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分析

2023-04-03 01:42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4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供应商交易

朱 丹

(作者单位:上海桥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以关系型交易为切入点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国内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有关。不健全的法律制度造成国内市场交易更多依靠声誉和关系开展协商活动,难以享受市场带来的溢价收益,同时容易给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可比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能够降低企业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各方有效履行契约。但目前有关该课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创新性地立足国情对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一、核心概念与研究假设

(一)核心概念

根据契约理论可知,高质量信息可以解决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代理问题,确保双方顺利构建契约关系和开展交易[1]。而会计信息可比性强调在相同或不同经济业务间生成可比或异质会计信息,同样能够起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作用,有助于改善企业会计信息环境,为促进交易的生成提供支持。

关系型交易指的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长期交易中由于形成了或熟悉或信任等关系,通过从对方处获取投资或资产而实现节约成本、提升价值等目标的商业模式。但依托信任机制建立交易关系,也可能出现降低彼此会计信息公开程度的弊端,导致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资金支持,引发企业成本上升或收益减少的情况[2]。

(二)研究假设

国外学者从契约等角度解释会计信息可比性,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等方面,甚少涉及关系型交易的内容[3]。将相关理论放到国内背景下,产生的指导作用有限。国内主要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角度区分关系型交易和市场化交易,认为在供应商、客户等主体间,为达成交易目的而在会计信息披露上迎合对方投资预期,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鲜有文献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4]。但在关系型交易中,双方通过私密途径开展信息沟通,可以促使其不断加深对彼此的依赖,形成非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付出相应信息成本。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关系型交易模式的形成,将给会计信息可比性带来负面影响。

在审计制度监督下,开展关系型交易时,管理层需在内部监管下提供可比性强的会计信息,确保规范开展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向交易方传递可信信号的同时,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2:在开展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过程中,开展内部审计活动能够削弱会计信息可比性受到的负面影响。

综合运用委托代理等理论可知,在关系网络中的财会信息使用者需要获得可比性强的会计信息,因此应引进外部监督约束企业通过非公开渠道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3:在开展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过程中,加强外部监督能够削弱会计信息可比性受到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

本文以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两地全部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对2012 年6 月—2022 年6 月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进行搜集。为增强样本数据有效性,本文将金融类公司数据和变量因素缺失的数据删除,得到10 338 个供应商观测样本和13 269 个客户观测样本。样本数据通过WIND 和CSMAR 数据库获取,并分别在1%和99%水平完成全部变量的WINSORIZE 处理。

(二)变量定义

研究核心变量是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关系型交易,需要做好变量定义和稳健性检验。会计信息可比性作为因变量,在以往研究中多利用修正后的Jones 模型对盈余值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公司的预期盈余差异进行度量,如式(1):

式(1)中,E(EARNINGS)i,t为公司i在第t期的预期盈余,RETURN为季度股票收益率,NRG为虚拟变量,α、β为系数。通过式(2)对公司i和j的预期盈余差异绝对值平均数相反数C_T进行计算,能够反映会计信息可比性。

关系型交易作为自变量,主要利用上市公司中的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公司数据进行度量。根据供应商采购额的年度占比、客户销售额的年度占比,能够反映各自关系型交易程度,分别利用SUPPLY和CUSTOMER表示。考虑企业面向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易程度并不相同,需利用二者均质衡量整体交易程度,设定变量为SCII。三个变量都是数值越大,说明交易程度越高。

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作为调节变量,分别利用内控水平IC和分析师跟踪ANALYST两项指标度量。其中,IC如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内控水平较高,可以取值1,否则为0。ANALYST同样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超出平均水平取1,否则为0。

在控制变量选取上,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可以选择企业规模SIZE、总资产报酬率ROA、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最大股东比例PID展开分析,并通过年度YEAR和行业INDUSTRY变量控制各因素产生的影响[5]。

(三)模型构建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提出的3 个假设,左侧为因变量,右侧为自变量、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能够得到如下模型:

应用模型验证假设,主要检验β符号,预测模型1 中变量β1显著为负,即关系型交易开展能够降低会计信息可比性,模型2 和模型3 的β2显著为正,β3显著为负,说明能够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抑制关系型交易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的影响。

三、分析结果讨论

(一)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Stata15.0 软件进行样本数据处理分析,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和极值均为负数,中位数为0.022,与深、沪市场披露的会计信息水平相符,整体质量偏低。从关系型交易开展情况来看,均值在0.2~0.3,说明供应商和客户的集中度均较高,部分企业十分依赖关系型交易活动开展。内部审计变量均值达到0.482,但中位数为0,说明上市企业内部审计水平依然偏低;外部监督均值达到0.525,中位数达到1,说明外部监督力量有所增强。从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C_T和CUSTOMER、SUPPLY、SCII三个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能够说明企业依赖关系型交易开展经营活动,将出现会计信息可比性下降问题,初步验证了H1;IC、ANALYST两个可调节变量同样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能够起到减少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负面影响的作用,支持H2和H3。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三个模型均能通过F检验,F值达到56 以上,调整确定系数值在0.318 左右,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如表2 所示,根据模型1 的分析结果可知,SUPPLY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在5%水平上显著,而CUSTOMER和SCII回归系数也均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见,随着关系型交易程度的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显著下降,证明H1成立。通过关系开展交易的过程中,供应商为获取客户信任,更倾向于披露有利的会计信息,造成信息可比性下降。

表2 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从模型2 的分析结果来看,IC回归系数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而SCII等相关变量回归系数均为负数,经过回归分析得知均能达到1%置信水平,说明内部审计能够在关系型交易和会计信息可比性间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目标,H2成立。股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等角度将对管理者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干涉,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

根据模型3 分析结果可知,ANALYST的回归分析系数为-0.203,能够达到1%的置信水平,符合H3的论断,可以起到抑制关系型交易给会计信息可比性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作用。外部投资者、监管机构等能够抑制企业通过非公开途径披露财会信息的行为,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

(三)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分析

根据各控制变量回归系数可知,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保持正相关,其他变量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保持负相关,均与预期相符。本文通过重新赋值核心变量完成二次回归分析,利用交易程度低的关系型交易检验模型2 和模型3,最终得到相同的结论,说明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能够证明假设成立。

四、结语

研究关系型交易和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关系,能够发现企业为维护与供应商/客户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或为达到持续交易目的,会倾向于披露有利的财会信息,造成企业和外部投资者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而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均能发挥抑制关系型交易带来负面影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强内外部监管,有效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为维护股东和投资者权益提供保障,同时打造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为企业吸引更多资金,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供应商交易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大宗交易榜中榜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大宗交易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