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2023-03-29 06:24周雄升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高中

周雄升

摘 要:根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可知,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当作重中之重,从而为法治中国构想的实现奠定扎实基础。本文围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问题展开分析,明确影响法治教育的各项因素,能够从法治教育目标树立、育人资源挖掘和教学方法创新三个层面提出有效教学策略,不仅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确保在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方面取得理想成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法治意识培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维和心理,但却拥有独立性追求,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潮和行为影响,严重时将出现违法犯罪问题。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所以应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抵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在未来积极投身法治社会建设。但就目前来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仍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应积极探寻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目标不明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但却未能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仅仅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科普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但实际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法律条文,还要求学生理解法律存在的意义及其社会功能,从内心信赖法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而由于法治教育目标不明,许多高中生尽管了解《交通法》《治安法》等法规,意识到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但对自身应当履行的义务却不甚清晰,日常仍然存在过马路闯红灯、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并未真正将规则意识内化为思想行为。归根究底,与教师过分看重知识传授结果、忽略知识形成过程有关,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对教学设计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要求,最终造成法治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成效。

(二)教学资源利用不足

在高中阶段,法治内容分散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尽管有专门的单元和章节进行集中展示,但是总体来看教学内容依然相对分散。而教师对教材理解不足,仅在开展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学时开展法治教育,显然将导致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无法做到全面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与此同时,在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法治內容也有所更新,但教材更新则带有滞后性,教师局限于通过教材开展教学,也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资源,导致高中生仅能达到最低层次学习要求,无法做到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师无法做到将教材吃透,同时也难以通过结合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补充适合的学习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理解盲区和误区,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培养[1]。

(三)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各学科教师按照新课程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亟须改善教学方法。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偏重理论知识灌输,部分教师在创新教学上也仅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而过分看重法律条款解读,也造成教师创设的情境带有局限性,难以带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导致学生缺少思考、探究时间,无法做到深刻理解法律设立意义。教师采用单一教学方法,难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在面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等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仅能做到机械记忆条文,无法真正巩固树立法治意识[2]。对于高中生来讲,教师统一授课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忽视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围绕法治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等实践活动,因此最终无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一)明确法治意识培养目标

为强化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应树立明确目标,从而为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引导学生掌握法律常识,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等。教师通过深入解读法治意识内涵,可知强调遵法、守法、用法,即要求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背后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学生可以做到真正懂法、用法,能够积极投身法治国家与社会建设[3]。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活动的起点,起到了统领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应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帮助学生领悟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应做到在课前研读教材,明确单元各部分内容的逻辑,以免因设计目标过窄而无法有效输出法治知识和观念,也避免目标过宽而导致学生无法抓住教学重难点内容。教师通过设立目标完成单元教学内容整合,明确单元、课、目的逻辑,才能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连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使法治教育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树立法治意识。教师将学生当成是课堂主体,通过主动了解学生对法治教育内容的态度和观点,设计不同层次目标将学生带入现代社会生活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评价和改进,处理好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应进一步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设立教学目标,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法治教育精神,充分体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开展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厘清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课程内容间的逻辑,既认识到法治中国建设属于系统工程,离不开国家统筹和政府策划,也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因此将政府当成是法治建设主体,将社会当成是法治建设基础,通过同步推进依法治国、执政和行政达成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在明确课程内容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理念探究法治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措施等,从政治层面产生认同,从精神层面理解相关举措,最终形成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各层次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探寻法治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预测和选择法治建设措施获得能力锻炼,最终通过评价法治建设工作表达自我观点,坚定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思想观念。围绕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目标,教师将法治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根据学生思想意识差异完成各种要素有序排列,分层次开展教学,确保制订的教育方案有效性,能够提升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最终顺利达成育人目标[4]。

