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3-03-29 06:24黄乐乐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

黄乐乐

摘 要:高中阶段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学生享受体育活动过程,增强体质、陶冶身心。受固有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程一直不受师生的重视,教学质量不佳。新课程体系明确了高中体育学科的重要地位,教师在当下应转变观念,重视体育学科,并创新教学路径及方法。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持续创新,以适应新课标要求。基于此,本文围绕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课程体系下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高中体育;创新

近年来,为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多次进行了课程改革,特别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清晰规定了教学目标及方法。但是长久以来的教学习惯下,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重视度不足、方法单一且固化等问题,难以让学生享受体育课堂,乐于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现阶段为改变上述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利用趣味性元素,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积极尝试各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建立新型课堂。

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体系形成后,各学校都应该全面贯彻这些标准,以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正是因为新课程体系的形成与落地,在我国的学科教学中引发了一系列反响,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模式的桎梏。学科改革过程中,各学科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其中,耗费较大的精力研究新理论,并开展大量的教学实践。体育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常常忽略了体育学科,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应试科目上。新时代下体育学科广受关注,教师与学生都需要重视体育学科,但因为固有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体育学科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体育教学的创新工作应从各个方面来开展。具体来说,教师应全面了解新课程体系对体育学科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着手,创新教学观念、路径、方法、模式。为提高创新效果,教师必须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体育课堂上添加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总之,高中体育中创新教学理念及方式,能逐步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使学生、教师都重视体育学科,认真对待每一堂体育课。高中体育与文化课程不同,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创新的必要性。体育教师的任务并非培养一批认真听课、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的优秀学生,而是要通过多样性的体育课堂及课下教学,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锻炼。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使学生改变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社会协作等综合能力,为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提升创造条件,而这些目的是文化课教学无法达到的。因为高中生直面高考,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许多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反而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此,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改革,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在课余时间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解压、调节,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1]。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现状

(一)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现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体育学科中也是如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认识到这种地位的转变,真正将学生放在关键位置,围绕学生的需求等组织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结合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还依旧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将自身作为课堂主体,完全未考虑学生意见,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及活动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不佳。

(二)体育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同样需围绕理论安排一定的实践训练,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熟悉各种体育运动的要领。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仅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不够关注教学的实践性,导致一些学生储备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训练,在参与体育运动时极易扭伤、拉伤,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体系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教学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实践与理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改善体育教学现状。

(三)课堂教学环节缺少师生互动

学科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关键应让教师与学生维持正常的关系,增强相互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改变教学氛围。综合当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许多教师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也并未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仅是机械地向学生讲解知识,或者纠正学生的动作要领,并未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互动。例如:在长期的体育课堂上没有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降低教学效果。然而,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教师只是单向地向学生输出知识,或者直接向学生演示体育运动的動作要领,并未过于细致地询问及指导学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针对高中体育教学,教学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长期以来,学校、教师等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并未注重培养、挖掘和引进人才,导致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经常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学校没有注意教师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未及时安排体育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导致很多体育教师一直停留在旧有的教学思想下,无法参与到教学创新中;对于体育教学师资力量,学校未挖掘这些教师的潜力,无法凸显这些教师在专业方面的优势;新课程标准下学校没有过多关注体育教学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没有从学校的师资力量配置出发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导致体育教师团队的专业性不足。

三、新课程体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观念

根据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过多地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体育教学效果不符合新课标要求。如不及时处理这一方面的教学问题,不仅无法加快课改步伐,也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目前针对新课程体系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教师需创新教学观念,将人文素养与技术技能提高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意识到体育中的人文精神。从人的认知分析,高中体育教学大部分情况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这本身并无大错,但却无法显示体育内涵。新课程体系下需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具备体育情感及品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人文素养与体育技能提升的高度结合,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三位一体”。总而言之,从上述角度来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有必要创新教学观念,坚持认为素养与技术技能提升并重[2],让体育教学的内容适当延伸。为创新教学理念,主要需注意以下方面:(1)改变学校的管理方式。学校需严格管理体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方法,不断尝试,提高其教学水平。学校管理层为形成专业化管理机制,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需要有所行动,如需给体育教师安排更多的教研任务,让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从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中改变教学观念。(2)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考核。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活动,评估教师的教学情况,使教师及时发现其在教学中的问题,在未来采取改进措施。

