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虬庄文化彩陶初探

2023-03-22 07:06袁学梅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汶口彩陶纹饰

袁学梅(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高邮龙虬庄遗址彩陶片数量多、种类丰富,是龙虬庄文化的典型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位于淮河下游以南,里下河平原西缘,遗址周边河网密布,河流湖荡均属淮河水系。在《龙虬庄》中,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为三期四段,彩陶主要出土于第二期的第6层至第4层;第6层为第二期早段,年代为6300~6000aB.P.;第5、4层为第二期晚段,年代为6000~5500aB.P.。关于三期遗存的性质,根据报告结论及学界的研究成果,将其定为龙虬庄文化。

迄今可见关于龙虬庄文化彩陶的论著,主要是利用龙虬庄遗址的彩陶标本进行综述类研究以及根据彩陶纹饰进行文化的分期研究,缺少对于龙虬庄遗址彩陶纹饰的系统梳理。龙虬庄遗址出土的彩陶片数量较多,纹饰种类丰富,使得探讨龙虬庄文化彩陶纹饰的风格特点成为可能。

一、龙虬庄彩陶纹样

龙虬庄遗址第6层至第4层的彩陶片共有132片,还有出自4座墓葬中的4个完整彩陶器。彩陶标本遗存从早期到晚期纹样的变化似乎不大且大多数为局部构图,在遗址中并未见到相应的完整构图或完整载体,很难进行类型学比较,因此针对这些图案类彩陶,本文研究方法的核心仍是形式分析,进行彩陶图案风格和总体特点的探讨。

本文主要依据遗址出土彩陶片可见的主体纹饰,对龙虬庄遗址出土彩陶片的纹样做进一步的解析分类,从而探讨龙虬庄遗址彩陶的风格与特点。

(一)龙虬庄遗址出土彩陶的图案

龙虬庄遗址彩陶片数量由早到晚呈递增趋势,第4层数量远超前两层数量之和,纹饰以黑彩居多。彩陶片中的核心元素主要有弧线纹、网格纹、网纹、圆圈纹、波浪纹、折线纹、菱格纹。纹饰主要绘制在器物腹内壁与底部,腹底之间常绘有带状纹间隔。

本文通过对残片所见主体纹饰的识别与梳理、对报告中所展现的纹饰花纹的描述,将龙虬庄彩陶纹饰的风格类型划分为:线条构造的A类“几何风格”(表一)、具有表意作用的B类“象形风格”(表二)。进一步细分,A类风格可分4型,B类风格:5型。

表一 A 类风格图案分型表

表二 B 类风格图案分型表

(二)龙虬庄彩陶纹饰的特点

《龙虬庄》中表明龙虬庄文化彩陶器的制作方法主要为轮制。综合来看,龙虬庄文化彩陶具有自身独特风格,自成一系,有以下特点。

(1)内彩系,有黑彩和红彩两种,以黑彩为主,用色单一,施彩器类主要为钵,少量钵形匜;(2)纹饰类型较多,其中以Aa型纹饰数量最多,Ab型纹饰数量次之,纹饰结构多对称,线条质朴简洁,多弧线与波浪线,以弧线造型的绘图技法为主,构图简单;(3)各类元素组合使用者较多,善用各种纹样花纹进行组合装饰;(4)B类象形风格图案居多;(5)彩陶图案主要绘于浅腹敞口器内,以钵形器为主。

二、龙虬庄彩陶文化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一)黄淮地区

海岱地区的西夏侯遗址、茌平尚庄遗址、焦家遗址、玉皇顶遗址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都出现过龙虬庄文化彩陶纹饰元素,如西夏侯遗址出土的彩陶片、T5④:14、尚庄遗址1975年采集的彩陶钵、2016年出土于焦家遗址的彩陶壶以及玉皇顶遗址出土的彩陶钵T2④:5上都有相似的几何网格纹(图一)。对于大汶口文化的分期,本文参照三大期的分期方案。根据碳十四测年,早期约为6100aB.P.~5500aB.P.,对照龙虬庄文化的年代可知,龙虬庄文化二期晚段大体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早期。因此,结合图一中纹饰的比较推测,大汶口文化彩陶中的一些纹饰是受到龙虬庄彩陶文化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龙虬庄文化参与了大汶口文化的形成过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图一 黄淮地区网格纹比较

