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探析

2023-04-05 03:17
考试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设计规划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

杨 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设计分为微观设计、中观设计和宏观设计。微观设计是指对单节课进行设计,常见的是主题模块的设计、课程单元的设计;中观设计是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的教学设计;宏观设计的对象是教学课程或整本教材的设计。当前常用的初中数学的单元教学设计属于中观设计这一范畴,教师需要先认真解读教材,坚持从某一个单元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最后形成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方案。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单元教学,对学生和教师均有诸多好处,比如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再比如可以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持续性优化教学方法。基于此,教师应该非常注重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并掌握单元教学设计规划的要点及策略,文章对此做如下的分析论述,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些许建议。

一、 单元教学设计的定义和要求

单元的形成需要按照一定课题进行整编,所以单元内部的知识点有较强的关联性。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一些单元可能是跨节和跨章,或者是可以构成独立的学习单元,要想帮助学生完成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注重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从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分析确定章节或单元中知识点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及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系统的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方案,帮助学生进行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学习。

为达成单元教学设计的最佳成效,教师要把握好其中的一些要求:第一,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时,必须确保有整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二是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规划必须具备相关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保课型的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相关性,二是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和活动具有相关性,三是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相关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规划必须具备阶梯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对知识的接收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这一原则。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把握好从简单至复杂、单一至综合、基础至提高这三个要点。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规划必须具备综合性,主要是知识内容的综合、学习能力的综合。比如在初中数学的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确保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方案能够发展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是归纳总结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二、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意义

(一)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时,教师应重点把握四个原则:第一,坚持从学科本质出发。每一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存在不同,对教学设计形成影响的是学科的总体目标。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如果所设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较为复杂,则教师需要先确定出单元和课程的结构关系图,而后确定出各个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初中数学的单元教学中,思想方法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单元教学设计规划中融入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思想方法。第二,教师应该基于学校特色,把握好其中的教学设计规范。为此,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校的教学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确保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方案的完整性与综合性,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第三,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能力差异,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关注他们的能力差异和发展需求,设计出难度适宜的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方案。与此同时,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方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培养他们的多种学习能力。第四,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时要考虑自身能力,尽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教学多样性。通常情况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会考察教师的六大能力:一是教学任务分析能力,二是教学目标分析能力,三是教学媒体运用能力,四是教学对象分析能力,五是教学策略选择能力,六是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为确保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持续性的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单元教学设计规划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单元教学设计思想具有先进性和适宜性,先进性和适宜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成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显著意义体现在三点:第一,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要利用好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细致解读,此过程中必须由之前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第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一致,认知特点、学习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对单元教学而言是一大挑战。为确保单元教学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必须坚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学生意识”,围绕学生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规划。长时间强化“学生意识”和开展单元教学,可以确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第三,通过开展单元教学及单元教学设计规划,可以改变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内容”为单一要素进行教学的弊端,教师需要关注更多要素,并进行诸多要素的整合,如此一来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缺乏逻辑性及无序问题的发生。

三、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进行单元内容划分

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需要先划分单元内容,此过程应该以单元知识内容为主线,将原有单元内容串联起来。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这一单元中分为两个大的知识点: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基于单元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将两个大的知识内容加以整合,整合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平行四边形及家族的认识”,第二个板块是“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特征的探究”,第三个板块是“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的研判”。

在第一个板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分为三个课时:在第一个课时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晓平行四边形的组成元素,并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辨识平行四边形,能够分清楚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在第二个课时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家族成员,主要是正方形、菱形和矩形,并初步理解这些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第二个板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在第一个课时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主要是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在第二个课时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入矩形、菱形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探究矩形、菱形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性质。至第三课时,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基础知识,学会分析探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性质,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指导。在第三个板块的课堂教学中,因为需要带领学生“研判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可以分为四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在第二个课时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矩形的判定方法。至第三个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到第四个课时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深度学习。通过这样的单元内容划分,可以形成围绕平行四边形的大单元,带领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相信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性地完成单元知识任务。

(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成功划分单元内容后,教师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这是单元教学设计规划的核心所在,务必高度重视。目前来看,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时,多数的教师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直接编写单元教学目标;二是先分解单元目标,然后编制课时教学目标。在直接编写单元教学目标这一方面,教师需要把握好一个要点,即单元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将独立课时的目标相加,而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素,科学地将多个教学目标叠加和整合起来,确保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个单元的内容和目标串联起来,促使不同的教学要素可以走向整体,在整个单元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和统领作用。在单元目标分解后的课时教学目标编制这一方面,教师需要注意较多的要点,比如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性有序分解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各个课时。与此同时,教师在编制课时教学目标时要严格界定每一个子知识点的范围,编排在具体的课时中,确保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点和提高学习能力。

继续以《平行四边形》这一单元整合后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应该确定出四个单元教学目标:第一,要求学生理解本单元的重要概念,直接经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矩形和菱形的概念形成过程,认识平行四边形家族的边、角、对角线这些组成元素,并体会到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包括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运用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可以证明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再比如可以进行几何图形的计算和论证。第三,要求学生可以明确和掌握几何图形研究方法,即“概念→性质→判定”。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时可以善于观察、进行实验、大胆猜测及验证,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第四,教师要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体悟到几何图形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善于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如此一来,可以较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理性精神、批判性学习思维、大胆创新等核心素养。

(三)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便要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形成科学的单元教学内容体系。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按照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内容体系规划,往往是针对性强但过于零散,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在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之处是在备课阶段要深刻分析教材内容,把握好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中要始终从整体出发,要确保每一课时的教学方案有所不同,但各个课时的核心保持一致。教师应该特别明确一点,即单元教学方案制定过程中要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逻辑化、结构化的特性,始终凸显出单元教学目标和数学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坚持单元教学理念,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处理,确定单元教学方案,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多方面收集“勾股定理”的相关证明材料,设计出“概念知识解析”的单元学习活动:一是让学生探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二是让学生探究毕达哥拉斯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前世今生”。在证明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复杂的图像,从中抽象出勾股定理模型和图像,既帮助学生熟悉数学思想也培养模型建构能力。通常情况下,在《勾股定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梳理整合出四点教学内容:一是带领学生学习和理解勾股定理的当前研究成果;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掌握运算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勾股定理的相关运算;三是重点向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模型思想和运用意义,确保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四是验证勾股定理,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再以《平行四边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一方面是承接着三角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是“圆的知识”的奠基,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注重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处理。比如在带领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将三角形知识点引入课堂,让学生结合三角形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再比如指导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家族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将类比的思想方法引入课堂,主要是指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研究路径,相信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四)打磨单元教学流程

为确保单元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设计规划方案打磨单元教学流程,此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数学的单元教学主要是三大流程:一是创设教学情境,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三是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基于此,在打磨单元教学流程时,教师可围绕三大流程进行拓展延伸,促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分和有效。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创设趣味、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并可以回顾旧知识和实现知识的迁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推陈出新,设计有探究性的问题和问题链,引导学生建构新知,并顺势引出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和数学文化。在向学生讲解单元的重要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和剖析概念知识,并可以在课堂上设计“辨析理解”活动,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概念知识,互相沟通和启迪,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知识,实现深度学习。除此之外,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例题解析和练习,指导学生一边解析例题,一边进行单元设计习题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巩固新知识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在剖析例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差异教学法,坚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和进行个性化学习,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单元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 结语

单元教学设计强调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整合,帮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重要意义。后续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究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规划的更多要点,以求更好进行初中数学的单元教学。

猜你喜欢
设计规划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浅谈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
QFD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设计规划中的应用