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思路与落实

2023-03-24 02:49林先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胡文虎实验小学
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教师

林先华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胡文虎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时期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内容,不仅是教师落实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本土化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营造空间和平台,为此,针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问题进行剖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

为了保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从学生角度对现有资源如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等进行深度开发,而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引导其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或行为主动进行思考,并且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小学生具有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度研究和分析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和方式,这是因为学生自身经历、家庭环境、思考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异。鉴于此,课程资源开发其实无形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进一步扩宽学生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是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动手实践是关键。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直接进行体验,发现和解决相应的问题,而这一过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对生活有全面、深入的感受和体会。

二、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思路

现阶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加大了重视的程度,经过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多元化、综合化和实践化的教学模式。基于本土课程资源的影响,更多小学将提高教学效果作为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标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资源累加,而是在学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设计和规划,深度挖掘出各要素的契合点,根据其内在的关联性,形成高质量且高效率的教学实践体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明确实践活动的教学思路:

一是设计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相契合的教育方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每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换言之,所有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围绕教学主题开展的。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设计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深度研究指导纲要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设计,同时为了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二是关注实践活动落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旦确定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后,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首先,要确认综合实践活动关键环节的可操作性;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架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最后,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相关资源能够为各个教学环节服务。例如,在开展“神奇的昆虫”教学实践过程时,教师要将教学区域内经常出现的昆虫作为研究对象,以便将教学研究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增强教学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是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综合性评价和总结。为了保证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后,学校必须要组织教师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一方面要对课程的设计、开展、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素质、师资水平、活动资源、各部门之间配合等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综合实践活动需求,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本次活动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然,学校还要对学生当节课的学习效果、思考深度以及理解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落到实际工作中就是检查当节课布置的实践作业,或是学生的认知、思考水平。总之,只有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相接近,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效果,这是因为学生思维发展存在一定差异,而这一差异会导致其学习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可以利用检查和评价的方式,行之有效地督促教师的行为,使其真正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三、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落实策略

(一)立足本土课程资源,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密切相关,只有契合活动主题和小学生实际认知特点的实践内容,才能充分激活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阶段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学要素和本土化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充分发掘身边可用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而以生活化元素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渗透综合实践教学策略,凸显新时期素质教育资源整合和情境教学的作用价值。

作为客家故里的永定,不仅是客家人主要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福建省重点侨乡。永定华侨在开拓进取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爱国爱乡的品质是中小学生学习的模范和榜样。为此,在整合本土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掘本土侨乡文化资源的育人元素,围绕“探索身边的侨乡精神”为主题,组织学生从身边实践生活角度出发,围绕华侨精神中的开拓进取、爱国思乡、崇文重教等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元素,构建小组实践活动情境,在突出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优势的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小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熏陶,为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开展创新途径和方法。

(二)优化课前导学设计,激活学生参与兴趣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曾明确指出:“在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并通过科学的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基于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提高综合实践学习活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充分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和实际学情,教师有必要从课程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课程导学工作做出系统完善的设计,一方面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引入多元化实践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突出教师的引导和导学功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借助教师的教学引领确保主题实践活动能够高效地落实和开展。

例如,在“永定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践活动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收集有关侨文化的资料、学习客家优秀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侨文化和客家优秀文化的熏陶滋养、自省自悟积极传承客家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主要层面。在导学设计阶段,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实践学习计划,在学生广泛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活动方案大致相同的几个学生划分为同一学习小组,确保学生探究实践兴趣的一致性,然后再基于教师课程计划统筹安排研学活动的计划、路径和形式。在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导学方案设计和优化举措中,充分展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优势,在锻炼学生规划能力的同时确保实践活动能够有序推进,让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最大化体现出育人价值。

(三)创新实践活动方式,强化实践活动体验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相对较小,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具体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使综合实践活动偏离预定的目标和方向。此时,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教学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环节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实际学习这一特征,积极创新综合活动的教育方式,紧扣小学生学习认知特征,优化活动形式设计,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中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根据活动主题需要和学生学习兴趣点建立游戏化活动模块,在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元素。其次,在传统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能丰富和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广泛搜集可用素材,促使学生在丰富理论材料和实践活动的双重促进下不断强化其综合活动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探访侨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实地走访之前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关教育片段,帮助学生对侨乡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奠定实践活动的情感基调,同时发布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经过前期充分的资料准备,由教师选择适宜的时机组织学生走进下洋中川、下洋侨育中学、永定客家博览园等侨文化研学场所和基地,调动各种感官,通过观看旧址、聆听介绍、记录感悟等多种实践活动方式主动获取丰富、感性的材料,在潜移默化中认真体会侨乡文化的魅力,感悟华侨精神。

(四)拓宽综合活动广度,融入生活常识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学习方案既要源于日常生活,又要回归于学生实际生活,引领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锻炼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教育元素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从自身经历产生情感共鸣,拓宽和丰富实践活动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围绕“身边粮食知多少”这一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知道一日三餐离不开各种粮食,但是许多学生对于粮食的种类以及生长习性却并不了解,甚至还有部分“五谷不分”的学生,不清楚日常食物都是由哪些粮食制作而成的。这种实际情况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节约粮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身边粮食知多少”这一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探究活动,突出生活中常见粮食及粮食制品认识的学习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日三餐出发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粮食和粮食制品,在交流、沟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活经验、拓宽实践活动教学广度,潜移默化地渗透节约粮食的育人目标。

(五)重视活动总结评价,升华活动育人价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主要落实途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渗透德育元素,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例如,在上述“探访侨乡”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在实地走访和探究学习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关于侨乡文化的素材,教师在课后汇总评价阶段就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素材资料按照文本资料、图片资料等类别进行分类,并发挥自己的学习特长开展侨乡文化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感受分享会等多种总结活动,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和感受。在学生进行集中交流和汇总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从学科教育指向需求角度出发,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围绕活动有效性、学生情感生成、内化升华等角度做出指导性的评价,在学生有效参与和体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突出实践活动课程让教育回归生活的目的。通过这种课后活动总结和评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分享和交流的活动中增强学习体验,逐步内化华侨精神,升华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立足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资源角度出发,科学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案。借助教师引领、学生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政基础。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