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管演奏中的呼吸运用与音乐表现

2023-03-26 19:01杜威
参花(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簧管乐句乐章

杜威

一、引言

在双簧管演奏中,呼吸运用技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雙簧管演奏效果,正确地呼吸能够赋予双簧管表演更强的生命力与活力,激发听众情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双簧管演奏者而言,想要深刻地诠释音乐作品,提升演奏效果,不仅要掌握扎实、可靠的演奏技巧,也要提高对呼吸运用的重视程度,日常训练中适当地增强呼吸掌控能力,结合不同乐曲作品风格特点运用不同的呼吸技巧,不仅可以辅助演奏者高质量演奏,还可以有效增强音乐表现力。由此看来,在双簧管演奏中要重点关注呼吸运用和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加强呼吸运用技巧训练,夯实演奏基础,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双簧管演奏效果。

二、双簧管演奏中呼吸的重要意义和日常训练方法

乐器演奏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轻松、流畅、自由的状态下演奏,准确表达乐句内容,并将演奏者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才能以情引情,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双簧管演奏领域,呼吸的科学合理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呼吸和演奏效果有着直接联系,掌握合理的呼吸技巧,可以为完美的双簧管演奏奠定基础,保证演奏完整性、技巧性和流畅性。[1]由于双簧管演奏受到演奏者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如果演奏时对呼吸的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甚至影响演奏呈现效果。只有两者充分契合,保持平衡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的演奏效果。同时,对一些大型独奏作品,或是在长乐句演奏中,恰如其分的呼吸技巧还便于使表演者能够在演奏全过程中放松、自如,对保持良好的演奏状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明确双簧管演奏中呼吸重要性的基础上,在日常训练中可以随时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其一,深呼吸几秒,双颊不鼓的情况下嘴唇调整为吹奏口型,将少量空气有力地吹出去,稍微中断呼气后反复做上述动作,直到将体内空气完全呼出去。其二,将点燃的蜡烛或是小纸条放在距嘴边十厘米的位置,吸气后缓慢吐出,保持蜡烛不熄灭或是小纸条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倾斜为最佳状态,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演奏者的呼吸运用能力,还可以扩大其肺活量。呼吸训练不要长时间进行,否则会导致身体疲惫、缺氧眩晕,为了减轻初学者负担,双簧管的哨片可以选择较软一些的,因为哨片过硬会导致演奏压力较强,不容易振动和发出声音,为了保证振动发音则需要高气压,增加身体负担。其三,增强口部肌肉和腹部肌肉训练力度,随着肌肉力量增加,哨片厚度也可以随之增加,循序渐进地提升演奏者呼吸运用能力。

三、双簧管演奏中的呼吸运用和音乐表现

(一)生理呼吸运用

在双簧管演奏中,对呼吸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由于双簧管内膛细、簧片风口小,而且双簧管音域较宽,包含了低、中、高和超高四个音区,不同音区有不同气流、气速和气量控制要求,所以对演奏者的呼吸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呼吸换气处理不当,演奏中会出现气不足、憋气等现象,影响演出效果,所以呼吸时机的掌握是影响双簧管演奏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一名合格的双簧管演奏者要具备较强的呼吸运用能力,除了全身心沉浸其中以外,更要实现气贯始末,支撑演奏顺畅、完整地进行,以此为双簧管演奏夯实基础。[2]因此,就双簧管演奏时的生理呼吸运用情况来看,通常呼吸时机表现在快板乐章呼吸,慢板乐章或是长乐句演奏时呼吸,无间断乐段演奏时呼吸。

1.快板乐章呼吸

快板乐章演奏中,为了保证呼吸顺畅,要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呼吸方法和手指的配合,如偷气技巧的运用。偷气技巧是较为常见的双簧管呼吸技巧,适合应用在来不及换气或是不应该换气的区域使用,在保证正常换气的同时,不会影响到演奏的连贯性。[3]呼吸时,演奏者须保证口型固定不变,下颌骨轻微向下倾斜,促使下颌骨和哨子之间保持稳定关系,使空气能通过哨子进入口腔。[4]吸气时位置要准确,不能双肩上抬,第一次吸气不要吸入吸满,用气量适度,为后续吸气留出足够余地,音色统一,和谐均衡,满足快板乐章连续演奏的需要。在双簧管演奏弦乐改编的作品中,由于乐器特性无法呈现连续不断的效果,因此对于演奏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偷气技巧的巧妙运用能够保证换气速度尽可能地快,吸入的气量多,因此这是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呼吸技巧。

