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梨花颂》的演唱分析

2023-03-22 05:51王国慧
戏剧之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长恨梅派杨玉环

王国慧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2)

一、《梨花颂》的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这首作品由翁思再先生填词,杨乃林先生谱曲。杨乃林老师出生于天津,小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音乐。青年时期,杨乃林在山西省京剧院工作,创作了《情殇钟楼》《桂英挂帅》等作品。杨乃林老师是一位有才华、有思想、令人敬佩的音乐人,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音乐人。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

《梨花颂》在京剧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声乐成分,是一首富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唐朝正处于盛世,杨玉环是个绝代佳人,自从见了杨玉环后,唐玄宗便深深地爱上了她,但是,二人之间的所有美好最后还是烟消云散,杨玉环为了大唐牺牲了自己,为的是不让唐玄宗为难,最后,唐玄宗终究还是失去了他一生当中最爱的女子。

二、《梨花颂》曲式分析

《梨花颂》是单一部曲式,但具有复乐段的特色,用以表现整体乐思。《梨花颂》由四个不方整句子组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有西方音乐的开放型特色,体现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美感。作品为A宫调式。(见谱例一)

此部分比较整齐,写出了梨花开与落的情景,两个句子是平行的,也是方整的,而且用了部分和声,听起来非常悦耳。(见谱例二)

这一段是非方整乐段、对比乐段、守调乐段、开放型乐段,这一段音乐很好地体现出乐曲风格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该段描述了在大唐动荡的时刻,杨贵妃遭到群臣的反对,为了挽救局势,杨贵妃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情节,表现了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深情与对当时情境的无奈。(见谱例三)

此乐段是收拢乐段,最后的主音落在了强拍上,也落在了正音上,写出了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怀念、不舍和无限的哀思。演唱时应该充满热血和感情色彩,把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结合,表现人物的优雅庄重,也表现杨贵妃为国家而放弃自己生命和爱情的伤心、痛苦与不舍。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

情也痴,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梨花颂》的歌词十分简短,有微微的凄凉之感。开头三个字一出来,仿佛梨花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春天是一个经常下雨,花花草草却越来越繁盛的季节,就在那时,杨玉环与唐玄宗邂逅了,从此便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人们一想起“雨”,便会自然而然感到忧伤、凄凉,因为雨本身就代表着孤独与凄美,这表明,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因此,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尾。爱情虽美,人们也很向往,但是,爱情消失得也很快,就像天空中绽放的烟火一样转瞬即逝。梨花落下来,掉进了泥土,第二年的春天,梨花树还能继续开花结果。然而,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结束后,二人就再也回不到过去,无论之前发生的故事多么美好,即使能回到过去,感觉也和从前不一样了。梨花没有改变,而唐玄宗与杨贵妃却早已消失在了云海里。

“此生只为一人去”,杨玉环为了唐玄宗早早离开了那个时代,在世的唐玄宗心中只有无尽的悲凉。爱情需要双方的付出,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创造令人向往的爱情。“道他君王情也痴”,再一次重复“情也痴”,可看出唐玄宗的专情。皇帝既是统治者也是平常人,失去所爱之人也会感到悲痛难过。

《长恨歌》是白居易对杨玉环与唐玄宗之间的美好爱情的赞颂,写出了他们相识相爱的点点滴滴,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对美好爱情的甜蜜想象。取材于《长恨歌》的《梨花颂》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梨花颂》把杨贵妃的天生丽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唐玄宗的爱意表现得深情动人,它变化万千的曲式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它的旋律令人回味无穷,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

三、《梨花颂》的演唱技巧分析

依字行腔是演唱传统戏曲的方法。《梨花颂》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特色,需要采用新的演唱方法来诠释。在正常情况下,演唱时归韵收声时的切音会唱得比较长,本音则是转瞬即逝。但是,在演唱《梨花颂》时,如果这样处理,演唱效果并不好。例如,在其中的一句歌词中,把hua中的hu唱得长一些,字尾a处理得短一些,这样不仅不会增强演唱效果,反而会混淆字音,显得歌声又窄又亮,不够大气。《梨花颂》中的杨贵妃是雍容大气的,上面的演唱方法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在唱每一个词的时候都要避免完全用嘴的前部发声,应该从字头转到字腹,再从字腹收声到韵尾,字头不必故意拖长,要做到发声连贯、咬字清晰,这样的演唱才不会有窄亮的感觉,才会显得大气宽阔,符合《梨花颂》中杨贵妃的形象。

《梨花颂》以京剧二黄调为主,又融入了梅派风格。为了体现这种交融之美,在演唱时要参考梅派的发声方法。梅派是京剧的一个流派,唱腔醇厚流丽、纯净清亮、与众不同。梅派唱腔不以繁复取巧,继承了传统唱腔的特点,又有创新之处,梅派最大的特点在于情感真挚内敛,为了表现人物内在多变的情感,唱腔十分多变,处理细腻。由于梅派唱腔一向平缓,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把握好节奏,比如,开头两句“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融合了西皮、二黄两种唱腔。把高亢的西皮和沉着稳重的二黄唱腔相结合时,要注意高亢和低沉的承接部分,不能处理得太过生硬,避免音腔变化过大。“情也痴”这句唱词反复出现,但是,每一遍都给人不同的感觉,曲调要稍作改变,唱腔要从低沉略微上扬。接着是两句重复的唱词“天生丽质难自弃”,先用二黄唱腔,第二遍用西皮唱腔,先抑后扬。歌曲结尾时的“长恨一曲千古迷”,唱“长恨一曲”的时候音调要略微上扬,到“千古迷”的时候要低下去。

四、结语

《梨花颂》既有京剧特色,又有现代气息,将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特色完美结合在一起。欣赏《梨花颂》不仅能受到声乐艺术的熏陶,还可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强化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认知。

猜你喜欢
长恨梅派杨玉环
作品欣赏
丁晓君——舞台梦 戏剧瘾 梅派青衣丁晓君对京剧沁人心脾的情感
梅葆玖先生病逝
相思有尽处 长恨无绝期
长恨双生
天遥地远,长恨鹊桥无归路
长恨杜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