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艺术在山西高校内的传播与发展
——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

2023-03-22 05:51刘伟琪
戏剧之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学子山西

刘伟琪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一、在山西高校内传播晋剧艺术的意义

(一)丰富山西高校学子的课程体系与课余生活

新媒体的日益发达使得高校学子娱乐生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当大龄晋剧票友淡出“市场消费”的舞台,山西高校学子承担起了传承晋剧的“大业”;大学生作为“市场消费”的重要后备力量,对晋剧这一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导向与驱动作用,其兴趣指向和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晋剧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晋剧作为山西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山西高校学子的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

除此之外,山西高校学子的实践活动也在不断赋予晋剧新的时代内涵。在“快文化”和“轻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冗长的戏曲剧本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校学子的娱乐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留着戏曲根本的“戏歌”应运而生。戏歌“化繁为简”,既保留了戏曲的教化功能,又适应了当代高校学子对其“轻简”的要求。

鉴于此,将晋剧纳入山西高校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现有教学体系的更新与完善,更有利于高校学子审美情趣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培养。此为在山西高校内传播晋剧艺术的意义之一。

(二)在山西高校范围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师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作为山西“新八所”高校的领头羊,创新驱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太原师范学院在学术建设、学风建设与学院建设上的地位与影响力。近年来,太原师范学院致力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从课程建设到组织学生进行观摩与采风,这一系列举措无不体现着“师院人”对“创新”的不断践行。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使“师院人”坚定不移地走在践行真理,并用实践反复检验真理的康庄大道上。这是太原师范学院不竭生命力的来源,更是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

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子勇攀高峰,不断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研究发现,“晋剧进高校”的举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个人层面、学校层面,乃至社会层面,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与相互作用性;其内在逻辑决定了该举措必将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范围,扩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太原师范学院实施的一系列相关举措,较好地向高校学子普及了晋剧,改变了其对晋剧的“刻板”认知;从本科到研究生的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立,也使学生具备了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晋剧传播的范例。

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指引,在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加强对当代高校学子的培养;同时,这些高素质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此为在山西高校内传播晋剧艺术的意义之二。

(三)增强山西高校学子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认同。在“欧洲中心论”的音乐视域下,人们对其他形式的音乐长期不能持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不能正确认识和欣赏本土音乐。从一定的角度而言,这何尝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呢?之所以要在山西高校内传播晋剧这种艺术形式,是因为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于山西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晋剧文化较清朝之繁盛时期已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大部分当代山西人都曾在童年时期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晋剧艺术的浸润和熏陶,这说明其对晋剧文化的认同是有“历史因素”的。

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只有正视这些像晋剧一样的、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山西高校学子是山西的未来与希望,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山西未来的发展与方向。通过晋剧进校园的形式弘扬山西本土传统文化,旨在使山西高校学子巩固和加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意识,试寻晋剧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健康发展之路。此为在山西高校内传播晋剧艺术的意义之三。

二、晋剧在山西高校内传播的形式与功能

(一)晋剧在山西高校内传播的形式

1.在山西高校内开设晋剧欣赏选修课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后备力量,未来也必将成为振兴晋剧文化的主力军。面对晋剧传承“后继乏力”的现象,不宜继续单纯采用培养传承人的传统手法——口传心授。过去的戏曲传承主要依赖于“师傅带徒弟”这种内部传承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晋剧传承的人口基数;这也带来了在高校内传播晋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太原师范学院这样的综合类院校,用专业和正规的教学方法,向高校学子传授晋剧的相关知识,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晋剧选修课在山西高校内的开设就变得尤为重要,高校的师资、教学设备等软件与硬件“设施”都为晋剧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之,师范院校专业人才众多,可以满足晋剧传承人的培养要求。

2.定期在山西高校内举行晋剧名家演出

请晋剧名家在山西高校内进行演出,不仅有助于学子了解和“接触”晋剧这一传统文化,促使学子提升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丰富学习形式,更加有利于对高校学子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

近年来,太原师范学院与晋剧名家们就“剧目创新”与“舞台表演”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学术交流;太原师范学院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人才研培讨论,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令人欣喜的是,此前对晋剧不甚了解的“太师”学子们并没有对此“兴致缺缺”,反而“兴趣高昂”。从晋剧发展的历史到戏本宣扬的价值观,从“声台形表”到“四功五法”,晋剧用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这群风华正茂的学子,通过自身的调整与“创新”,使晋剧艺术在传统文化市场萎缩的境况中开辟了新的“天地”。

