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2023-03-31 02:40崔忠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8期
关键词:末梢血样血常规

崔忠岩 曹 文

(1 丹东市中心血站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2 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血常规是常用生化检验方法,检验结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转归提供参考依据[1]。但是在检验工作中多种因素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从而影响检验工作的参考价值。所以,明确导致影响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并积极规避是关键[2]。临床工作中发现,静脉血、末梢血血样采集部位、采血后检测时间(采血后0~30 min、2 h、4 h)均可明显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3-4]。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的2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例,对比分析血样采集部位以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血常规检验患者,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总计200例。纳入标准[5]:参与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无急性、慢性感染疾病。排除标准[6-8]:血液疾病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精神以及心理障碍患者;用药影响检测结果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00例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2~60岁,平均(50.03±6.30)岁;体质量45~80 kg,平均(58.60±5.60)kg。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集200例受检者的静脉血、末梢血,于清晨采集空腹指尖血、肘正中静脉血,血液样本采集前向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嘱受检者禁食、禁止过量运动,采血前平静15 min后采血。

1.2.2 检测方法[9-11]血常规检验使用血液分析仪(Sysmex-1000i血液分析仪),于受检者肘部采集静脉血(2 mL)存储真空采血管内,左手无名指采集末梢血液(50 µL)存储于微量采血管内。血液样本采集后以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样本血常规检验。血液样本采血后30 min内完成检验,在此基础上将200份静脉血搁置后检测,即采血后2 h、4 h。比较静脉血、末梢血采血后0~30 min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及采血后2 h、4 h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静脉血、末梢血血样采集部位血常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b)]检验结果以及静脉血采血后0~30 min、2 h、4 h血常规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不同血样采集部位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静脉血PLT血常规水平高于末梢血,WBC、RBC、Hb血常规水平低于末梢血,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血样采集部位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表1 不同血样采集部位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2.2 静脉血采血后检验时间、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采血后0~30 min血常规检测WBC、Hb、PLT、RBC指标水平明显有别于采血后2 h以及4 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采血后2 h、4 h血常规WBC、PLT、RBC、Hb检验结果差异五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血采血后不同检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表2 静脉血采血后不同检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注:静脉血采血后0~30 min血常规PLT水平对比采血后2 h经统计学计算,t=95.7424,P=0.0000,对比采血后4 h经统计学计算,t=129.1135,P=0.0000;WBC水平对比采血后2 h经统计学计算,t=14.4127,P=0.0000,对比采血后4 h经统计学计算,t=14.9986,P=0.0000;RBC水平对比采血后2 h经统计学计算,t=19.5952,P=0.0000,对比采血后4 h经统计学计算,t=19.5386,P=0.0000;Hb水平对比采血后2 h经统计学计算,t=13.4410,P=0.0000,对比采血后4 h经统计学计算,t=12.0860,P=0.0000。静脉血采血后2 h、4 h血常规WBC、PLT、RBC、Hb水平经统计学计算,P>0.05。

3 讨 论

血常规检验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病情转归评估中,在检验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参数的基础上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直接影响参考价值[3]。随着血常规检验工作的开展,发现血样采集部位(静脉血、末梢血)、采血后检测时间可直接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其中静脉血采血、30 min内检测准确性更高[12-14]。静脉血来自静脉血管,采集中以肘静脉为主,静脉血血量丰富、流速快,采集期间血液活动性较大,不会明显影响因此采血过程中不会造成微凝血块,静脉血血液性状稳定,可以准确的反映全身血液情况,检验准确性更高[15-18]。末梢血检验准确性失真的原因集中在以下方面:末梢血采血有特殊性,流通速度较慢,导致采血期间血小板形成聚集、血块,导致血液样本失真;末梢血采集中血样本量较少,血液采集中需挤压处理,导致更多的血小板凝结,无法真实反映血液样本情况;穿刺前穿刺部位消毒,揉按期间血样易混入消毒液、组织液,从而影响采集到的血液样本;穿刺深度会影响血样组成成分。上述诸多因素导致末梢血性状稳定性不足,进而影响最终血常规检验结果真实性。另外,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性状会发现变化,从而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需在血样采集后尽早检验[19-21]。相关研究指出,血样采集部位、采血后检测时间均可不同程度上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从而影响临床参考价值[22]。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PLT血常规水平高于末梢血,WBC、RBC、Hb血常规水平低于末梢血,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0~30 min血常规检测WBC、Hb、PLT、RBC指标水平明显有别于采血后2 h以及4 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采血后2 h、4 h血常规WBC、PLT、RBC、Hb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故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血常规检验时建议优选静脉采血,血样采血后尽早进行检验[23]。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助于疾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但是检验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采血部位、采血后检验时间。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尽量使用静脉血,并于采血后30 min内检验。另外,告知受检患者检验前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受检者遵医行为。

猜你喜欢
末梢血样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枫叶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知识角·
乡镇畜牧站工作中血样采集问题探究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牛血清分离术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