2.慢板乐章或长乐句呼吸

用双簧管演奏慢板乐章或是长乐句时,结合不同的乐曲风格、双簧管音质特点,保证演奏全过程呼吸自然、顺畅至关重要。[5]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充分把握作品的风格特色,以及演奏中适合呼吸的时机,提前演练,增强气息与耐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作品演奏的完整性。例如,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属于不太慢的行板,F大调,3/4拍子,乐章整体旋律较为舒缓、优美。这部分旋律多为中高音域,而双簧管内膛窄细,在吹奏高音区时容易出现尖锐音色,不够圆润,过于突兀,想要演奏出圆润、松弛的声音,就需要演奏者进行恰当的气息运用,并安排合理的呼吸位置。作品第一个音即高音F(A),演奏前要充分吐出废气,然后才开始演奏。如果不注意呼吸运用,在第一个音演奏时容易卡住,导致F音过高,对于后续一连串音准产生干扰,最终乐章整体音准越来越高。乐章21到25小节,(D)处到(E)只有半拍休止,因此要先吸气,(F)吐气,这两部分之间只有一小节,如果(F)也吸气,那么半拍休止时间很难实现,重复吸气会带给演奏者更大的负担。故此,(F)处吐气可以将身体内的废气充分吐出,并且为(G)部分充分吸气奠定基础。

再如,施特劳斯的《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作品的第一乐章,是典型的长乐句,对呼吸技巧运用要求较高。在演奏这部分作品时可以使用循环呼吸法,为乐器提供连续不断的气息支持,但要控制住循环呼吸的频率,不宜过于频繁。可以采用循环呼吸与偷气技巧交替使用的方法,来增强演奏效果,在邻近两个乐句首尾音衔接区域运用偷气技巧,这样可以保证旋律连贯性和完整性,也可以避免连续使用循环呼吸法给气息造成的不适感。在《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属于降B大调,3/4拍子。开篇是2个动机组成,从第三小节开始双簧管独奏。第一小节伴奏声部开始后,演奏者可以尝试着调整呼吸频率和节奏,尽可能将体内废气排出去,提前一小节做好吸气准备,然后进行演奏。在独奏声部音域演奏阶段,作为整首乐曲演奏最具表现力和张力的音域,由于乐句线条长,演奏者在演奏前需要适当调整气息,做好呼吸准备,这样才能控制好演奏节奏,将作品抒情的旋律缓慢释放出来。

3.无间断呼吸

对于双簧管演奏者而言,无间断演奏难度较大,對手指技巧和呼吸技巧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演奏中需要演奏者关闭口腔器官,借助口腔内残留的空气演奏,同时借助鼻子吸气,吸气后口腔器官打开,继续运用刚刚吸入的空气来演奏,实现多个循环,支撑演奏顺利进行。在演奏中,无间断呼吸的重难点表现在鼻子和口腔空气的衔接会直接影响音色、音准,演奏者要将衔接痕迹尽可能弱化,这也是衡量演奏者呼吸运用水平高低的标准。双簧管作品中无间断呼吸的代表以帕斯库利的系列作品最为典型,如唐尼采蒂歌剧改编的作品《<普留托>主题幻想曲》,由于乐曲中有很多炫技乐段,演奏难度较大。对演奏过程的呼吸技巧运用要求较高,因此演奏者可以选用偷气及循环呼吸交替使用的方法。先用偷气技巧来降低演奏负担,以此来保证炫技部分的连贯性,避免中断影响到演奏效果。再用循环呼吸法细致、到位地修正呼吸细节,极大地增强了乐曲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6]

(二)音乐表现的呼吸运用

1.加强对乐谱的精读以及对乐句的合理划分

正确读谱和划分乐句,是生动传递作品情感思想、激发听众情感共鸣的关键。音乐作为一种语言的高级状态,有抑扬顿挫的预期变化,也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来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为了准确传递

猜你喜欢
双簧管乐句乐章
一生为客恨情多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