严格控制种鸡垂直传播的可能。同时要加强对弱毒疫苗的检测,以免造成疫苗污染的发生。

3.2 加强饲养管理

霉菌毒素污染是造成鸡腺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这就要求广大养殖户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加强对饲料的检测和管控力度,避免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及其饲料霉变的情况发生。此外,饲料中生物胺含量超标也会造成胃酸含量过高,从而导致腺胃溃疡的产生,因此,预防鸡腺胃炎的发生,首先要严把饲料关,严禁使用劣质霉变饲料,对饲料中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检测,保证饲料中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的添加量满足鸡群生长需求,保证饲料的安全性。

应激因素在鸡腺胃炎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鸡群生长极为不利。当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形成,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受损,胃肠道菌群失调,生物胺含量升高[6]。在各种应激因素中以疫苗免疫和突然换料,断水对鸡群产生的伤害最大。要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在疫苗免疫前1~2d 可以在鸡的日粮中添加电解质或多维,能够有效减少免疫鸡群应激反应的发生。此外,尽量减少换料次数,杜绝断水情况的产生。在换料期可使用调节肠道微生物的药物进行预防,保证鸡群肠道健康,降低患病机率。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保证鸡舍的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及时打扫粪便,为鸡群提供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保证饮水清洁,水线、料线及时清理,避免霉菌的滋生和繁殖。鸡舍内垫料要经常翻动,为防止霉变可加入适量脱霉剂。定期消毒,减少鸡舍内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提高机体自身抗体水平。

3.3 加大消毒力度,注重生物安全防控

注重生物安全防控,加强标准化管理流程,做好养殖生产区的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注重鸡群的引进,一旦发现引进鸡苗有腺胃炎的临床症状,便不可再继续引进同一批次鸡苗,及时更换引种鸡场。及时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死鸡,防止可能存在的病原传播。选择可靠的疫苗,确保无外源性病毒污染。疫苗免疫过程中,加大针头的更换频率,10~15 只鸡更换一次针头,注射之前做好消毒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4 早发现,早治疗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致病病因不明确,因此治疗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使用退烧加消肿抗病毒的药物进行综合防治,精准用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疗程。抗生素、抗病毒药、开胃健脾药、保护胃黏膜药物等配合使用,并注意用药疗程,通常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物以5~7d 为一个疗程,开胃健脾药等中成类药物用药周期以7~10d为宜。针对经常发生腺胃炎的鸡舍,要及时清理料槽,防止残留饲料霉变,避免投喂霉变饲料,可定期投喂中兽药平胃散(主要成分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等),对鸡腺胃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定期投药保健可达到抗菌消炎,保肝解毒,提高采食量,修复受损的消化道黏膜,提高免疫力,减少大群死亡的最终目的。

4 小结

综上所述,鸡腺胃炎的病因众多,无论是各类可以引起免疫抑制类疾病的传染性因素还是霉菌感染,管理不当等非传染性因素,或是二者混合感染均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对于该病的防治要以综合防治措施为主,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加大消毒力度,保证鸡舍内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保证饲养密度正常,无论是饲料、饮水还是卫生、生产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控。一旦发现鸡群出现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要尽早治疗,在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消炎退热的同时,可以辅助使用胃肠保健类的中成药及维生素类药物综合治疗。将该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鸡舍鸡群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