距今7000~6000年间的苏北地区为海岱文化区北辛—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围。龙虬庄文化在产生之后向北扩张与大汶口文化相遇,表现在苏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存中发现了较多近似龙虬庄文化的器物。在文化上的表现为受到龙虬庄文化彩陶纹饰因素的影响,如沭阳万北、淮安青莲岗、邳州大墩子、淮安黄岗等遗址的彩陶纹饰,沭阳万北T0093⑤:7、T1⑥、大墩子下文化层彩陶片T7:21,皆与龙虬庄遗址彩陶Aa型纹饰相同。

(二)淮河中下游地区

孙家城遗址位于安徽省怀宁县西北的马庙镇栗岗村孙家城和费屋两个村民组内。孙家城遗址一、二期的绝对年代,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距今5800~5500年。孙家城一期文化层出土大量彩绘陶片,彩绘主要施于豆盘和豆柄上,也有少量施于盆类口沿内表。孙家城一期以橘地红彩为主,有少量红地黑彩、红地橘彩和白地红彩;多为外彩,有极少量的内彩,另有较多的网格纹等,各类纹饰组合使用者较多。如T3⑪彩:2的彩陶片与龙虬庄彩陶的几何网格纹非常相似,也与侯家寨二期彩陶文化面貌相似。

侯家寨二期文化距今6100~5800年左右,内涵丰富而典型,其主要来源为双墩文化。彩陶花纹基本是红彩,有少量黑彩和橙黄彩。侯家寨彩陶碗T3②:400、彩陶标本T3②:161和器盖标本T3②:117三件皆为二期文化遗存,其几何网格纹的图案与龙虬庄彩陶风格一致。并且龙虬庄遗址与侯家寨遗址新石器彩陶的器型较一致,除了钵形器外,还有少量彩陶盆,两地区彩绘均未发现复彩。

(三)环太湖地区

环太湖地区文化与龙虬庄文化的交流,自龙虬庄一期时就有。崧泽文化因素在龙虬庄文化第二期中、后段开始出现。据研究,龙虬庄遗址第二期的整体年代要晚至崧泽文化三期。

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郊戚墅堰镇,大运河的南岸。这件彩陶片,简报显示为下文化层,“似为钵或盆形器的腹部,泥质灰陶,彩绘施于器内,黑彩绘网格及斜格三角纹”,从纹饰看,跟龙虬庄二期彩陶没什么区别,风格上属于Ab型,年代上相当于环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时期的,绝对年代不超过6000年。笔者综合上述内容推测圩墩遗址的彩陶图案风格受到同时期龙虬庄彩陶文化的影响。

(四)关中地区

《江苏考古五十年》中论证了“青莲岗文化彩陶是在仰韶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通过比较分析江淮地区出土的三角网纹、变形人面纹等内彩陶和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内彩陶(姜寨T58F17:1、T254W62:1)的纹饰,得出结论,即江淮地区出土的彩陶可能来自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或受到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也有学者从彩陶的角度论证了淮河上游裴李岗文化是北辛文化、双墩文化、龙虬庄文化的共同来源之一。

三、结语

龙虬庄彩陶纹样种类丰富,绘图技法上对于直线、弧线灵活运用,图案也多是与现实经济生活、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网纹、波浪纹等,且较频繁地采用不同风格的纹饰组合装饰于一器。因此,本文持有的观点是,龙虬庄彩陶文化与周边彩陶文化交流互动的同时,也保持自己独具风格的装饰特色,是一支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本文对龙虬庄文化彩陶象征意义方面的研究不足,且由于早期到晚期的彩陶纹样变化不大,缺乏对彩陶纹饰演变的规律以及体现的意义的探讨与研究。此外,彩陶仅出现在龙虬庄二期文化中,对其流变的研究还有待更多材料进行补充。

猜你喜欢
大汶口彩陶纹饰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刘思涛作品
雕漆纹饰的修复
基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泰安太阳部落景区发展研究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