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2023-03-29 07:51许煌坛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中阅读教学

许煌坛

摘 要:提问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关键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信息交互,启发学生高阶思维。本文简单介绍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内涵,论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设计原则,并从转变阅读提问立场、找准提问切入点、合理呈现问题内容几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逐渐引发教育界关注,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利用提问导入阅读课题、推进阅读活动。但是,当前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并未形成指导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不利于提问手段优势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因此,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有效提问内涵

有效提问是出于达成提问有效性目的而围绕教学目标指导提问。及时、灵活响应学生需求与兴趣是有效提问的前提,按照科学规律有效制订安排是有效提问的关键,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是有效提问的必备原则[1]。具体到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特指教师所提出问题可引起反应、解答,且相关答案可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即抓住重点、难点,提出并分析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原则

(一)兼顾性原则

兼顾性原则是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的首要原则,强调课堂讲授时提出问题兼顾每一个学生,落实学生主体理念,有效调动全体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开放全部学生积极介入阅读活动的关口[2]。在兼顾性原则指导下,教师应允許每一位学生参与问题分析、解答,关注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并尊重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照顾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特别是对于部分被动、介入课堂发问交流积极性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设计可激发其参与积极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本学问转变为个人学问。

(二)适度性原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应确保难易程度适度性、提问梯度性、提问数量适宜性。具体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着手,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出介于学生未知未学与已知已学之间的问题,打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问题思维链,便于学生拾级而上发展高阶思维,避免问题难度过大导致提问流于形式,或者问题过于浅显影响学生思路拓展。同时教师可立足课堂提问检查与评价功能,科学设计课堂提问数量,避免课堂发问过密引发学生厌倦感,或者课堂提问过于稀疏制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渠道。

(三)主体性原则

高中阅读有效提问的关键是将学生转变为思维发散、知识理解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贯彻主体性原则,借助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促使学生转变阅读学习模式,由被动接受教师传递阅读技巧转变为个人质疑探究。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质疑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提问,如立足学生感兴趣信息点,鼓励学生对课文信息进行加工后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开展比较分析,进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奠定有效提问基础。

(四)预设性原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交互的动态过程,实际课堂中经常出现不确定情况。基于此,教师应落实预设性原则,紧扣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预设部分提问视角精准、措词准确合理、语言表述明晰的问题、答案,即备问题。备问题要求教师提前钻研文本,调查高中生已有阅读知识储备水平,预设高质量问题,避免课上随机提问引发偏离主题情况。同时教师应预设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极易生成的问题、学生面对某一问题做出的反应,提前设计互动语言、方式,以便顺利将学生引入问题有效分析中,确保提问有效性。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一)转变阅读提问立场

转变阅读立场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之一,强调问题源自文本、教师对文本的阅读以及学生提问的需要,而非教学参考书、试卷练习。基于此,教师可以从读者立场、个人立场、学生立场三个视角进行提问设计[3]。读者立场是无具体目标、无功利性的阅读,基于读者立场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最初阅读体验;教师自身立场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所需,挑选恰当的教学资源、内容;学生立场则是教师转变角色,从学生视角思考阅读时遇到障碍、问题以及重难点,设计符合学生阅读感受的问题,以充分引发学生参与兴趣,奠定阅读教学目标达成基础。基于学生立场的阅读问题设计是有效提问的前提。教师应主动由以往经验性学情了解转变为研究性学情分析,全面分析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身心特征以及每一位学生个性特点、生长环境、兴趣爱好,明确高中学生存在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较为注重他人对自己评价、形成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等特点。同时教师应关注平时在课堂被动听讲的学生,寻找相关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影响因素。进而从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几个维度以及语言能力、思维发展、文化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几个方面明确学生发展方向,为基于学生立场的提问内容设计提供依据。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登高》古诗阅读教学为例,诗歌是作者丰富情感的载体,也是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映射,具有一定节奏、韵律。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初步引领学生感知古诗,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触达作者内心。在学生对诗歌情感产生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展示作者生平、古诗背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立足学生视角设计开放性题目:“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字、词,或者哪句诗,请找出并赏析。”比如:部分学生最喜欢第二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茫无边、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促使“萧萧”“滚滚”更加想象化,极易让人联想到长江汹涌状态、落木之声,无形中传达出壮志难酬、韶光易逝的感伤。通过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充分思维发散空间,促使学生立足个人视角完成文本赏析。

(二)找准提问切入点

破译文本的突破口是有效提问的基本条件之一[4]。突破口即切入点,找准文本切入点进行问题设计,可以起到举一而反三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文体切入提问,也可以从标题、教学内容或反常之处切入。