(二)深挖课内外的教学资源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了较多的法治内容,教师应做好相关内容整理,通过深挖其中法治教育资源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的内容中,主要涉及宪法、刑法等法律,同时也包含行政法、劳动法等法律条文。结合不同的法治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平等民主等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获得权利保障。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出法律知识线索,引导学生探究相关价值观念,使学生自然而然形成法治意识。例如:在学习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中“心中有数上职场”的内容时,为强化学生权利义务教育,在学生初步理解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后,可以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提出“以创业者身份雇佣员工如何看待各种劳动争议”的线索,使学生从不同视角解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教材中提出的员工因玩游戏擅自离岗被开除和员工为父亲奔丧而被辞退的案例,能够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意识到劳动者行使权利除了考虑法规制度,也需符合公序良俗,才能在情感和理智间寻求平衡,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提供保障。通过辨证分析,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则,体会法治和德治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学生从内心认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法治教育,均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应积极挖掘课外教学资源,将社会热点话题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时政信息,强化学生政治认同的同时,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例如:在开展《政治与法治》中“全民守法”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的新闻案例“PPT曝光渣男渣女”等热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要求学生说明各自的观点并给出论据。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法治教育,能够体现法律综合性特点,帮助学生把握法律和生活的密切关联,进而通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获得更高的法治素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如何追求公平正义”的问题,并根据事件处理结果进行深入解读,使学生意识到追求公平正义不应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为途径,采取违法、违背道德的维权方式,最终必将触犯法律,从根本上不具有公正性。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够意识到遇到同类事件应做到冷静思考,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取对自身有利的证据,然后通过诉讼等形式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才能真正做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入时政新闻解读法律条款,突破教材内容局限性,可以使法治教育从宏观向微观进阶,升华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确保法治观念深入学生内心[5]。

(三)创新运用多样教学方法

在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方面,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坚定法治信仰,成长为懂法、守法和用法的现代公民。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具体情境事例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做到深刻理解法治教育内容。例如:在学习《政治与法治》中“公正司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司法案例,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中不合理之处,为学生探究公正司法内容提供指引。如自2005年开始,被告人李美丽等人以在滨州市“明亮饭店”为据点,从事非法带车活动渔利。采取打压、排挤带车竞争对手,贿赂执法人员等方式,争抢带车资源,为其所带车辆逃避执法部门处罚,共计违法收取带车费1017.3万余元,践踏了交通管理秩序,影响了法治环境,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地法院通过依法审理,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交通运输、道路管理秩序,彰显了法治权威,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通过探寻问题的成因,学生能够从人权司法保障角度提出观点,即司法公正开展应做到一切以法律为准绳,才能真正做到罪刑法定,从而使社会的司法正义得到维护。案例教学能够使思想政治课堂更加生动、鲜活,通过使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学生守法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也应当积极运用议题法开展教学,增强课堂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辨析法律问题,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政治与法治》中“法治国家”的内容时,教师围绕“公民参与立法的意义”这一核心议题创设情境,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将学生带入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场景中,感受立法的庄严氛围。围绕《民法典》出台前网友对“我对校园暴力说不”这一话题展开的激烈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网络上的不同观点展开一场课堂辩论赛,在赛后通过反思给出“我的立法建议”。围绕真实的议题和对话场景展开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自觉搜集相关话题资料,并根据各自的立场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合作形式开展辩论活动,产生思维碰撞,实现深度学习。在每次激烈的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分享各自对法律问题的看法,也能收获更多的法律知识,认识到立法的重要性,學会更加全面地思考立法问题,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法律问题。经过系统化思考,学生脑海中原本零碎的法律知识将逐渐明朗,帮助学生总结出“以良法促进发展”等立法原则,形成高级的法治思维。因此教师通过合理设置议题,使学生成长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实践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应端正思想认识,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法治意识等当成是根本目标,将法治教育分层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避免过分看重知识点传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整合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并结合时政新闻等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做到全方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运用议题法、案例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法治学习感受,全面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确保学生最终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唐盼.议题引导与情境融入: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探究[J].辽宁教育,2022(11):47-52.

[2]徐惠华.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2):33-35.

[3]刘欣.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185-186.

[4]徐旋.高中思想政治“法律与生活”模块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实践探究:以“心中有数上职场”一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1(20):43-46.

[5]黄梅.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143-14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高中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及其策略分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