3.用新媒体手段在山西高校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

任何“艺术”都不能独立于“文化环境”而存在,晋剧艺术也不例外。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在高校范围内将以晋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来进行文化建设,仍是高校课程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晋剧在历史积淀中凝聚的文化与精神内核,与高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传统文化的“重”,正好可以弥补“网络文化”的“轻”。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后喻文化”(即长辈向后辈学习未经历过的事的文化),是一种更具生命力和多变性的文化。网络传播这一途径具有不受场地限制的特点,可以较好地缓解当代青年学子的学业压力与社会压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满足其自由发散的性格特点。用网络传播晋剧文化,可以更加直观地拉近这些青年学子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可以更好地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时代高校文化氛围,也可以为晋剧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互动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二)晋剧在山西高校内传播的功能

1.之于高校学子

(1)美育与德育功能

晋剧(包括其他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承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表现现代生活时内容与形式的矛盾问题。戏曲的程式不应在追求内容的现代化时被“抛弃”,所以戏歌的产生其实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以《天作琴台地作弦》为例,歌词用“酸溜溜的醋”这种常见的日用品来切入,非常贴合人们的生活;再代入“金水桥三哭殿家长里短,四月里陌上桑苦辣辛酸”时,就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和生硬了。

从推广和传播的角度来看,戏歌歌词颇为考究,多选择一些经典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剧目;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精神与我们当今社会宣传的时代精神亦是非常契合的,譬如《金水桥》里纨绔却爱国的秦英,《四月里》辛勤劳作的蚕妇,《算粮》里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见皇姑》里不畏强权状告驸马的秦香莲,更有奠定晋剧在全国地位的《三上桃峰》等。

(2)娱乐功能

晋剧的娱乐功能其实是基于教化功能基础之上的,商业运作下的“造星运动”并不完全适用于当代大学生。就晋剧而言,从剧本、服化道到音乐、表演方式,无一不在当今有着极大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从晋剧服饰的角度来看,文臣绣飞禽,武将绣走兽,帝王绣四爪蟒(真正的皇帝服饰上绣五爪真龙,需与其避讳),另外,戏服的用色也很讲究,皇室中人用金黄色、明黄色,朝臣用紫色,年迈的重臣用藏蓝色。现在流行的一些古风剧本杀和古装cosplay的服饰就是从这里借鉴来的。

从晋剧的“四功五法”来看,其要求的“手眼身法步”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晋剧的民族性使其具有“尚圆”的追求与特质,这在古典舞中体现为“圆场步”和舞者动作的“圆转饱满”,这一点区别于芭蕾舞的“拉直”和“延伸”。遵循这一总体要求,20世纪50年代初,以李正一、唐满城等人为代表的古典舞“开创者”们在对晋剧程式化动作的提取中探索出了当代古典舞的雏形。山西的民间舞在中国舞蹈事业中独树一帜,许多素材均来源于晋剧,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舞蹈剧目以此为蓝本来进行创作与编排。

从晋剧的音乐形态来看,其旋律以徵音为基础,宫音也很常见,以这两个音为基础,旋律的稳定性也较高。另外,晋剧的板式多为上下句的结构,有时也用清角和变宫来结束。山西的本土民歌以及含有山西民歌元素的音乐作品都运用了晋剧板式和拖腔,如谱例一就借鉴了典型的晋剧拖腔素材。

在近现代的音乐创作中,将晋剧的音乐形态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提取和再创造,使当代音乐散发出新的光芒,拥有了更高的传唱度和接受度。

2.之于“晋文化”

(1)走出山西的“艺术名片”

在高校内传播晋剧及其周边文化,有利于宣扬传统文化和扩展晋剧传播的新形式。同时,晋剧作为山西的代表性剧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山西的省份形象,是山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艺术名片”。晋剧在山西高校的传播与推广,不仅是课程建设的需要,更是文化强省的需要,也是山西人民最殷切的美好期望。

三、结语

剧种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文化的载体;技艺固然是承载着剧种发展的“文化密码”,但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亦是孕育优秀剧种的必要条件之一。晋剧是山西的文化图腾,是为数不多的在当地语言文化群中发展起来的本土戏曲文化;它是舞台的意象,亦是预示着山西人民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晋剧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扩宽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新途径,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晋剧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晋剧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与时俱进和文化推广方式的不断创新。

总而言之,不管以何种形式来推广和传播晋剧,都要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青年学子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砥砺前行。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信息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当代高校,理应承担起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亦是所有人不竭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学子山西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我在山西等你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杏林组曲·学子赋
洛阳师范学院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