文体切入是高中语文教学切入的常见提问方式。文体即文本的结构方式,或者文学作品的话语体式,是作品形式特征的揭示。因此,教师可以紧扣文本的文体特征,围绕文体话语体式、结构方式提问,以便学生在读懂一篇文本的同时读懂某一类作品。比如: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教师可以抓住传记式人物通讯特征,在阅读课堂开始环节提出以下问题:“你了解人物通讯吗?传记式人物通讯是什么文体?有什么特点?”随后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传记式人物通讯的特点,并根据传记式人物通讯的特点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掌握文本重点。

标题多由文章作者精心提炼而成,是一篇文章内容精华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师可以标题为问题设计切入点,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品味关键词,并从标题中读出作者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标题的作用,顺利由大标题分析过渡到小标题在文中结构作用、各部分小标题脉络梳理上。比如:在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题目直接提问:“‘语是什么意思?论的是什么人的‘语?为什么要论‘语?”围绕标题层层设问,将学生的目光引导到文本的重要人物——孔子,为学生走进文本提供突破口,便于学生由点到面地掌握文本。

文本重点切入是在分析文本重点过程中设问,有利于学生了解阅读重点、分析阅读重点、思考阅读重点,并在问题分析解决中把握阅读重点[5]。具体到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紧抓文本特色风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开宗明义,为后期师生围绕重点分析文本奠定基础。比如:在統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包身工》中,重点是精辟的比喻与鲜明的对比,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设问,“《包身工》这篇文章用了哪几种表达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通过设问直接切入文本重点,以表达方式为线索贯穿教学,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抓住文本中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反常即违背逻辑规律、思维习惯之处,如反常情、反常规、反常理等。从反常处切入提问是提高语文阅读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应结合日常思维表达基本要求,寻找文本中违背思维习惯的叙述描写,从文本内容反常位置设疑,引导学生由文本表面违背常理、常情发散思维,寻找逆理成章中的“理”。同时针对学生理解语篇过程中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师可以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分析的积极性。

(三)合理呈现问题内容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契合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提问,教师应当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出发点,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学目标,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层展示问题[6]。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的要求,可以将问题划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几个能力层级。根据问题所划分层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学习状态,从学生自读前、学生自读后、学生无疑问位置、学生思维停滞时、学生私下疑问时、课堂气氛陷入沉闷时,结课时选择恰当时机,有序呈现识记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分析综合型问题、鉴赏评价型问题、表达应用型问题、探究型问题,引导学生大脑思维高速运转,为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训练提供依据[7]。在分层展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阅读要求,进行特定层级问题呈现类型的进一步细分。高中语文阅读问题类型可以细分为知识型、观点型、非知识型几种类型。其中知识型问题是要求学生具体回答的问题,适合挑战性或鼓励性提问目标,需要学生推理得出结论或者详细解释,教师可以点名要求学生回答,并为学生预留思考时间;观点型问题要求学生开放性回答,适合不带感情色彩的提问内容,需要学生寻找已学过或接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愿回答;非知识型问题是要求学生回答与课程无关的信息,适合测试性提问目标,需要学生有选择地回答“是”或“否”,教师可以选择非自愿回答的学生回答问题。如:在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祝福》阅读教学设问时,教师可以先立足识记理解阶段提出知识型问题,“文中两次写到祥林嫂长胖,第一次是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时候,第二次是卖给贺老六之后,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随后教师可以立足分析综合阶段提出问题“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若有,她首先反抗的对象是什么?”或者提出观点型问题“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各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解读文本,明晰故事发展脉络。

在问题呈现阶段,教师应注重提问语态(课堂中的语言和状态),保持清晰、明确、精练、简洁的语言以及饱满而有感染力的情绪,以便学生准确理解提问内容,并根据提问内容展开有效思考[8]。同时,教师应根据提问内容的变化灵活调整语言,或抑扬顿挫,或逼真描述,或充满感情,充分表述自身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期待感,激励学生由被动回答转换为“我要回答”。在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从问题表述、梳理信息回答问题方式、学生等候回答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反馈调整下一次提问方案,关联前一次提问与后一次提问,契合高中生思维发展规律,提高提问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明了应当学习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恰当利用提问,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有效提问的监督、反馈、加固、启示、激励功能,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求,恰当制定有效提问策略。同时落实适度性、预设性、兼顾性原则,锁定有效提问切入点,把握有效提问层次,合理呈现问题内容,延伸有效提问时空,促进高效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范学娟.让阅读教学的情趣与理趣“比翼双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6):116-117.

[2]杨启春.提升高中阅读教学的应对措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6):66-67.

[3]蓝萍.以学生提问深化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23(17):34-36.

[4]崔晨.思实验之序 辨提问之法:三下蜜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23(7):40-42.

[5]陈丰.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的建构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2.

[6]刘秀艳.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J].课外语文,2020(22):94-95.

[7]韩世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8):34.

[8]窦英华.利用提问推进深层阅读的教学实践[J].中学生英语,2023(22):7-8.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高中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