(二)拓宽授课内容

體育教学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的认知误区,他们认为体育仅为一门学习体育技能的学科,在错误的认知下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重视度不够。因此,新时期下为保持教学创新,教师需适当拓宽授课内容,让学生在这些内容下改变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如在《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一课,可开展以下的教学活动:

1.体育基础理论课

基础理论是体育课堂上的重点内容。针对《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和速度》一课的教学活动,在基础理论课方面应涉及以下内容:(1)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由教师将教材作为辅助,向学生详细介绍体育课中“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及速度”的基本概念,并利用PPT向学生呈现知识,带领学生分析各类体育运动中关于反应、平衡、协调等的要求,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注意提高这些能力,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2)从网络中寻找专题内容。体育教材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点,在网络上都可找到对应的纪录片,教师在课堂上能直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纪录片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积累更多知识[3]。

2.体能基础课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安排一定的体能基础课,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能,保障学生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在体能基础课上教师应按照以下流程来开展:(1)组织学生跑步热身,跑2~4圈。(2)组织伸展、体转、膝关节、弓步、侧压等其他热身运动,注意每一单项的运动时间。(3)短跑训练,开展50m、200m短跑冲刺训练,每个项目做一组。

(4)折返跑训练,设置5m、10m、20m定点,让学生参与折返跑训练。(5)力量训练,男、女分开,分别进行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在上述热身运动结束后,教师再相应地安排反应、平衡、协调、灵敏及速度等相应的训练内容。

(三)创新教学模式

体育学科教学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开展,还需要走出课堂,组织一系列户外、开放的项目。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完全接受教师的引导,全体统一组织或参与某种学习、比赛和技能学习,而是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总之,从创新角度,高中体育教学应摒弃原先的班级授课模式,参考文化课程的授课方式,实施走班制教学,形成更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学习条件。例如:大部分女生不擅长田径类运动,但是因为她们的爱美之心,对健美操等节奏舞蹈比较感兴趣,也有较大的参与热情,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将学生合理分组,有针对性地给每一组别安排适合的体育运动。一些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较好,可以安排她们参与节奏加快的舞蹈训练,而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则需要给他们安排相对柔和的舞蹈。为了保障教学的便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多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整合起来,开展联合教学活动,由不同的教师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从专业性角度与学生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4]。

(四)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大部分学科都相对枯燥,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体育学科教学中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应提前调查学生的趣味性追求,在训练方式上进行必要的创新,让学生在趣味性元素引领下积极参与到教学任务中。例如:《跑》一课,教师需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多样的跑步训练。但为增强跑步训练的趣味性,需在组织完热身运动后,以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两两对抗的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组织了这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后,很多学生为赢得胜利,竭尽全力参与障碍跑、往返跑、运球跑等训练,不仅点燃了他们的运动热情,还训练了他们的体能及技能。总而言之,在当前的课程创新下,高中体育尤其需创新教学方法,保持方法的多样性和先进性,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享受体育课堂,感受到体育学科的不同之处。

(五)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大部分高中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文化课方面,不愿意在体育训练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埋头读书,影响了视力、脊椎等,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正是因为高中生的这一现状,新课标中着重提出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需贯彻国家要求,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更为多元的体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例如:《球类运动》一课,体育教师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球类运动兴趣小组,鼓励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其兴趣参与到其中。这些兴趣小组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干扰兴趣小组的正常活动[5]。一般应在学校内组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兴趣俱乐部,学生在课余时间应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保持寓教于乐,将学习与体育相结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放松心情。当然,体育教师需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以篮球兴趣俱乐部为例,可开展“定点拱猪”“穿栏球”“螃蟹运球”等游戏,丰富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其中。

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难度较大,在当下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体育应改变教学模式,按照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保持教学方面的持续创新。未来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体育学科特点,加大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李秋燕,王雷忠.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创新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2(11):106-108.

[2]常利云.高中体育课程“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改革[J].学园,2022,15(35):50-52.

[3]王泽,闫龙超.体能训练与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对接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田径,2022(12):41,44.

[4]李晓龙.引探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22(11):65-67.

[5]唐建英.浅析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108-110.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创新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